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養成教育旨在通過系統化、計劃性的訓練活動,引導學生規范言行,進而促進他們在認知、情感、行為等方面的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實施養成教育,有助于培養青少年良好的行為習慣,改善社會的道德風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續更新,微班會逐漸成為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文章以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為例,探討了基于微班會開展中職生養成教育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關注兩種需要,增強養成教育效果
(一)關注學生當下的成長需要
班級是由數名學生構成的集體,學生日復一日地共同學習和生活,與同學、教師之間建立了錯綜復雜的關系。在校園中,不時會有各類事件發生,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為教育的契機。因此,教師應關注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并通過組織微班會來解決問題。微班會應目標明確、主題突出,進行思想或行為引導。班主任在開展微班會時,應結合實際發生的事件,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這樣提出的建議更容易得到學生的認同。教師及時發現并迅速處理問題,對日常管理與班級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對于塑造其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職業習慣至關重要。教師在利用微班會開展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遵循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滿足學生個人成長的需要。同時,應與學校的德育規劃緊密結合,針對班級具體情況挑選微班會的主題,以學生的未來發展為導向,切實履行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教育使命。
二、巧用三股力量,提高養成教育質量
(一)用學校主力,實現教育引導
學校是開展養成教育的核心場所,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班主任在履行職責時,要秉持與時代同步的教育理念,深入領會從管理者向人生導師角色的轉變,并具備將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的意識。細致與勤奮是班主任把工作落到實處的關鍵。班主任應依據學校的工作指導方針,結合班級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期組織班會、班委會、家長會,以養成教育為根基,重點開展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勞動教育。
德育工作的推進離不開及時的反饋與總結。通過評價機制,班主任可以規范和引導學生的行為。班主任應引導學生自主成長,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細心觀察者。在微班會系列活動中,班主任應積極進行總結,形成系統的資料,如班級學生成長檔案、紅色故事演講集、班委同學評價集等,以促進教育工作的持續發展。
(二)讓學生發力,促進自我成長
學生是班級管理的主體,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事務。在進行微班會活動時,班主任應巧妙運用班級日志的記錄與反饋機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集體事務。勞動委員、體育委員、宿舍長等每天要將同學的表現反饋至值日班長,由值日班長負責整理當日班級日常事務的記錄。晚自習結束前十分鐘,班主任要組織微班會,總結一天的工作,并進行評價與展望。對“勤奮打掃衛生的同學、被褥整理規范的同學、課堂上積極發言的同學、主動向教師問好的同學”給予正面積極的評價,以調動其他學生的積極性;對“未能按時完成作業的同學、書本擺放不整齊的同學、課間奔跑打鬧的同學”進行合理評價,以增強學生的規范意識。通常而言,學生更易于接受同伴的反饋,因此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可以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成長。
(三)向家長借力,實現家校共育
家長的言行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班主任要認識到家庭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學會借助家長的力量,以實現家校共育。班主任在設計微班會之前,應通過家訪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家庭問題等,依據具體情況,定期舉辦有針對性的微班會,以提高養成教育的質量。同時,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例如,筆者邀請學生家長參與“家長進課堂”微班會。在微班會上,部分家長分享了與孩子共同成長的經歷,表達了對孩子的關心和歉意。微班會結束后,筆者將微班會的精彩瞬間制作成美篇,發布至班級群,觸動了很多未能到場的家長。在后續的微班會中,有更多的家長參與進來,從事種植大棚蔬菜工作的家長,傳遞了勞動最光榮與科技興農的新理念;從事抖音直播帶貨工作的家長,分享了誠實守信、與時俱進的思想;身體殘疾卻經營多家奶茶店的家長,展現了身殘志堅、勇于創新的精神。“家長進課堂”微班會使學生學到了很多書本之外的知識,為學生帶來了獨特的學習體驗。
