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方案》)倡導義務教育課程應遵循“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的基本原則,要求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作用。“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旨在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育人功能,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不同級別的“教學提示”中使用“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來表述“跨學科主題學習”,提出“通過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如何貫徹課程方案及課標要求,設計并實施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成為當下廣大英語教師高度關注的教學熱點。本文以《麗聲英語百科分級讀物》Ants的整本書閱讀,融合科學、數學、藝術、信息科技等學科知識與方法,探討基于整本書閱讀開展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路徑和意義。
一、梳理主題意義,確定活動目標
Ants是《麗聲英語百科分級讀物》第五級的一本科普類繪本,來自英國牛津閱讀樹體系中的Infact系列,通過兄弟倆生動有趣的對話,了解到螞蟻這一昆蟲多方面的知識,屬于“人與自然”主題范疇下的“自然生態”這一主題群,子主題內容為“常見的動物,動物的特征與生活環境;種植與養殖,熱愛并善待生命”。
【What】Ants屬于非虛構類科普讀物,繪本共329詞。本書中弟弟Sam喜歡觀察螞蟻,哥哥耐心地從六個方面為弟弟介紹螞蟻的知識,包含螞蟻的群居生活(Colony)、分工(Jobs)、繁殖(Babies)、力量(Strength)、食物(Food)和尺寸(BigandSmall)等內容,以此滿足弟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傳達出“螞蟻雖小,卻很聰明神奇”的主題意義。
【Why】本書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為讀者介紹了昆蟲類動物螞蟻的相關知識,引導讀者從兄弟倆的自然交流中深入了解螞蟻的習性、種類、合作生活方式等知識。讀者越走近螞蟻這種小昆蟲,越能感受到其體型雖小,卻具有極強的團結合作精神,因此使種群得以繁衍生存。讀者在增強對昆蟲知識了解、豐富科普知識的同時也從中深刻感受到動物生存的智慧。
【How】本書借助兄弟倆的對話,以弟弟Sam的問題(Whatdotheyalldo?Whatareantbabieslike?Whatdoantseat?)為脈絡,介紹了螞蟻的相關知識。本書以文字與兒童畫相結合的方式生動直觀地呈現了螞蟻的多方面知識,并且對每一項內容做出深入的描述,如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螞蟻孵化繁殖的過程,描述了關于螞蟻多方面的細節知識,進一步體現了小螞蟻的神奇所在。
本書圖畫設計采用了照片與兒童畫相結合的方式。在扉頁部分以真實的螞蟻圖片呈現了其合作工作及不同種類的畫面,直觀呈現了主題(Ants),使讀者感受到本書的真實性及科學性。在兄弟倆講述螞蟻知識的過程中,配合文字出現的是符合讀者年齡特點的生動有趣的兒童畫,以此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使他們饒有興趣地讀下去,并對文本起到輔助說明的作用,使故事的脈絡一目了然。
本書在最后設置了Glossary,對文中涉及的專門性詞匯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釋義,方便讀者深入理解,同時給出Index,提供了相關詞匯的索引,方便小讀者閱讀和檢索。
基于對以上內容的研讀和分析,本綜合實踐活動圍繞Ants主題確定活動目標:
1.通過Ants整本書閱讀了解螞蟻的相關科普知識,厘清“螞蟻雖小卻很聰明神奇”的各種表現,積累語言知識和技能。
2.激活已有知識經驗,對螞蟻產生興趣和研究的動機,并在生活中通過觀察、實驗、資料查閱等方式進行深入立體的探究。
3.學習借助圖表、思維導圖等工具歸納整理獲取的信息,小組合作運用已有語言積累和生活經驗完成螞蟻主題的子項目研究。
4.通過研究成果分享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建構、交流、表達,感悟“螞蟻雖小卻很聰明神奇”的內在深層原因和動物的生存智慧,將學習從書本延伸到更廣闊的現實世界。
二、基于真實學情,規劃課時內容
本書的閱讀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在教材中學到Ouranimalfriends,能用英語對動物進行簡單表達,如常見動物的名稱、簡單的外形特點描述、飲食習慣、能力特點等,并能簡單表達自己喜愛的動物及其原因,為本書的閱讀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儲備。同時,五年級學生對動物的話題比較感興趣,平時也閱讀了一些相關主題的課外讀物,在生活中通過多種渠道對動物的科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及整合能力,這都對本主題的學習起到積極的輔助作用。但由于本書中涉及一些專門性詞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閱讀的難度。
基于以上學情分析以及本書的內容和主題意義,立足英語學科,以學生已經具備的生活經驗和相關科普知識為切入點,融合科學、數學、藝術學科等內容,分三個階段設計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見圖1)。
三、指向核心素養,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綜合實踐活動
《新課標》指出,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要結合教材內容,遵循項目學習的路徑,適當運用信息化手段,將語言學習和內容學習有機融合。
★階段一:整本書閱讀,積累語言知識,理解主題意義
學生通過觀察繪本封面和封底了解閱讀主題,并在封底頁“Antsmaybetinybutthey’reamazing!Findoutallaboutthem.”的提示下,在滿滿的期待中開啟本書的閱讀。學生通過談論螞蟻的外形認識antennae,借助繪本插圖和生活經驗了解螞蟻觸角的用途,通過查閱Glossary理解colony的含義,舉例說明生活中其他的群居動物。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閱讀了解螞蟻的不同分工,在語言支架的幫助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螞蟻繁育孵化的過程(見圖2)。
