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流經的每一處大地都會得到滋潤。
沒有什么比月光更公平。父親說,照耀在大地上的月光,總有一絲會落在你的身上,誰都爭不過,奪不走。
所以,每個中秋夜,當小城的人都蜂擁而去觀月臺時,父親總帶著我,和母親一起爬上城郊的那處偏僻小山坡。
小山坡當然無法與觀月臺相提并論。小城有個傳說,當年辛棄疾途經觀月臺,看到清風明月,鳥飛蟲鳴,才寫下“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千古名句。也不知真假,反正觀月臺因此而名聲大噪,每逢中秋,觀月臺可謂寸土難求。世人對位置、方向、角度總有一種無法言說的追崇,仿佛越好的位置,落在身上的月光便會更多一些。
年少時,我打心底瞧不上父親,明明自己家距離觀月臺更近,為什么不去觀月臺,長得牛高馬大,還怕擠不過其他人?再不濟,也要為妻兒爭個好位置。人生不過幾輪明月,就應該把月光抓在自己的手里。月光,其實就是命運。
父親卻總不以為意,哪怕我長大了,長高了,可以憑自己的本事在觀月臺爭個好位置了,父親依舊會勸我:“聽爸爸的,還是去城郊,一起爬山,賞月。”
中秋佳節,我不好拂了父親的意愿,更何況,母親永遠是站在父親身邊的。于是,城郊的小山坡便成了獨屬我們的“觀月臺”,盡管月亮被遠處的觀月山擋住了大半,卻不妨礙明月映照整個山坡,映照在父親、母親和我的臉上。
也是在那一夜,我聽到鄰居的吵鬧聲,才豁然明白父親的智慧。鄰家阿姨抱怨,年年去觀月臺,月亮沒看到,看到的都是人頭,月光照在身上,一身的汗水,一點兒也不舒服。更郁悶的是,年年如此,年年還去受罪。
觀月如此,人生也如此。風光無限好的地方,必然擁擠,找到屬于自己的觀月臺,哪怕只能看到一絲月光,哪怕落在身上的月光偏了一些,遲到了一會兒,也是最舒適的人生。
所以,不要去羨慕那些站在好位置的人,很可能他們滿身汗水,一點兒也不舒服。我相信頭頂的月亮,照耀在這個世界的月光沒有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