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是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重要手段,承載著推動傳統文化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自身魅力的重要使命。作為當前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優秀案例,《黑神話:悟空》的爆火內含文化自覺、文化融合和“第二個結合”等理論要素,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全球化及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時代要求。從傳播五要素出發審視該游戲的傳播過程,其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實踐要點:兼具傳統文化知識和國際化視野的傳播主體,擁有全球性再傳播能力的傳播客體,具備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傳播內容,具有沉浸式特點的傳播媒介和及時有效的傳播反饋。
關鍵詞:“第二個結合”;國際傳播;跨文化傳播;傳播能力建設;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4)12-0096-06
作為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是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過程。2021 年 5 月 3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立體、全面、真實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sup>[1]這為我國文化國際傳播工作指明了任務和方向。全球化時代,創新傳播思維和傳播形式不僅能夠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球認同,還能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打破文化壟斷,實現文化的現代性轉換。游戲產業是全球化背景下極具影響力的文化傳播途徑,2024年,以《黑神話:悟空》[2]為代表的游戲作品在全球范圍內的爆火,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思路。通過對該游戲的國際傳播實踐進行分析,可以總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理論要素、時代要求及實踐要點。探索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有效傳播機制,不僅能夠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加強文化交流,還能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為共同構建多元、和諧的世界文化格局提供一定啟示。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理論要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作為一種跨文化傳播行為,是不同文化之間相互影響、理解與融合的過程。這一文化傳播現象不僅內含文化自覺、文化融合等多種文化理論,而且與“第二個結合”的理論要求高度契合。
(一)文化自覺與文化融合
費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覺理論強調,一個國家或民族要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保持自身文化的主體性和獨特性,必須對本國文化有清醒的認識。文化自覺一方面要求對本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通過不斷的自省與探索,真正了解傳統文化中包含的價值觀、習慣及社會結構等元素,從而在多樣的文化交流中認識到自身文化的獨特性和內在價值。另一方面,文化自覺也強調對他者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費孝通提到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正是對此觀點的強調。文化自覺并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對文化抱有開放與尊重的態度,在此基礎上保持自身的主體性,并且能夠基于自身特色與時代變化融合現代元素,促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形態。
文化融合理論指的是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觸和互動的過程中,通過接受、交流和變革,實現彼此的融合和共存。在此過程中,各文化元素相互影響與結合,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式。同時,融合也使得不同文化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每一個文化和價值體系在其原初的自我理解上都是普遍的。但資本主義的世界性發展把這種自在的普遍性表述統統變成了‘特殊’‘局部’的東西。如何在自身的歷史境遇里建立起主—客觀的辯證法,如何把這種沖突內化為價值世界的自我主張,是一切美國以外的國家、民族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而處理這個問題的第一步不是在別人給你劃定的‘特殊性’地域里負隅頑抗,而是要跳到外線作戰,于‘普遍性’的老巢內再次確立普遍與特殊的辯證關系,并在這個歷史的辯證法的廣闊空間里重新理解自己的根本性認同?!?sup>[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情況下,實現有效傳播也顯得更加重要,同時通過創新傳播手段,使其得以現代化、多元化呈現也顯得尤為必要。
《黑神話:悟空》選擇了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文學作品《西游記》作為敘事起點,精準地選擇出西游故事中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元素,并對其進行符合時代特征的改編??梢哉f,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全球范圍內擁有龐大受眾的大型電腦單機游戲之中,是其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這種“文化自覺”是該作品獲得廣泛認可的重要原因。同時,該游戲又能夠積極探索文化形式與傳播的新樣態,在吸取國內外先進視聽技術及游戲進程設計的基礎上,主動擁抱全球市場,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新樣態。
(二)“第二個結合”的理論契合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命題[4]。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視角審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也高度契合“第二個結合”的理論要求。
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符合“第二個結合”的核心要義。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作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5],“第二個結合”立足創新視角,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價值,指明了中華文化傳播工作和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形態的發展方向。習近平強調:“決不能拋棄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決不能拋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堅守好這個魂和根,是理論創新的基礎和前提?!?sup>[6]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就是守好“這個根脈”的重要方面?!暗诙€結合”要求我們進一步挖掘傳統文化中富含時代精神的內容,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統一于“中國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中,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庫。
