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加強對作業管理的重建,成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切實為學生減負減壓、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工作。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教師運用積極教育理念,設計具有趣味性、個性化、體驗性、主體性、發展性、實踐性、開放性和分層次的創新型作業,把學生從被動的機械練習中解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激勵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從而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和能力的自主發展,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負擔;能讓學生擺脫“題海戰術”,實現“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學目標;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積極教育理念完全符合“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作為一線教師必須擔負起“雙減”之下“減負不減質”的重任。因此,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小學生創新型作業設計十分必要。
一、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小學生創新型作業設計的基本理論
(一)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小學生創新型作業設計依據
1.德:聚焦培養學生的個人美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設計相應內容,體現班級育人特色,借助各種節日,尤其是中國傳統節日,得以深化和展示。
2.智:基于國家教材、課標及學段科學安排并完成作業。
3.體:根據年段特點,每天回家安排花式鍛煉的體育內容。
4.美:聯合年級教師每周設計美育類的內容。
5.勞:根據年段特點,每天設計相關的勞動內容。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小學生創新型作業設計原則
1.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作業設計要體現學科課程的基本任務,要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要達成綜合性的育人目標。
2.教師要整體設計課內課外學習活動,將課外作業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教師應重視作業設計,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聚焦問題解決能力,關注學生能力培養,以少而精的高質量作業取代簡單、機械、重復的低質作業,實現“減負提質”。
3.要踐行“綠色作業”設計理念,遵循“分時、分層、分類”的作業設計原則。
二、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小學生創新型作業設計具體實施
本文以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作業設計為例,具體闡述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小學生創新型作業設計的實施方法。
(一)作業目標
1.創設學習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學習與運用本單元的生字、詞語。
2.借助題目、觀察插圖、抓住關鍵詞,想象課文中描寫的事物和情景,感受作者的奇思妙想,并根據提示說一說自己想象的情景。
3.根據提示想象畫面,能比較完整地講故事,把故事中最吸引人的神奇之處講清楚。
4.延伸拓展,能產生閱讀的興趣,感受閱讀的快樂,樂于和同學分享閱讀的收獲。
(二)作業設計思路
本單元整組作業設計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不同學段、不同層面學習任務群的要求,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上追求靈活性、探究性、綜合性和開放性。教師要合理安排不同類型的作業比例,增強作業的可選擇性,除了字詞書寫、句段訓練、篇章理解等作業,還有課外閱讀、詩歌朗誦、動畫觀看和推薦等,設置語言建構、思維發展、學科突破等多元延伸,從而增強作業功能。教師還要在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探索多樣化的創新路徑,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橫向上:從單元整體著眼,聚焦本單元語文要素“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這一具有概括性和可遷移性的要求,在同一主題下設置任務。縱向上:每一課的作業都是從字詞到文本再到拓展及展示,逐步推進,層級上升。因此,教師可以將課時作業設為以下四個層級:基礎型作業、綜合型作業、拓展型作業和展示型作業。
當今時代,教師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其實比單純地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更有價值和意義。積極教育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未來善于與他人合作,能夠感染他人才是真正的本領,而積極教育恰恰就能幫助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具備這些能力和優勢。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擁有機器所不具備的六種能力,即審美力、毅力、快樂力、表達力、同理力和共鳴力。而積極教育恰恰就是面向未來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的一種教育理念,其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具有出色的學習能力,還擁有更多的靈性、悟性、善意和更高的德行。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小學生創新型作業設計就是要設計出富有趣的探究性、實踐性、發展性、綜合性、開放性、個性化的作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實踐,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體驗到收獲的快樂;讓學生在不斷優化的作業中發展思維,提升學習興趣;讓“好作業”與“好課堂”同頻共振,讓“輕負擔、高質量”與學生相伴;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金昌市實驗小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