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體育教學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相脫節、課內外難以有效銜接、學習方式單一、練習強度不足以及比賽的導向性與檢驗性有待加強等。對此,新課程改革對體育課程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在課堂中聚焦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重視“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學習為基礎,以練習為路徑,以競賽為推動力,通過學習、練習、競賽、評價四個環節的協調統一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鼓勵學生在競賽中積極展現自我。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進而打造高效體育課堂。
一、“學、練、賽、評”一體化的內涵解讀
“學、練、賽、評”一體化是一種全面的教學理念,具有豐富的內涵。該理念中的四個部分(學、練、賽、評)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教學體系。具體而言,學生通過“學”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練”進一步鞏固和提高,通過“賽”激活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通過“評”實現全面發展和不斷進步。
“學”是學生習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它涵蓋理論知識的理解、基本運動技能的掌握及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一是主動性,即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而非被動地接受知識;二是多樣性,學習方式豐富多樣,包括課堂講授、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等;三是系統性,學習內容具有系統性和連貫性,有助于學生通過逐步積累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練”是對所學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反復練習與鞏固。在練習過程中,學生能加深對體育技能知識的理解,并提高技能的熟練程度。練習內容的難度層次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進行設置,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需要及時獲取反饋,以便對練習方法進行相應的調整。
“賽”是通過競賽的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競賽既可以是個人之間的比賽,又可以是團隊之間的對抗。它具備一定的激勵效應,能夠激發學生的斗志和求勝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和練習。同時,團隊競賽具有合作性的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此外,競賽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和能力的重要平臺。
“評”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及學生間的相互評價等多種形式。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除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進步狀況,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指引。同時,評價的方式與標準應體現多元化特征,以全面考量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等方面的表現。
二、基于“學、練、賽、評”一體化的體育課程教學實踐
(一)學:以探究教學為切入點,從灌輸到思考
在體育課程中,“學”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興趣,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設計,并貫徹勤練常賽的原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創設積極的學習情境,在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意識的驅動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主動探究的實踐中,學生能夠體會知識與技能學習和實際操作之間的聯系。因此,體育教師不僅要傳授引人入勝的課程內容,還要在教案設計中體現創新思維,并與體育活動的真實情境相聯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在傳統的體育課程中,教師往往通過示范動作,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當前,體育課程以核心素養為指引,以大單元為實施載體,重視跨學科融合,使學生學習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更為科學、系統、多元。同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鑒于此,教師可以借助大單元任務單和數字技術手段,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讓各小組根據任務單的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進行項目式學習,使思考貫穿整個課堂。
例如,在講授足球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程導入環節組織“搶龍珠”游戲,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自主學習,經歷“體驗—探究—反饋—練習”的過程,逐步掌握控制足球的技巧,為后續球類運動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一節課的任務單包括傳切配合的基本動作技巧、應用場景及練習方式。教師可以將復雜技巧分解為易于理解的技術動作,并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借助任務單自主探索足球傳切配合的練習方法。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要求他們結合任務單探討傳切配合中的跑位策略和實施傳切配合的具體情境。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他們適時引導,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這節課的內容。通過探究、設問與練習的有機結合,學生能逐步掌握足球傳切配合這一核心動作技巧,并學會基礎的足球戰術策略。這種“先探究后教授”的教學方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了以情境為導向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練:以模仿探究為學練點,從會學到會練
在體育課程中,“練”是一個從基礎單一練習逐步過渡到復雜組合練習的遞進過程,它遵循由淺入深、由簡至繁的教學原則,并始終貫徹科學性、系統性和連貫性的教學理念。教師采用模仿和探究的練習方式,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動作技巧,增強體能。
信息化時代,學生接收與獲取知識的渠道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體育課程教學實踐中,為了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新技能,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的視頻,讓學生根據任務單反復觀看,并進行自主探究與思考。通過反復觀摩與研究,學生能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并激發學習興趣,進而提高練習水平。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結合“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互動實踐、創造性實踐等多種方式,共同打造高質量的體育課堂。
例如,在進行節奏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節奏練習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反復的組合嘗試,挑選出最適合節奏練習的音樂,以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同時,學生可以在與教師多次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對節奏練習中的一些不合理之處進行適當調整,以增強練習的實效性。此外,部分學生喜歡展示自我,并渴望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對此,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并在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讓各組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根據自己的分工逐項完成任務單上的任務,并鼓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大膽表達想法,以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這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有效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賽:以游戲比賽為檢測點,從比賽到檢驗
在體育課程中,教師應將游戲比賽作為檢測點,以革新傳統的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這種轉變旨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比賽在體育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體育比賽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將班級的集體榮譽與個人的成敗聯系起來。他們在體育比賽前積極準備,在比賽過程中奮力拼搏,嚴格要求自己,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體育比賽不僅能檢驗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還有助于他們增強規則意識,培養體育精神。例如,在開展“捕魚”游戲時,學生必須遵守既定的邊界限制,不得越過紅線,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此外,體育比賽有助于教師客觀評價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吸收程度。例如,在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投籃比賽環節,通過觀察學生投籃動作的質量來判斷學生是否將所學技能運用于日常訓練。教師還可以將體育比賽融入課程思政,有效培養學生的體育品格和社會適應能力。
總之,體育比賽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體育比賽為教師提供了有效的反饋機制,有助于教師優化教學設計,進而推動體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四)評:以多元評價為落腳點,從單一到多元
在體育課程中,“評”是“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評”是在學生完成某一階段的學習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準確判斷,為后續教學活動的調整提供依據的一種評價活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在課堂結束時組織學生進行簡短的總結,簡單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與任務完成度。這種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其不足是無法直觀地向學生展示他們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為了確保體育課程評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教師必須采用更加精確、合理且科學的評價指標。這些指標應涵蓋體育知識、技能、健康、行為和道德等方面。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同時采用學生互評、師生互評及教師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
例如,在教授排球雙手正面墊球課程時,部分學生在練習中總是將球墊飛,雖然他們努力完成了課堂任務,但是并不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時,教師需要積極介入,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恰當的評價方法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指導建議,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激勵,并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們更愿意參與體育課程,從而更加積極地完成課程任務。
結語
在體育課程中,“學、練、賽、評”各個環節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一個完整且多元的教學體系。“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符合當前體育課程的發展趨勢,注重學生的個性與共性發展,并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一模式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還對推動體育課程的發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寧夏中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