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及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為切實貫徹與落實全面發展目標,義務教育應堅持統籌整合課程,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英語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它是學生邁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重要語言工具。因此,小學英語教育應立足新課改的育人目標與培養要求,積極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為打造在知識技能、思想文化、道德品質等方面取得發展的新時代人才而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
英語跨學科主題教學可以將“跨學科”與“主題式”兩種活動形式相融合,以英語教學內容為基礎,以設計主題為中心,結合學生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展開各種主題活動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本課以“節日”為主題,著眼于我國各種傳統節日的民風、民俗與文化內涵,立足小學英語蘇教譯林版五年級下冊教材“Unit7Chinesefestivals”中的相關內容,對學生展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教學實踐與研究。
二、教學目標
1.學會“DragonBoatFestival,DoubleNinthFestival,SpringFestival,gettogether等重點單詞與短語的聽、說、讀;能夠正確朗讀并理解相關英語故事內容。
2.學會“th”在單詞中的各種發音;學會12個月份的聽說讀寫;學會用英文講述、描寫相關內容。
3.學會四季中的月份分配;體會傳統節日背后的文化與情感內涵,樹立良好的文化認同與感知能力。
三、教學準備
教學PPT(各種圖片、音樂、視頻等);
各種實踐活動材料(花燈制作所需的竹棍、彩筆、彩紙、剪刀等)。
四、教學過程
(一)生動導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先為我們留下許多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大家知道有哪些嗎?
學生: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
教師:說得不錯。我國歷史悠久,有著古老的文化習俗、傳統節日。下面老師為大家播放一段聽力材料,大家一起來聽聽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英文故事吧!大家一定要注意里面包含的傳統節日哦!
教師為學生播放Storytime環節中的聽力內容,讓學生一邊聆聽單詞發音,一邊嘗試理解故事內容。
聽完后,教師將Lookandmatch這部分內容展示在多媒體上,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猜一猜這些圖片和單詞都代表著哪些傳統節日。最后,教師揭曉答案。
【教學評析】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利用簡單問答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回憶自己所知道的傳統節日內容,自然導入“節日”這一活動主題。隨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使學生在情境中展開熱烈討論,真正投入課堂學習中,為之后的教學奠定基礎。
(二)深入教學,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教師:在剛剛的聽力內容中,端午節又叫龍舟節,它的英文名稱是由龍舟節DragonBoatFestival翻譯而來的,是不是很有趣呢?
學生:是的!
教師:那么除了DragonBoatFestival(端午節),這里還提到了DoubleNinthFestival(重陽節),SpringFestival(春節),Mid-AutumnFestival(中秋節),下面大家再次跟著老師一起讀一遍單詞……
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準確掌握了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的英語發音。緊接著,教師再次帶領學生走進書中,一起讀故事、聽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一些重點單詞和語句進行多次強調教學。
教師:大家要注意,ninth中的“th”是這樣讀的(進行示范),還有短語gettogether……
教師將故事中的一系列單詞、短語展示出來,并一一講解,帶領學生朗讀,加深記憶。隨后,讓學生自行朗讀,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知識理解與運用能力。學生朗讀過后,教師進行表揚,并引出12個月份單詞的相關教學內容。
教師:通過學習,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各個傳統節日所處的月份,這些月份看起來是不是有些難寫、難記呀?
學生:是的!
教師:沒關系,接下來同學們就跟著老師一起來學習怎么讀、怎么說,怎么寫吧!
教師將January,February等表示月份的單詞及其縮寫展示在多媒體上,開始拼寫教學。在這個過程中,為避免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12個月份的趣味音樂視頻,讓他們在生動的音樂中進一步加深印象。
【教學評析】在這部分教學中,教師針對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的英文單詞展開聽讀教學,并通過深入的示范、引導,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相關的單詞與短句發音,學會朗讀并理解傳統節日故事內容。同時,為進一步完成課堂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目標,教師將12個月份的單詞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一個個進行詳細的拼寫教學。通過趣味音樂教學,加強了學生對12個月份單詞的聽、說、讀、寫能力,實現了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三)通過趣味美術活動,加深學生的文化情感
1.繪四季,享美景。
教師:同學們,剛剛我們一起完成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大家學會了四大傳統節日和有關12個月份的許多知識。那么一年中的12個月又被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它們是怎樣劃分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學生:想!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Drawandsay內容):圓圖展現春(spring)、夏(summer)、秋(autumn)、冬(winter)四個季節的月份分配。請大家在不同季節中畫出相應的景物,認識一下四季的月份吧。
聽完教師的話,學生紛紛拿出鉛筆、彩筆、蠟筆等,一邊嘴里默念著單詞,一邊畫出了四季景物。繪畫完成之后,教師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他們各自根據自己畫的景物進行分享和描述,促使他們在英語與美術的融合學習體驗中實現知識技能與文化審美的雙向提升。
2.制花燈,感母愛。
教師為學生播放Cartoontime中Mother’sDay的故事內容,讓學生自行理解,感受故事中蘊含的情感。
教師: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容?
