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深入推進,核心素養日益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具備面向未來、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中,傳統評價方式側重于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未能全面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導致評價體系與教育目標之間存在明顯的脫節。因此,構建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已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基于此,文章提出了相應的策略,以期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與優化。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概念與內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币簿褪钦f,語文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這些核心素養的培育能使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拓展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欣賞并創造美,具備審美品格,同時深刻理解、傳承并融合多元文化。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學生通過深入領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尊重并融合多元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形成國際視野;學生通過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不斷積累、整合并運用語言知識,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增強溝通效果;學生借助語文學習推動思維能力的提高,培養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學生通過參與審美鑒賞與創造活動,感受美的魅力,展現個人的審美情趣與品位。
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良好思維品質的塑造、積極情感態度的形成和學習方法的引導。同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增強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對美的感知與追求,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體系指標設置與語文核心素養要求不夠契合
在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部分教師設置的評價指標與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不夠契合,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具體而言,評價指標側重學生的字詞掌握量、語法準確性等單一維度,而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力、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評價則相對欠缺。
(二)評價體系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不匹配
近年來,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然而,當前的教學評價體系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實際評價中,眾多評價指標的設置過于僵化與寬泛,未能充分顧及每名學生的獨特需求。部分學生可能在語言表達方面展現出較強的能力,但在思維能力方面相對薄弱;部分學生可能在文化自信方面表現卓越,但在審美能力方面有所不足。而評價體系對所有學生采取統一的標準,難以有效反映學生的個性化特點。
(三)評價內容缺乏綜合性
當前,部分教師設定的評價內容較為局限,側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忽視了對學生其他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但是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除語言運用外,還包括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維度。評價內容的單一性導致評價結果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素養層次,無法有效地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情況。同時,打分方式的單一化與固定化,使得評價內容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表現,可能導致評價結果存在偏頗性的問題。
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構建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策略
(一)構建評價體系的目標體系與指標體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中,目標體系應涵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這些目標包括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維度,旨在全面評價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發展情況。例如,語言運用目標可以包括語料積累、語感形成等,思維能力目標可以包括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邏輯思維等。
在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評價指標體系時,教師應全面考慮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確保核心素養培養貫穿整個評價指標體系。具體而言,指標體系可以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情感態度等方面。例如,在學習成績層面,教師可以重點關注學生的閱讀成績與寫作成績;在語言能力層面,教師可以考查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在思維品質層面,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意識。
(二)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與工具
1.定性評價。教師可以采用觀察記錄、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法,對學生開展定性評價。通過細致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態度,教師可以初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自評與互評,學生能對自身的能力有更直觀的認識。
2.定量評價。學??梢圆捎每荚?、作業、隨堂測試等方式,對學生開展定量評價。例如,學校可以通過閱讀理解測試和寫作測試,評價學生的詞匯量、語法準確性等語言能力。學校還可以采用筆試、創作類作業、思維導圖等方式,設計涵蓋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等方面的試題,借此評價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情況。
3.多元化評價。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與工具,針對語文教學的內容與目標,評價學生在語文核心素養方面的具體表現。評價時應綜合考慮學生在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維度上的表現,以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情況。
(三)調整評價指標,提高其與核心素養的銜接度
教師可以在保留對傳統語文知識和技能評價的基礎上,融入如思辨能力、創造力、文化自信等考量維度,更全面、綜合地體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進而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升綜合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考慮評價的多維性,明確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
(四)建立個性化的評價機制,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需求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及學習需求,并通過與學生、家長及其他學科教師的深入溝通和協商,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同時建立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個性化評價機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傳統的考試與作業評價的基礎上,融入口頭表達、項目成果展示、實踐活動評價等方式,以全面、綜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更有效地挖掘學生的潛能與特長,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此外,教師可以使用記錄學生學習進程的可視化工具,讓學生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學習軌跡與發展方向,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學習路徑,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設計綜合性評價內容,確保全面涵蓋核心素養要素
在文化自信方面,教師可以設計文學作品閱讀報告、文學賞析等項目,考查學生對文化知識的積累情況及文化自信的培養情況。在語言運用方面,教師可以綜合考慮學生的詞匯量、語法運用、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等維度,以全面衡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選詞填空、組詞造句等形式,進一步評價學生的語言知識掌握情況與語言運用能力。在思維能力方面,教師可以開展辯論、觀點分析、問題解決等活動,以檢驗學生的分析、評價及問題解決能力,并據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審美創造方面,教師可以設計作品創作、任務設計、項目研究等評價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與藝術創造能力。
(六)建立反思機制,促進評價體系的改進和優化
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對評價體系的評價工作,收集學生、教師及家長對評價內容和方式的反饋意見,并從中提煉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以此作為優化評價體系的參考依據。為此,學??梢詫iT成立評價改進小組,該小組可由學生代表、教師代表及教研組成員構成,負責定期探討和研究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與缺陷,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小組成員可以通過溝通與合作,共同探討改進評價內容與方式的有效路徑,以不斷推動評價體系的優化與升級。
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負責統計與分析評價數據,對比不同學生群體、年級及學科的評價結果,揭示其中的規律與趨勢,及時發現評價體系存在的不足,為后續的改進工作提供數據支撐,確保評價體系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同時,教育部門可以針對評價體系中的新內容與新方式開展試點項目,密切跟蹤并記錄試點效果,及時發現并解決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為后續的改進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推動評價體系的持續優化與升級。
結語
文章闡述了核心素養培養視角下小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策略,旨在通過評價學生在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維度的表現,全面考量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此框架內,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作品評價、口頭表達評價、綜合任務評價等,以更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使小學語文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嚴謹、客觀公正且富有成效,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漢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