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教學法是當前學前教育領域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的知識傳授方法,游戲教學法更注重讓幼兒通過自主參與活動來獲取知識與技能。該教學法不僅將游戲視作幼兒的娛樂活動,還將游戲視為提高幼兒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交能力的重要工具。研究表明,游戲教學法能顯著促進幼兒的社交互動和認知成長,提高他們的情感調節能力。幼兒參與教師精心設計的游戲活動,能在愉悅的環境中掌握復雜概念,從而提高學習成效和綜合能力。
隨著游戲教學法的推廣,研究者開始從多個角度審視其價值和適用性,包括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教學設計的改進及跨學科整合的探索。這一趨勢不僅提高了學前教育的理論研究層次,還促進了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使得游戲教學法成為學前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文獻計量學工具的運用為游戲教學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角度。研究者借助CiteSpace等可視化分析工具,能揭示游戲教學法研究中的熱點議題和最新趨勢。CiteSpace通過分析文獻中的關鍵詞、作者、機構及引用關系,可以構建出學術網絡圖譜,幫助研究者梳理學術領域的發展脈絡。在文章中,筆者運用CiteSpace軟件,對1999年至2024年中國知網中的相關文獻進行綜合分析,以揭示游戲教學法在學前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一、文獻來源與研究工具
(一)文獻來源與處理
CiteSpace分析結果的質量和代表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獻數據質量。筆者選擇的研究數據來自中國知網的全文數據庫。為保證原始數據的可靠性和飽和性,筆者在中國知網中選擇專業檢索,檢索條件為“SU=(學前教育 OR 學前兒童 OR 幼教) AND SU=(游戲)”,最終符合要求的文獻共1063篇。
(二)分析方法與工具
CiteSpace軟件是基于共被引分析理論和最小生成樹算法對文獻進行定量分析的應用程序,其主要用于可視化分析科學知識的新興趨勢和模式。與其他可視化軟件相比,CiteSpace具有繪制多種圖譜、自動標識圖譜、易于解釋、信息豐富等優點,這些優點使其有效避免了定性分析帶來的主觀性。筆者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檢索自中國知網數據庫的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領域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旨在科學展示知識的宏觀結構和發展脈絡,探究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研究的熱點和發展趨勢。
二、發文基本情況
(一)時間分布圖譜
年發表論文數量有助于掌握某一學科領域研究的整體發展趨勢,它是衡量研究熱度與發展情況的重要參考指標。研究發現,從2000年至2009年的10年間,關于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論文發表數量較少,發文數量僅占總數量的3.86%。自2009年起,關于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論文發表數量逐年增加,這表示研究熱度呈增長趨勢,從2009年的6篇論文增長到2019年的峰值——122篇。然而,自2019年以后,關于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論文發表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二)發文作者分析
筆者通過發文數量分析可以判斷出這一研究領域中具有影響力的核心作者。筆者使用CiteSpace軟件,將時間跨度設置為1999年至2024年,以一年為時間切片,將作者設置為節點類型,獲得了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研究的作者共現知識圖譜,其中節點數為429,連接數為107,密度為0.0012。圖譜整體呈碎片化的網絡結構,作者節點之間的連接較為稀疏,這表明在該領域,作者之間的合作相對較少。
筆者采用CiteSpace軟件進行文獻統計,共計1063篇文獻,涉及429名作者。根據普賴斯定律,核心作者的最低發文數量閾值為2.118,因此筆者選取發文數量超過3篇的作者作為核心作者群體。經過篩選,共識別出6名核心作者,其發文總數量為30篇,占總發文數量的2.82%,這表明國內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研究人員分布較為分散,尚未形成穩定的核心作者群體。表1為發文數量超過3篇的核心作者名單,劉在良以8篇的發文數量位居首位。
(三)發文機構分析
機構共現圖譜可用于分析機構間的合作關系與緊密程度。在跨機構研究方面,各研究機構分布較為零散,總共涉及的408個機構中,連線數僅為147,這表明知識與研究成果的共享與流動性不強,跨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有待加強。從發文機構來看
(表2),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發文數量為10篇,為發文數量最高的研究機構;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和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并列第二,各發文8篇。發文數量前十的機構體現出師范院校是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研究領域的主力,取得了一定的學術成果。
三、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研究熱點
由CiteSpace生成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圖1)可知,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研究有多個關鍵熱點主題。首先,圖譜顯示“幼兒園”“幼兒”“幼兒教育”“游戲化”是核心節點。這些節點頻繁共現,說明研究者高度關注如何在學前教育的實際情境中,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在這些研究中,幼兒的全面發展被視為游戲教學法應用的核心目標。
其次,“游戲活動”“幼兒游戲”“安吉游戲”等關鍵詞頻繁出現,反映了學術界對具體游戲形式及其教育功能的重視。這表明,研究者正致力于探究不同類型的游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影響。通過增強游戲活動的多樣性,學前教育能逐步構建起一個多面向的教學體系,使幼兒在不同的游戲情境中實現全面發展。
再次,“教學”“幼兒教師”“教學策略”等關鍵詞在圖譜中高頻出現,揭示了在游戲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及其專業成長是研究的關鍵領域。研究者深入探討了教師在游戲教學中的職責,并提出了眾多創新的教學策略,旨在增強游戲教學法的使用效果。這種關注不僅體現在游戲活動的設計上,還體現在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和教學方法的革新等方面。游戲教學法的成功實施,離不開教師對游戲的理解和應用,這使得教師培訓和教學創新成為研究的重要內容。
最后,圖譜中出現的“創新”“實踐”“專業能力”等關鍵詞,表明了當前學前教育領域正致力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趨勢反映了學前教育領域的研究對實際應用的重視,即不僅關注理論層面的發展,還重視游戲教學法在現實教育情境中的應用。
由此可見,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幼兒發展、游戲類型與設計、教學策略、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這些熱點主題反映了該領域的多維探索,為未來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視角。
四、討論與建議
通過分析學前教育領域中游戲教學法相關文獻可以發現,近年來該研究領域在廣度與深度上都實現了顯著的擴展。筆者借助CiteSpace軟件生成的關鍵詞共現圖譜,識別出了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法研究的熱點主題,這些主題主要集中在幼兒發展、游戲類型的多樣性、教學策略的創新、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這些研究熱點不僅揭示了學前教育領域當前的研究動向,還提出了教學實踐中亟待改進的方面?;诖耍P者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現有研究表明,不同種類的游戲活動對幼兒的認知、情感和社會性發展具有顯著的正面影響。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游戲的形式與內容尚存不足,部分教師未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差異及多樣化需求。因此,未來研究應深入探索游戲設計的精細化,特別是將新興技術如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融入游戲教學,以營造更具互動性和沉浸感的學習環境,從而為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機會,并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其次,教師在游戲教學中的角色極為關鍵。研究表明,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游戲教學法的實施效果。教師不僅要掌握基礎教學技能,還要具備在實際教學情境中靈活運用游戲教學法的能力,以確保游戲教學能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因此,筆者建議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特別是在游戲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方面的創新思維培養。
最后,游戲教學法的成功實施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當前研究強調了教學實驗在優化游戲教學法中的重要性。未來研究應進一步探索跨學科合作,利用心理學、教育技術等領域的最新成果來拓展游戲教學法的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通過這種跨學科的整合,研究者可以為學前教育中的實際問題提供更為系統的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游戲教學法的發展與應用。
(作者單位:惠安縣凈峰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