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先生雖然是有國際影響的繪畫大師,但他平日的生活很樸素,沒有一丁點大師的派頭,一眼看去就像普通的鄰家老大爺。20世紀80年代,吳冠中搬到北京潘家園方莊的小區居住,平日里他總是腳穿一雙平底鞋,身著過時的卡其布中山裝,肩上背著一個半新不舊的布書包,頭發花白且有些蓬亂,小小的眼睛還有些渾濁,不認識他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將他與大畫家這個身份聯系到一起。
一次,吳冠中和夫人朱碧琴去方莊的菜市場買烏雞,來到一個攤位前,他們看上了一只烏雞,就開始跟賣雞人砍起價來,幾輪砍價下來,最終賣雞人妥協了,在原有的價格上,少收了他們兩元錢。
這時,與吳冠中同住一個小區的畫家魯光先生也來到了菜市場,他很遠就聽到賣雞人嘟嘟囔囔道:“那個老頭,一看就是個沒錢的窮人,竟然為了少掏兩元錢和我砍了好幾輪價。”
魯光走到賣雞人的攤位前,好奇地問道:“你剛才一個人在嘟囔什么,是不是在說那個買雞的老人。”
賣雞人說:“你的耳朵可真靈,我就是在說那個瘦老頭。我經常看到他在買菜時一遍遍地砍價,我好多次都細細觀察過,他絕對是個砍價高手。剛才他在我這里買烏雞時,又和我砍起價來,那個不依不饒的勁頭,讓我都覺得難為情。我就暗想,那老頭一定家里很窮,不然怎么砍起價來沒完沒了,看他那個可憐樣,我就便宜了他兩元錢,也省得和他再糾纏了。”
魯光聽后不由大笑起來,說:“你說他窮?那你可真是看走眼了,他可是我們這個小區的大富翁啊!”
賣雞人根本不信魯光的話,疑惑地問道:“看老頭的穿著打扮,能是大富翁?他究竟是誰?”
魯光依然笑道:“他呀,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畫家吳冠中先生!”
賣雞人頓時瞪大了眼睛,驚訝地說道:“看不出來,還真看不出來!他一點兒也沒有大畫家的派頭,穿著打扮還不如我這個賣雞的好呢。”
后來,魯光在對朋友說起這件事時說:“真實是吳冠中先生的生命,而這個真實,不僅反映在吳先生的日常生活中,還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如今,不是大師的人,到處自稱‘大師’,擺大師的架子。而真正的大師,卻一點兒也不像大師,沒有一丁點兒大師的派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