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主題班會是教育學生的重要形式。成功的班會有助于學生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進取精神的不斷增強,有利于班級凝聚力的提升。班會主題的選取與素材的收集是主題班會最耗時、最重要的一環。本次班會旨在落實《煙臺市中小學美德教育實施方案》,培養具有山海情懷、時代精神的美德少年。因此,我選擇的是具有煙臺特色的班會主題。張裕葡萄酒作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是煙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應該被每一個煙臺人所熟知。但是通過調查,我發現全班大部分學生對張裕葡萄酒沒有深入了解,只是聽過名字,個別學生見家長買過張裕葡萄酒。因此,我希望通過舉行班會,讓學生深入了解張裕這一民族工業的創辦與發展,以及其對煙臺的特殊意義,并使學生在調查、探究、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對民族工業的敬佩和身為煙臺人的自豪感,激發學生對家鄉煙臺的熱愛之情。
一、班會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張裕釀酒公司從無到有、艱苦創業的發展歷程以及在國際上的地位;了解煙臺成為世界優質釀酒葡萄產地的原因以及張裕為助農富農做出的貢獻;知道如何品鑒葡萄酒,并為葡萄酒代言;加深對本土民族工業的了解。
情感目標:讓學生領略張裕葡萄酒的魅力,感受民族工業先驅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對家鄉煙臺的熱愛。
行為目標:引導學生繼續了解煙臺民族工業,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宣傳煙臺的民族工業做出貢獻。
二、班會準備
學生準備:了解張裕初創時遇到的困難;查找資料,說說張裕的成就;多種渠道了解品酒禮儀;了解煙臺其他民族工業;參觀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小小講解員視頻;《小葡萄“串”起大夢想》閱讀材料;廣告語卡片;張裕解百納葡萄酒、酒杯。
三、班會過程
環節一: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1.同學們,如果有客來訪,除了準備一桌佳肴外,還有什么是必不可少的呢?預設:飲料或酒。
2.在煙臺最負盛名的是什么酒?預設:張裕葡萄酒。
3.是的,那你對張裕葡萄酒有哪些了解呢?請學生回答。
4.同學們了解得可真不少啊,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這名揚世界的張裕葡萄酒。
環節二:交流資料,了解張裕發展史
(一)實業興邦
1.張裕是煙臺民族工業的杰出代表。它是如何逐步發展,享譽全球的呢?(播放小小講解員視頻)看完視頻,我們知道張裕的創始人是——(學生接答)張弼士。
2.張弼士先生創辦張裕釀酒公司的初衷是什么?預設:為了讓國家更加富裕。
師小結:張弼士實業興邦的精神得到光緒帝師翁同龢的贊賞,并親筆題寫“張裕釀酒公司”六個大字。
(二)敢為人先
1.萬事開頭難,張裕在煙臺初創時,面臨著若干個“0”:(出示課件)沒有釀酒葡萄、沒有釀酒師、沒有釀造設備、沒有配套產業、沒有橡木桶和酒窖。
2.“張裕人”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實現從0到1的突破的呢?課前教師已經讓同學們查閱了相關資料,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全班一起交流。
學生小組討論,暢所欲言。
3.全班交流。
請小組長上臺匯報交流,教師適時補充相關資料,并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預設一:要釀造葡萄酒,首先需要釀酒的葡萄。在1892—1896年間,張裕三次大規模從國外引進釀酒葡萄,先后從歐洲引進了124個品種、69萬株苗木,通過與煙臺當地山葡萄嫁接,終于培育出適應煙臺風土的優質釀酒葡萄,結束了中國沒有優質釀酒葡萄的歷史。
師總結:你們組交流的是三次大規模引種釀酒葡萄。(出示課件)看,這就是張裕從國外引進的一些釀酒葡萄,大家一起讀一讀。這些充滿東方典雅色彩的釀酒葡萄品種的名字都是由張裕命名的。
預設二:釀酒葡萄品種解決之后需要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酒窖。與其他工業品不同的是,葡萄酒對于儲藏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為了使葡萄酒保持恒溫,1894年張裕開始建設地下大酒窖,歷時11年,經三次改建,于1905年建成。酒窖橡木桶,是由張弼士專門從奧地利和意大利買來的百年橡木加工而成,其中有三個巨型橡木桶,每個橡木桶的容量高達15000升,人稱“亞洲桶王”。
師總結:你們組交流的是三建地下大酒窖,(出示課件)這就是歷時11年建成的地下大酒窖。里面這三個巨型橡木桶,就是“桶王”,是酒窖的鎮窖之寶,同學們有時間可以去參觀一下。
預設三:三請國外釀酒師。釀酒最不能少的就是釀酒師,當時國內沒有葡萄酒的釀酒師,張弼士先后三次從國外聘請釀酒師,在出身葡萄酒釀酒世家巴保的帶領下,張裕終于成功釀出了中國第一瓶葡萄酒和中國第一瓶白蘭地。
師總結:(出示課件)這就是張裕第一代釀酒師巴保與眾多釀酒師慶祝中國第一桶白蘭地誕生時的照片。
4.同學們搜集的資料非常全面,交流得也很到位。通過剛才三組同學的交流,大家認為張裕公司創業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預設一:張裕面對困難時不退縮,想辦法解決問題。
預設二:張裕在什么都沒有的情況下敢于第一個去嘗試,并且不放棄。
師小結:是啊,這就是敢為人先。正是靠著這種精神,張裕才釀出中國第一款葡萄酒和第一款白蘭地,建成亞洲第一個地下大酒窖……張裕用一個個“第一”開創了中國葡萄酒工業化釀造的先河,真正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三)走向世界
1.事雖難,做則必成。終于在1915年,張裕葡萄酒第一次走上了世界舞臺。這是怎么回事呢?這還得從一次大會說起。(播放視頻)
2.看完視頻,大家有什么感受?
