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
祖母是在一個安靜的雪夜合上的眼
一言不發(fā),像一旁不再發(fā)出
拙劣聲響的石磨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竭盡力氣推開母親——
八字相同的人
不能在懷里去世
現(xiàn)在她躺在鋪滿白布的床上
接受遠道而來的朋友為她而唱的喪歌
父親一口酒也沒有喝
像一塊誰也勸不動的滾石
祖母穿著珍貴的百褶裙
帶著閃閃的銀耳環(huán)
親人們說
像她三十年前遠嫁而來的樣子
外婆的柴火
外婆還能出門的時候,除了耕耘碧綠的菜園
還時常提著過年時殺豬用的麻繩,上山砍柴
外公去世得很早,她一個人拉扯四個孩子
冬天一來,就擔心剩下的柴火不夠度過寒冬
在母親的記憶里,外婆一直在砍柴。暮色
緩緩挪動。外婆從河邊走來時,她背著的
好像不是一捆柴火,而是一個冬天的溫暖
久別重逢,我們偶然談起一些已經(jīng)
離開人世的親人。外婆起身,眼眶濕潤
“我出去走走……”門口,外婆為自己
準備的柴火堆積如山,塞滿院子的空白
沒過她矮矮的頭帕,像一沓捎給時間的信
割蕎的母親
天蒙蒙亮。星星閃爍著亮光
成熟的蕎子低垂著飽滿的谷穗
母親一早就在高山上
一手握住蕎莖,一手揮動著月光般的鐮刀
把倒下的一簇簇苦蕎
扎成一個個斗笠
“如果沒能在露水蒸發(fā)之前完成收割,
蕎麥里的養(yǎng)分就會干涸。”
星光隱逸
逃匿。叫人懷疑母親收割的不是蕎麥
而是一背簍的星光
梅花圖案
扮演小狗的孩子追趕末尾的雞仔
母親們坐在門檻上用一塊顏色相近的布料
縫補著孩子褲子上的破洞
手背的梅花圖案像一塊塊補丁
一直延伸到手臂
“媽媽,你的手上為什么有這樣的圖案啊”
“在去往茲茲普烏的路上,有一條河
河上有渡船,需要梅花圖案當船票”
有的地方有這樣的說法
“這是為了魂歸祖地的
路上,能夠?qū)さ剿取?/p>
母親們童年時
畢摩用針蘸著寫經(jīng)書的墨水
刺成的梅花圖案,伴隨她們的一生
像一汪汪泉眼響動金沙江的濤聲
一條古老的路徑
在大涼山的山梁上閃現(xiàn)一
火葬地
2017年6月29日。父親帶上一瓶酒,
去查看祖母的火葬地有沒有螞蟻筑巢。
(那里是祖母去往祖地的起點
安放著她——
我的祖母在這個世界上最輕的重量)
“一個彝人只有將父母的魂靈送歸祖地,
將送靈的竹片掛在群山的罅隙時,
他身為子女的使命才算完成。”
外婆去世時,沒有抬上山舉行送靈儀式,
為此,母親一夜未眠。
久遠初春的雨后
大雨稍歇,像久咳不止的聲音
得到短暫的平靜。
甲米河反復(fù)練習(xí)著清澈,水石閃映。
——相機難以捕捉的波光
“小時候,餓了,就把地里面
已經(jīng)發(fā)過芽的種薯挖出來填飽肚子”
久遠初春的雨后。在甲米河畔
播種土豆時。母親如是說
大祖母
奶奶去世之后,
大祖母來我們家住了兩個星期
她腰間系著一袋旱煙,
時常含著一支爾素煙斗
我們起床的時候
飯菜已經(jīng)盛在桌上
大祖母坐在晨曦里繡著鞋墊
和鄰里說著父親多年未愈的疾病
那時候我們還小,
她跟我們說:
“你們的奶奶啊,她要去
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以后我來照顧你們……”
說到這,她哭了
“……我就是你們的親生奶奶……”
責任編輯:阿苦里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