其二,“第二個結合”的“自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內核。在談及“兩個結合”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時,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謝茂松認為:“這從根本上來說是反求諸己的主體性自覺,是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寶貴資源的自我認識,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創新、制度創新中由自在、自為到自覺、自信的飛躍。”[7]因此,精準把握“第二個結合”的“自覺”屬性,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內涵,能夠進一步充實傳統文化國際傳播資源寶庫。同時還要認識到,內容決定著傳播行為的效果?!啊畠热轂橥酢强缥幕瘋鞑ビ行缘暮诵囊??!?sup>[8]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樹立中國國家形象、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的重任,“第二個結合”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能夠尋找到新的定位,生產出更符合社會現實、更能承載社會價值的文化產品,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內容來源和實踐基礎。
其三,“第二個結合”拓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空間。一是從古代到現代的歷時擴展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內涵。正如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張明所言,“經由‘第二個結合’所形成的現代新文化使中國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9]。通過與中國當前的經濟、科技、社會實踐相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在當代背景下煥發新的活力,其傳播空間進一步擴大。二是從國際化的共時擴展來看,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媒體、虛擬現實技術等,可以更加生動地向全球展示傳統文化魅力、突破傳統傳播邊界、擴展傳播空間。在《黑神話:悟空》的國際傳播實踐中,現代科技的力量使得中國古典文學及哲學思想等得以通過嶄新的形式呈現出來,使其更易被受眾所接受。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時代要求
國際傳播格局的演變同國際秩序的演進密切相關。二戰以來,與國際秩序演變基本同步,國際傳播格局大致經歷了以下嬗變 :從美蘇“兩極”到“一超多強”,再到如今“多極化”初露端倪[10]。作為國際傳播多極化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發展因應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全球化及新質生產力大發展的時代要求。
(一)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文化傳播
中國式現代化向前不斷推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底蘊之所在,其國際傳播有助于展示中國現代化的價值追求和獨特路徑,增強世界對中國發展模式的了解和認同。
其一,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精神內核密切相關。中國式現代化主張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理念,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強調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和諧共生、相互促進。這種發展理念源自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詮釋。這要求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重視豐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軟實力,從而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彰顯的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價值等觀念,也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相契合,是凝聚發展力量的精神紐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實踐的深入,能夠更好地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有助于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更好地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
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有助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之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價值理念體現了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梢哉f,《黑神話:悟空》的國際傳播,就是一次世界文化交流互鑒的過程。通過游戲的互動及討論,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游戲玩家各抒己見,豐富了故事的內涵與外延,增進了相互理解,這堪稱是一場文化交流的盛宴。
(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
文化帝國主義理論認為,文化全球化過程極易產生文化同質化,即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壓制和主導。對于處在相對弱勢地位的文化而言,提升文化自信是對抗文化同質化的根本路徑。增強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任務[11]。因此,在文化全球化語境中,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是抵御文化帝國主義侵蝕、保護本土文化的重要舉措。就這個層面而言,《黑神話:悟空》展現了一種對抗文化同質化的努力,創新性地將中國傳統故事與游戲形式相結合,使中華文化在全球化語境中贏得了廣泛關注。
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是文化自信的外在表現和必然結果,也是全體國民內心強大民族認同和凝聚力的體現。文化自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能量基石。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認為,國家通過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吸引力來擴大其國際影響力,而不是通過軍事或經濟手段。習近平指出:“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12]可以說,文化自信使得一個國家的人民對自身文化有強烈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并能夠激發出其主動推廣和傳播本國優秀文化的熱情。