學生:母親節到了,小老鼠為了感謝母親,為她送上了花朵祝福,十分令人感動。
教師: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感謝母親的偉大付出。今天我們學習的中秋節里有一大習俗——制花燈,這一習俗便有“祈福祝愿”之意。接下來,我們便做花燈送給自己的母親吧!
教師將“Let’smakelanterns!”(讓我們一起做花燈吧?。懺诤诎迳?,并讓學生準備好相應的制作材料(竹棍、彩筆、彩紙、剪刀、膠帶等)。
教師:我們先來看一個制作花燈的視頻,大家熟悉一下制作步驟。
學生:好!
播完視頻后,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一起動手,互幫互助,做出他們心目中的花燈。在制作過程中,教師巡回進行技術指導,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
【教學評析】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通過繪四季、制花燈等趣味美術活動,促使學生快樂動手、動腦、動筆,讓他們既學到了相關的英語知識,又體會到了傳統節日背后的情感內涵,實現了文化審美與文化感知能力的提升。
(四)讀寫綜合練習,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經過一系列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有了許多新的感悟,也學會了很多新的英語單詞和語句。接下來,教師將教學重心放在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上。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英語對話模仿與練習、個人寫作與分享等活動,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看等英語綜合素質。
教師:在剛剛的美術活動中,同學們都展現了自己的創意。接下來,大家一起看書中的Askandanswer這一板塊,我們先一起讀一讀這上面的內容。
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一起朗讀模塊內容。
教師: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分內容是對我們這一節課學習的總結,大家能不能根據這些短語提示完成真實的對話呢?下面請大家和同桌兩人為一組,一起模仿書中的對話進行練習吧!
學生聽完,紛紛開始和同桌用“What’stheSpringFestival?It’sinJanuaryorFebruary.”等語句進行對話練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巡回觀察學生的表現,對個別學生對話中的小錯誤進行糾正,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鼓勵表揚,確保學生的英語對話能夠正確、順利地展開。
教師:聽了同學們剛剛的對話,老師發現大家表現得非常棒,但還有一些同學“th”的發音不太準確,我們再來鞏固一下,跟老師一起讀:mouth!ninth!think……
學生跟讀。
教師:很好。希望同學們回到家中也能多多練習這個發音,直到都能夠熟練掌握它。我們聽完、學完、讀完英語,接下來,又該做什么呢?
學生:我們該寫作文了,老師。
教師:沒錯,接下來又是大家發揮所學的時間了!在我們學過的這些傳統節日里,你最喜歡哪個節日?為什么?人們一般在哪個月慶祝它?如何慶祝?大家可以對照Thinkandwrite這一部分的寫作模板,展開Myfavouritefestival這篇文章的寫作。
教師說完后,有些學生直接開始了寫作練習,有些學生則是陷入了小小的思考。
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通過作文分享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個人認識,學習他人長處,通過反思獲得進步,從而進一步加強自身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很多傳統節日的內容,大家回家之后可以和家長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談談今天的收獲。這節課到此結束,同學們再見!
學生:老師再見!
【教學評析】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兩人一組的英語對話練習,糾正并教學“th”的不同發音,從而促使學生進一步加強對英語知識的具體運用能力。同時,教師還通過英語寫作與分享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創作與分享互評,實現其綜合學科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五、總結與反思
本課教學依據新課改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目標與要求,以“節日”為活動主題,立足蘇教譯林版五年級下冊“Unit7Chinesefestivals”這部分內容,將小學英語教學與信息技術、美術等學科相融合,通過生動的導入手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多姿多彩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中逐漸加強對相關英語單詞與短語的聽、說、讀、寫學習,學會用英語講述、書寫喜愛的傳統節日內容,實現英語學科知識與能力、思想與文化、審美與創造等綜合素養的提升。
不足之處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時長限制,一部分學生沒能完美完成創作。針對這一點,教師還需進一步優化活動時間的分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較差的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指導,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實現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常州市武進區李公樸小學)
編輯:蔚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