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導下,職業學校正著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滿足培養學生創業能力和服務地方經濟的需要。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導力量之一。然而,目前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方面存在不足。文章闡述了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中職學校烹飪專業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決策略,旨在推動中職學校“雙創”工作的開展。
一、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一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倡導下,中職學校要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創業教育人才培養,充分發揮中職教育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的辦學優勢,從而培養出兼具創業意識和能力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
首先,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應對國內中職教育新常態的需要。由于我國在中職學校創業教育方面起步較晚,部分中職學校對創業教育不夠重視,導致教育教學理念落后、管理機制不健全,學校教育和創業實踐存在差距。因此,中職學校深入推進學生創業教育是應對國內中職教育新常態的需要。
其次,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實現中職學校高質量建設和跨越式發展的需要。高質量發展是黨的二十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文化、政治、生態建設的方向。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導致中職學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要與時俱進,服務于國家戰略需要。創業教育是中職學校高質量建設和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一些技術含量較低、重復性較高的工作逐漸被機器取代,導致低層次的就業崗位數量減少甚至消失。烹飪專業因其高度的創造性和藝術性,在互聯網時代借助新技術的涌現而煥發新的活力。中職學校及時洞察并適應這一變化,利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優勢,引入創新思維,加強創業教育,有效整合各類資源,促進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可以實現高質量的創業教育,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最后,中職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推動國家建設與科學發展的需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烹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傳達著“五味調和”“治大國若烹小鮮”等文化理念。同時,傳統飲食文化和烹飪技藝在現代生活中面臨挑戰,這推動了烹飪工藝、烹飪營養、烹飪原料、食品機械的融合發展。烹飪專業的創業教育旨在加強烹飪學科融合發展,推動技術落地生根。
二、中職學校烹飪專業創業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滯后
烹飪專業具有明顯區別于其他專業的特性。受到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和傳統就業觀念的制約,部分中職學校教師認為“掌握烹飪技能,找到一份工作”是烹飪專業的教育目標,缺少對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創業技能的培訓,未能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家庭條件等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
(二)師資力量薄弱
創業教育不僅要傳授系統的理論知識,還必須與社會現實需求相結合,以催生新的創業項目。因此,創業教師的知識結構必須十分全面,他們不僅要掌握教育學、管理學、創業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還要深入了解烹飪專業創業的各個階段,并具備豐富的烹飪創業實踐經驗。然而,當前中職學校在師資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學校的創業教師隊伍由政治教師或中層干部組成,他們缺乏專業的創業理論知識和相關背景,且未經專業培訓即開始授課,教學過程中往往照本宣科,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導致教學效果不夠理想。此外,部分中職學校安排烹飪專業教師教授創業教育課程,這些教師缺少社會創業實踐經驗,使學生難以將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三)創業教育文化氛圍缺失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隱性教育力量,對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然而,目前中職學校烹飪專業沒有形成濃郁的創業文化氛圍,主要表現如下。首先,學校與餐飲企業合作、溝通相對較少,未能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合作機制,工學結合與產教融合辦學模式停留在低層次;其次,學校在就業與創業文化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較少,宣傳方式單一,未能充分利用校園網、微信、宣傳欄、報紙等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最后,烹飪創業文化沒有落實到學校日常工作中,部分中職學校沒有充分利用學生食堂為烹飪專業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學校管理機制僵化,導致學生缺少在實踐中鍛煉創業技能的機會。
(四)創業課程體系不完善
首先,烹飪創業課程體系尚不完善。部分中職學校對烹飪創業教育課程不夠重視,將其設置為選修課程,課程內容較為單一,理論教學多于實踐操作,缺乏對烹飪專業創業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更未涉及烹飪項目的孵化過程。