預設一:我覺得張裕釀造的葡萄酒真了不起,能在世界博覽會上一下獲得四枚金牌。
預設二:我覺得在那么早以前,中國葡萄酒就已經具有媲美國際品牌的水準,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3.多么令人驕傲和自豪啊!張弼士先生在賽后的慶祝晚宴上說:(出示課件,學生讀)“唐人是了不起的,只要發憤圖強,后來居上,祖國的產品都要成為世界名牌。”
4.在張裕酒文化博物館里陳列著這樣一幅卷軸,上面寫著“品重醴泉”,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我們請講解員為大家講解。(播放小小講解員視頻)
5.聽完講解員的講解,你認為孫中山先生為張裕公司題贈這幾個字有什么深意嗎?(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師小結:“品重醴泉”四個大字不僅是孫中山先生對張裕葡萄酒的贊譽,更是對張弼士愛國精神的最高評價。
(四)輝煌成就
經過130多年的發展,張裕已經享譽全球,結合資料,你能選幾個數字來說一說張裕的成就嗎?請學生分享資料,教師板書數字。
師小結:多么振奮人心的數字啊!一次次突破,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張弼士先生“祖國的產品都能成為世界名牌”的夢想,正在張裕平視世界的自信中成為現實。
環節三:知識問答,品鑒葡萄酒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瓶張裕解百納。大家想不想親自品鑒?我們先來玩一個知識競答,勝者可率先品鑒。請學生上臺比賽。現場操作,引導學生觀其色、聞其香。同學們依次觀察品鑒。(強調:未成年人不能飲酒)
2.同學們,葡萄酒顏色美不美?味道香不香?為什么煙臺能釀造出美味的葡萄酒?這得從煙臺獨特的地理位置說起。(播放視頻)大家知道原因了嗎?
預設一:陽光、海岸、砂礫土等適合葡萄生長。
預設二:煙臺地理位置比較特殊。
師小結:正是由于煙臺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氣候培育的優質葡萄,才能釀出如此美味的酒。
環節四:助農富農,傳承愛國情懷
1.煙臺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身為煙臺人的我們幸不幸福?(幸福)和我們一樣幸福的還有萊州市朱橋鎮的農民。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并討論:朱橋鎮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預設一:是因為張裕在當地建立葡萄基地,給農戶提供工作機會。
預設二:還配備人員教授農戶種植技術,提高葡萄產量。
3.目前,張裕已在國內六大葡萄產區布局幾十萬畝葡萄基地。每年給果農帶來豐厚的收入,實現助農富農,為鄉村振興賦能。了解了張裕的貢獻,大家有什么想說的嗎?
預設一:我覺得張裕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預設二:我覺得張裕不僅想著企業的利益,還為貧困地區的人民貢獻力量,這是愛國的表現。
師小結:說得好,張裕助農富農踐行著張弼士先生創辦張裕時說的話:“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于中華民眾。”這種愛國情懷根植于“張裕人”的血液中。
環節五:寫廣告語,為葡萄酒代言
在中國每三瓶葡萄酒中就有一瓶產自煙臺,作為煙臺人,我們是否應為葡萄酒代言呢?下面請同學們為張裕寫一句廣告語。(學生寫完交流)
師小結:有了你們的宣傳,相信張裕會被更多的人了解。張裕葡萄酒,是一種品牌力量,更是一種地域精神,是無數煙臺故事中令人回味無窮的百年傳奇。讓我們一起敬張裕、敬民族工業、敬煙臺的美好明天。
班會后延伸教育活動:搜集其他煙臺民族工業,如北極星鐘表、三環鎖具等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辦一期手抄報;了解新時代煙臺的民族工業,如萬華化學、榮昌制藥等的最新科技成果及其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課后小組討論、交流。
四、班會反思
本次班會課教師精心策劃,提前讓學生準備并查閱資料,確保了知識的充實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中,緊扣德育“知情意行”四方面:
1.知:融合多媒體素材,全面展現張裕公司的成長歷程與煙臺作為優質釀酒產區的獨特優勢,加深學生對張裕葡萄酒及地方特色的認識。
2.情:通過創設情境與交流,感受張裕實業興邦、敢為人先的精神,以及民族工業深藏的愛國情懷。學生在品鑒葡萄酒的過程中,了解煙臺的獨特風土,產生作為煙臺人的自豪感。
3.意:多次引用張弼士先生的話“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于中華民眾”,以及張裕帶領果農脫貧致富的事例,讓學生意識到有擔當、愛國才是一個企業長久發展的必要條件,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擔當意識,指導他們的生活和成長。
4.行:學生將所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僅積極宣傳張裕葡萄酒,更立下為民族工業與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的遠大志向,將愛國信念融入日常學習與生活中。
(作者單位:煙臺市芝罘區黃務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