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與文化自信互相促進。一方面,文化自信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成功實踐中得到增強;另一方面,更加強烈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助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這個意義上講,《黑神話:悟空》能夠在全球范圍能得到廣泛肯定,就是文化自信的具體化成果,符合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時代要求,極大地擴大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皹I內人士認為,《黑神話:悟空》的爆火,并不僅僅是一款國產游戲的偶然‘出圈’,這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結果,是傳統文化旺盛生命力的新表達,也為文化輸出打通了新通道?!?sup>[13]隨著《黑神話:悟空》游戲熱度的飆升,一些國內玩家們紛紛開始重讀西游,與游戲相關的內容在社交網站上的討論量屢創新高,人們在游戲和網絡平臺上自豪地向海外人士介紹西游故事,介紹中華文化,進一步豐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內容,增加了其廣度及深度。
(三)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的文化傳播新樣態
在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當下,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作為其主要特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動力和平臺。同時,新質生產力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動能,使之能夠以新的形式和內容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
其一,突破性技術促進傳播內容的創新。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其深厚的歷史背景、獨立的價值體系和特殊的符號象征不易為外界所理解。而新質生產力可以增加其跨文化適應的能力,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傳播形式和表現方式,使其更具吸引力、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與認知習慣。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既有技術隨時可能因其他技術的“突變式”進步而被顛覆,這也將促進傳播內容的創新。例如,虛擬現實、社交媒體及數字化博物館等,可以增強傳統文化符號的跨文化適應性,使其更容易地被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新機遇。
其二,生產要素創新配置推動傳播模式轉變。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能夠有力推動生產力要素及其組合的躍升,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載體?!逗谏裨挘何蚩铡坊诖髷祿夹g,借助現代游戲技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神話故事融入游戲互動中,提供了全球受眾認識和了解中華文化的新途徑。同時,通過對實時數據的精準分析,及時調整傳播重點和策略,這一文化產品的吸引力不斷增強。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實踐要點:以《黑神話:悟空》為例
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具體來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成功經驗,為古老文明迎接現代化挑戰,實現與其他文明的平等對話,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sup>[14]基于傳播五要素(傳播主體、傳播客體、傳播內容、傳播媒介、傳播反饋)分析《黑神話:悟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實踐要點,可以構建一個清晰的框架體現出該游戲如何通過創新傳播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全球的有效途徑。
(一)兼具傳統文化知識和國際化視野的傳播主體
傳播主體是信息的發出者,一般是指在傳播活動中負責傳遞信息的個人、群體或組織,在傳播過程中扮演著信息收集、處理、編輯和發布的職責。作為傳播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傳播主體的定義和角色隨著媒體技術的發展和社會變遷而不斷演變。全球化時代,其主要任務不僅包括傳遞信息,還涉及根據受眾的需求和反饋,實現與受眾的有效互動。此外,傳播主體還肩負著社會責任以及全球傳播等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在現代傳播學中,傳播主體逐漸從單一的信息發出者發展為信息交流活動的參與者和促進者。這種變化彰顯了傳播主體在傳播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對受眾反饋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對傳播主體的兼容能力和國際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黑神話:悟空》的開發及傳播過程中,制作公司作為傳播主體,結合現代技術,通過游戲這一形式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他們深諳傳統文化,在對《西游記》這一經典文學作品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深挖其文化內涵,將文化背景、價值觀和神話元素融入游戲情節和角色設計中;另一方面,他們擁有國際化視野,具備現代數字技術和游戲設計的專業知識,在創作初期就把目光主動瞄準國際市場,設計符合全球玩家審美和體驗需求的游戲內容。
(二)擁有全球性再傳播能力的傳播客體
傳播客體是信息的接受者,也被稱為傳播受體或傳播接受者,是指在傳播過程中接收和處理信息的個人、群體或社會。一般而言,他們是傳播活動的目標和終點,主要承擔信息的接收、解讀、理解和反饋職能。進入信息和網絡時代后,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的界限開始模糊,互聯網等新媒體技術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更加平等和互動的傳播關系。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傳播客體的角色越來越多元化,他們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同時也是信息傳播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和影響者,積極融入內容的創造、分享和討論。這種變化要求傳播者在設計傳播內容時,更加注重互動性和參與性,以及利用多平臺和多渠道來增強信息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同時更加關注受眾的需求和反饋,尋求如何在尊重受眾權利的同時,有效地傳遞信息和促進社會溝通。
自預告片發布起,《黑神話:悟空》就廣受期待并引發了大量的國際討論,為其正式傳播積累了口碑和聲量。此后,開發團隊定期通過社交平臺分享游戲的開發進展、幕后花絮和技術創新,這種透明的開發進度更新吸引了大量關注,也讓玩家對開發團隊產生了信任感,進一步強化了游戲的口碑傳播效應。由于游戲本身的高質量和開發團隊的互動策略,玩家社群內部形成了大量的正面反饋。這種口碑效應使得游戲的傳播不再單純依賴傳統的廣告投放,而是通過用戶自發地推薦和討論來實現。
(三)具備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傳播內容
