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從西南聯大畢業后,王玉哲覺得自己對中國史的有關知識有太多的空白點,便決定投考古史研究院,成為一個研究生。朋友對他說:“你知道古史研究院的導師是誰嗎?”王玉哲道:“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傅斯年。”朋友又說:“既然知道,你報考他的研究生不是自取其辱嗎!”
朋友這樣說,是因為1938年,王玉哲在西南聯大歷史系讀二年級的時候,一天讀到傅斯年的《誰是〈齊物論〉之作者?》一文。在文章中,傅斯年認為《齊物論》的作者是慎到,而不是莊子,并列舉了兩個論據。當時,此觀點得到學術界廣泛的支持與呼應。然而,王玉哲讀了這篇文章后,對傅斯年的觀點提出異議,并寫了一篇讀書報告。此文得到西南聯大馮友蘭、聞一多、顧頡剛等教授的一致好評。特別是顧頡剛先前同意傅斯年的說法,在讀了這篇讀書報告后,倒覺得王玉哲的觀點值得稱贊。
朋友對王玉哲說:“我勸你還是投考別的學校?!比欢跤裾苓€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說:“我寫那篇讀書報告,是因為我看重傅先生的為人,他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蓖跤裾芟嘈鸥邓鼓瓴粫驗樗麑δ瞧恼绿岢霎愖h而不錄取自己。他知道,傅斯年極具人格魅力。
剛到昆明時,陳寅恪住三樓,傅斯年住一樓。每次警報一響,大家往防空洞跑。而身軀肥胖的傅斯年卻跑向三樓把患眼疾的陳寅恪扶下樓來,一起進洞?!岸仄?、勵學、愛國、愛人”,是傅斯年一直追求與遵循的,他愛才,對學生關懷備至。
不過,王玉哲還是虛驚一場。當時,投考研究生的流程是交論文、筆試、面試。在審核王玉哲的論文時,傅斯年對其他老師說,“我們不能錄取這類學生,他的城市氣味太濃,做學生時不安心刻苦讀書,卻寫批駁別人的文章?!闭f歸說,傅斯年還是讓王玉哲參加了筆試。不用說,極有才華的王玉哲筆試成績十分優異。不過在接下來傅斯年對他的面試中,試題很是深奧,如傳世秦人早期青銅器秦公簋,其銘文涉及秦人早期歷史及秦先祖“十又二公”,面試的問題是:“是哪十二公?是從非子算起,還是從襄公算起?”而這些金文方面的知識,王玉哲并沒有作準備,恰是他的薄弱之點,面試成績可想而知。在錄取會議上,傅斯年又一次為難他:不正取王玉哲,錄為“備取生”(當時學校招生,于正式錄取名額外,再取數名,以備正取生不到時遞補)。盡管這個消息讓王玉哲一時忐忑不安,但很快佳音傳來,王玉哲被正式錄取,成為當年被錄取的七個研究生之一。
傅斯年相信王玉哲的才華,錄取他為自己的研究生,但也不忘對他好寫批評文章,不潛心于學問的浮泛做派進行一番敲打。王玉哲相信傅斯年的人品,也崇拜傅斯年知識淵博,堅持報考傅斯年的研究生。被錄取后,在傅斯年等教授的教導下,王玉哲埋首學習與研究,學問上有了更深的造詣,成為我國著名的古史專家,出版有《中華遠古史》《中國上古史綱》等專著。
學生信任和崇拜老師的人品及學問,就能執著地向其求學。老師教亦有道,教亦有術,師生皆不會走彎路,會沿著正確的教與學的道路,走出一片群星璀璨的學術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