通過螞蟻舉起相當于自己身體重量百倍的物體與人類的力量作對比,學生可以感受螞蟻體型雖小卻力量強大的特點。同時,學生在閱讀中梳理整合螞蟻的飲食習慣、不同種類、體型大小、合作生活等信息,對小小的螞蟻產生濃厚的興趣,分析小螞蟻大能量的內在原因,為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保障。
★階段二:分組研究,聯系生活實際,促進深度探究
學生在整本書閱讀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自由選擇對本書最感興趣的部分進行子項目的分組研究,形成六個項目組:Colony,Jobs,Babies,Strength,Food和BigandSmall。教師借助問卷星搜集學生最想了解、探究的問題。例如,Whatdotheantsliketoeatbest?Howlongdoesittakefortheantstofindthefood?Howlongdoesittakefortheeggstoturnintoants?Howcantheeggsturnintoantssafely?Whatdoantcolonieslooklike?Wheredothesmallestantslive?Wheredothebiggestantslive?Howmuchweightcananantcarry?等。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首先基于問題導向分小組編制綜合實踐活動單(見圖3),帶著活動任務走進學校的園林實地做實驗,持續觀察螞蟻的覓食行為和習性,用螞蟻箱觀察螞蟻挖巢穴的行為等。各小組通過搜集資料、實物觀察、對比實驗等方式進行合作探究,并運用思維導圖、表格工具、剪貼海報、照片呈現、視頻錄制等方式對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在真實生活中解決問題,提升核心素養。
★階段三:交流分享,表達個性觀點,培養高階思維
學生分組對前期實踐活動的探究成果進行交流分享。
①Colony小組成員用思維導圖和圖畫的方式介紹螞蟻和其他動物的群居生活,并展示了世界上最大的螞蟻群及造型各異的大型蟻穴,拋出問題供大家思考:Whydotheyliveinacolony?Howdothetinyantsmakethesebigandbeautifulcolonies?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Becausetheyhaveteamworkinacolony.這一問題的思辨性再次深化學生對本書主題意義的理解,同時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②Jobs小組成員用思維導圖及話劇演繹的方式傳神地演繹了螞蟻的分工及工作的場景:學生在演繹中運用了前兩個階段中學習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并親身體驗到Differentantshavedifferentjobs.Buttheyworktogetherandtheyhaveteamwork。
③Babies小組成員通過圖表展示介紹螞蟻的生長圖譜,表現了幼蟻能安全長大的不易,并通過分析發現,幼蟻之所以能健康長大,離不開蟻后賦予生命,工蟻撫育長大,還有兵蟻的舍命保護,幼蟻的成長離不開蟻群的團結協作。
④Strength小組成員通過拓展閱讀和數據分析了解Antscancarrythethings400timesheavierthanthemselves,并以對話表演的形式演繹螞蟻在搬運重物時通過antenna來傳遞對話,身臨其境地感受螞蟻搬運重物時的團結協作和堅韌毅力。
⑤Food小組通過在學校園林里定點投放多種食物觀察螞蟻對不同食物的喜好,通過實驗發現螞蟻最愛的食物排行前五的依次是meat,deadbugs,fruit,sweets及rice。通過多次實驗發現螞蟻總能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內及時發現食物并召喚同伴搬運食物。小組成員將實驗過程剪輯成視頻進行講解交流,并通過前期上網搜索資料、觀看紀錄片等形式發現,不同地區的螞蟻對食物的喜好不同,有的是素食主義者,有的是食肉者,有的則喜歡雜食。但不管是哪種螞蟻,他們對食物的嗅覺都很敏銳且都會團結協作尋找并搜集食物。
⑥BigandSmall小組通過查閱資料,整理分享了全世界有12000多種螞蟻,不同大小的螞蟻生活在不同的區域。小組成員通過表格分析、地圖標示等方式,列舉比較了世界上最大的螞蟻和最小的螞蟻尺寸、生存環境、生活習性等,并提出問題供大家討論:假如最大的螞蟻和最小的螞蟻交換生存的地點會發生什么?學生通過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假設、推理、演繹等方式表達觀點,深刻感悟螞蟻的生存智慧,也體現在適應環境而生。
在六個小組的探究中,學生不約而同地發現了小螞蟻擁有大力量、大智慧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既有不同分工又能團結協作的特點,同時學生也體驗到在此次綜合實踐活動中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團結協作,在真實情境的問題解決中Teamwork的重要性,再次深化主題理解,收獲自我與團隊的共同成長。除此以外,學生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習主動尋找適切的學習資源,運用思維工具、視頻剪輯、智能AI等信息化手段輔助信息檢索梳理及記錄分享,優化實踐活動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全過程:目標前置,發揮主觀能動表達個性觀點,實現整體育人
在學生閱讀理解、實踐探究、成果分享時,教師通過隨時觀察、提問,與學生交流、評價、反饋等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與收獲,給予及時而具體的指導,并通過前置相關評價單(見表1、表2、表3)幫助學生明確活動目標,將評價貫穿始終,引導其不斷調整學習行為,反思學習策略,有效探究和合作,總結學習收獲,實現以評促學。
四、總結
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有利于推動英語課程和其他課程形成合力,發揮協同育人功能。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變革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在設計和實施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沒有可參考借鑒的現成案例和固定范式,要創造性地結合學生真實成長經歷或生活實際確定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可以遵循“梳理主題意義—明確活動目標—研判真實學情—規劃課時內容—實施‘教—學—評’一體化實踐活動”的路徑,開展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關聯生活,能運用英語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建構和表達,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協同發展。
(作者單位: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