三、恰選四種方法,促進養成教育落地
(一)講述故事
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蘊含哲理,發人深省,但學生身邊的故事更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使學生從中汲取力量,受到鼓舞。例如,在“追夢在路上”系列微班會中,有學生分享了故事——“凌晨五點的教室”,他的同桌三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點到教室晨讀,晚上十點半還在埋頭做題。有學生分享了故事——“操場上的身影”,她的朋友因肥胖、體能差,無法完成正常的鉗工技能訓練,每天在操場上跑步鍛煉體能,風雨無阻。學生在微班會上分享自己身邊發生的故事,他們深情講述,準確表達,真實而動人的故事為他們注入了前行的力量。
(二)分享圖片
微班會具有時效性強和針對性強的優點。一張隨手拍的照片、一張網上流傳的圖片都可以成為教育資源,教師應深挖其中的教育意義。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用手機記錄學生的成長瞬間,或及時保存網絡上有意義的圖片,并據此召開微班會。
例如,一張學生彎腰撿起操場上紙團的照片引發了師生間的對話。班主任提出“紙團是誰丟棄的”“怎樣做才能使教室、操場、宿舍保持干凈”等問題,學生的話題由“不亂扔垃圾”“見到垃圾要主動撿起來”“保潔同學要負起責任”逐漸深入到“垃圾可能不是別人故意丟的,垃圾落地時,他可能不知道”“盡量不要制造垃圾”“離開座位時應向地面看一看”“離開操場或宿舍時要有意識地檢查一下是否有垃圾”等。通過一張張照片的展示和一次次師生的對話,學生逐漸養成了“離開時,看一看是否有垃圾未帶走”的行為習慣。下課了,學生會看一看書本是否擺放整齊、板凳是否歸位、多媒體是否已關機;就餐結束,學生會看一看餐盤食物是否已吃完、桌上紙巾是否扔進垃圾桶、餐盤是否已放好。
(三)觀看視頻
視頻集圖像、文字、聲音于一體,畫面豐富,文字精練,聲音生動,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增強微班會的影響力。例如,在“學習四史”系列微班會中,筆者運用了觀看視頻、交流感受的方法。筆者提前觀看了視頻《我們走在大路上》,并對視頻進行了必要的剪輯,使時間更緊湊,話題更突出。視頻中,解放軍官兵身上捆著繩子,吊在半山腰,命懸一線,但他們沒有退縮,在懸崖峭壁上用生命和鮮血打通了進藏通道;視頻中,復轉軍人一手拿槍,一手拿撬,作戰地圖變生產地圖,戰馬變耕馬,櫛風沐雨,扎根邊疆,推進新疆發展,為現代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視頻中,為了兩彈的研制,十萬多科研人員離開家鄉奔赴西北。視頻中的歷史鏡頭真實生動,人物鮮活,故事催人奮進。觀看視頻后,學生明白了每一個項目研發的成功都來之不易,也明白了要不斷努力奮斗,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
(四)討論話題
討論話題是指教師確定一個共同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例如,學生不明白的問題、校內發生的事情、網絡上流傳的熱點等,都可以成為話題。在微班會上,教師要明確、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學生交流,引導其深入思考,從而使其在討論中成長。
話題的形式既可以是線下討論,又可以是線上討論。例如,暑期是進行防溺水教育的重要時期,因學生放假在家,防溺水專題討論只能在線上進行。在微班會開始前,筆者將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負責搜集溺水案例,第二組負責搜集防溺水的方法,第三組負責搜集夏季游泳溺水自救的方法,并要求每組建一個交流群。筆者分別加入了三個小組的交流群,一是為了了解每個小組的討論進度,觀察小組成員的表現,二是為了及時發現學生的瓶頸并進行引導。在進行線上專題討論時,每組學生代表發言,做到了有理有據。通過此次線上話題討論,學生深刻意識到了夏季防溺水的重要性。
結語
微班會必須有明確的教育任務。無論主題大小、時間長短,教師在設計微班會時,首先要設定教學目標,其次進行學情分析,再次進行規劃實施,最后進行會后反思。筆者通過微班會使所在班級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了優良的品質,同時改善了班級的道德風尚,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中職生的養成教育。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有預見性,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和運用教育素材,利用碎片時間開展微班會,以達成“學生行有導,教師管有方”的教育目標。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