其次,烹飪創業課程的特色性有待加強。烹飪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的特色區分不夠明顯,未能充分展現創業教育的獨特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烹飪教師在選擇創業項目內容、編寫烹飪教材、質量控制、成本核算、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最后,烹飪創業課程的融合性問題突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之間存在脫節,部分中職學校提供的創業課程與企業實際運營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中職學校在創業教育方面的實訓活動較少,學生的實踐機會有限,導致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并不顯著。
三、中職學校烹飪專業創業教育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轉變烹飪專業創業教育理念
創業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加深對創業教育內涵、意義的理解。同時,創業教師應及時向學生講解國家創業相關政策,并將其融入創業教育課程。餐飲業具有生產與消費同時發生、原料構成復雜、技術要求高、消費一次性、服務輻射半徑有限等顯著特征。在“互聯網+”的推動下,烹飪專業創業的門檻進一步降低,服務半徑有效擴大,營銷手段更加多樣化,門面租金成本降低,勞動效率提高。創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家庭條件,對其進行必要的創業意識培養和技能培訓,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引導其樹立自主創業的信念。
(二)營造創業教育文化氛圍
首先,中職學??梢越Y合教育需求,營造創業教育文化氛圍,宣傳國家在學生創業方面的政策。同時,中職學校要和餐飲企業進行多樣化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創業項目。此外,學校要積極促進產教融合,創新校企合作途徑。
其次,中職學校要加大創業資金投入,創新宣傳方式,利用多重渠道宣傳創業教育和成功創業案例。此外,中職學??梢远ㄆ谘垊摌I成功的優秀烹飪畢業生回到母校舉辦講座,講述創業歷程,分享創業心得體會,與烹飪專業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在校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增強其創業信心。
最后,將烹飪創業文化融入學校日常管理,推動學校管理機制的創新,使更多烹飪專業學生能參與食堂的生產經營活動。例如,激勵烹飪專業學生發起西式點心、中式點心、中式熱菜等社團創業項目,讓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全面負責原料采購、食品加工至包裝銷售的各個環節,實現自主經營并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以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三)強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一方面,中職學校要提高創業教育教師準入門檻,優化創業教師隊伍結構。中職學校要吸引行業內的杰出人才加入創業教師隊伍,努力使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實現“雙師化”,加強對教師實踐能力的考核,并完善專業教師在企業中的掛職鍛煉制度,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提高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通過在企業中掛職鍛煉,創業教師能提高實踐能力,豐富創業經驗,進而提高創業教學的質量。
另一方面,中職學校要利用好校內外的資源,積極推動創業教師繼續學習。中職學校要通過網絡培訓、線下集中培訓、餐飲企業講座、外出考察等方式豐富教師的創業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其在政策掌握、教學方法等方面能與時俱進。同時,中職學校要積極與餐飲企業、烹飪協會合作,拓展創業教師的鍛煉途徑,助推他們在實踐中成長。
(四)完善烹飪創業教育體系
首先,中職學校必須重視通識教育。中職學校應將通識教育融入烹飪專業教學,通過通識教育,不斷更新學生的思想觀念,協調專業教學與創業教育的發展。在必修課或選修課中,中職學校應增加創業思維訓練和創業實戰技能相關課程,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技能大賽、創業大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以提高其創業能力。
其次,中職學校應重視專業課程與創業課程的融合,準確把握培養定位,更新課程知識,以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同時,中職學校要創新校企合作模式,與企業共建烹飪創業實訓室,拓展校外實訓基地,拓寬創業教育的空間,開展餐飲創業大賽,孵化創業餐飲企業,從而提高創業成功率。
最后,中職學校應增設并更新創業課程。中職學校應增設企業管理、成本核算、宴席設計、風險防控等課程,融入創業生產實踐,完善課程體系。此外,中職學校還應根據烹飪專業的實際情況,靈活開設具有專業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幫助學生把握國家政策導向,糾正學生的創業認知偏差,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
結語
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中職學校烹飪專業開展創業教育是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和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需要。然而,中職學校烹飪專業在開展創業教育方面存在重視程度不夠、師資力量不足、教學方式單一和實踐環節薄弱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中職學校要提高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式,加強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只有這樣,中職學校才能提高烹飪專業創業教育的質量,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創業思維的專業人才,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簡介:
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