傳播內容作為傳播行為的核心,是傳播者希望通過媒介傳遞給傳播受體的信息實質。具體來說,傳播內容是在傳播過程中被傳遞的具體信息,包括觀點、消息、知識、情感、文化、價值觀等。傳播內容的選擇和設計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傳播目的、目標受眾、文化背景、社會環境、技術條件等。傳播內容的有效性不僅取決于其本身的質量,還取決于它是否與受眾的需求、興趣和預期相匹配,以及如何通過適當的媒介和形式進行傳遞。
在國際傳播中,要提高“他者”對某一信息的接受度,就需要提升傳播信息的跨文化適應性,也就是要提升傳播符號的普適性?!逗谏裨挘何蚩铡凡⑽脆笥趥鹘y文化,而是開發并設計了很多現代玩家易于理解的游戲機制和故事線索,使他們能夠通過娛樂的方式逐步接觸并了解傳統文化元素。特別是對于游戲主人公孫悟空形象的重新設計,創造出一個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令人產生共鳴、符合時代期待、具有普適性的文化符號。
《黑神話:悟空》的傳播內容主要來源于傳統文化中的神話元素,尤其是關于《西游記》中的情節、人物和道德哲學的敘事想象。該游戲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創造性改編,在厚植中國傳統美學和哲學思想的基礎上,融入具有現代性的世界觀和故事情節架構,使游戲內容更加豐富。此外,游戲中的場景設計、角色造型等都帶有明顯的中國傳統美學特色,同時采用現代化的藝術風格來進行表現,使這些文化符號具有更廣泛的跨文化適應性,從而更具全球吸引力。
(四)具有沉浸式特點的傳播媒介
傳播媒介作為信息傳播的通道和方式,也被稱為傳播渠道或傳播工具,是指傳遞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們構成了傳播過程中的載體,使得信息能夠在傳播者和傳播受體之間流動。傳播媒介可以是物理的、技術的或抽象的,其形式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演變,主要包括物理媒介、電子媒介、數字媒介、人際媒介、群體媒介、組織媒介、大眾媒介及新媒體等。
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傳播媒介的不斷涌現,改變了信息的生產、分發和消費方式,也使傳播學理論和實踐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傳播媒介的選擇對信息的傳播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傳播者需要根據傳播目標和受眾特點,選擇合適的媒介來設計和實施傳播策略。在傳播過程中,具有沉浸式特點的媒介更能給受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極大地增強了傳播內容的感染力?!逗谏裨挘何蚩铡愤\用增強現實技術,為全球玩家創造了具有沉浸式的數字游戲體驗。不同于其他媒介的線性輸出,游戲媒介帶來了全方位的沉浸式文化體驗,從視聽畫面到故事情節,豐富的中國元素貫穿游戲始終,玩家通過游戲中的操作和選擇,深入參與并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這種超現實的游戲體驗本就具有跨越語言和文化的能力。
(五)及時有效的傳播反饋
傳播反饋作為傳播過程的重要環節,是信息接收者(傳播受體)對信息發送者(傳播主體)發出的信息的反應或回應,為傳播者提供了關于信息如何被接收和處理的寶貴信息。從反饋的形式來看,可以分為顯性反饋和隱性反饋。顯性反饋指的是受眾直接、明確地表達對信息的感受,如通過回復郵件、發表評論、參與調查或直接對話等方式;隱性反饋指的是受眾通過行為或態度的微妙變化來表達對信息的反應,這些變化可能不會十分直接或明顯,如通過購買行為、社交媒體上的點贊、分享以及改變對某個話題的討論方式。從反饋的性質來看,可以分為正面反饋、負面反饋和中性反饋。當受眾對信息表示贊同、滿意或支持時,他們提供的是正面反饋;當受眾對信息表示不滿、反對或批評時,他們提供的是負面反饋;有時受眾的反饋可能既不正面也不負面,而是中性的,這表明受眾對信息持中立態度,需要獲取更多信息以形成意見。
隨著社交媒體在人們傳播行為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傳播反饋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視。傳播反饋的功能包括:一是幫助傳播者評估信息傳播的效果,了解信息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二是調整傳播策略,傳播者可以根據反饋調整其信息內容、傳播方式或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和期望;三是促進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有助于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四是積極的反饋可以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和對話題的興趣;五是長期監測反饋可以幫助傳播者了解受眾態度和行為的長期變化趨勢。
作為傳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播反饋不僅是受眾參與傳播和表達自己觀點的重要途徑,也可以幫助傳播主體改進信息傳遞方式。新媒體時代,傳播反饋變得更加即時和多元,受眾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提供反饋,傳播者可以利用這些反饋來優化傳播過程?!逗谏裨挘何蚩铡返膫鞑シ答佒饕ㄟ^全球玩家的評論、論壇討論、社交媒體互動和游戲評分等形式表現出來。這些反饋不僅能夠幫助游戲制作者調整后續內容開發,還為其提供了關于傳播效果的直接數據。通過了解全球玩家的反饋,制作團隊可以分析文化元素的接受度,分析哪些部分容易產生共鳴,哪些部分可能需要進一步優化,讓后續的更新和調整更有針對性,更有利于有效傳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黑神話:悟空》在內容制作及傳播模式上的實踐經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范本,展示了傳統文化國際傳播新模式。在此過程中,文化創新、跨文化適配和數字技術的結合,成功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因此,可以說,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并在保留文化核心內涵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和策略創造出具有文化普適性的傳播內容,才能更好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1059d7f2778282e96d0fc62f79bb8279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N].人民日報,2021-06-02(01).
[2]專家評《黑神話:悟空》極熱“破圈”:高品質、熱愛與誠意[EB/OL].中國新聞網,(2024-08-22)[2024-09-07].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4/08-22/10273000shtml.
[3]張旭東. 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59.
[4]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N].人民日報,2021-07-02(01).
[5]趙劍英.“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N].光明日報,2023-10-23(15).
[6]習近平. 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J]. 求是,2023(20):4-8.
[7]堅持“兩個結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訪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資深研究員謝茂松.[EB/OL]. 中國紀檢網,(2024-04-25)[2024-09-07]. https://wwwccdigovcn/yaowenn/202404/t20240425_343802html.
[8]段龍江. 我國跨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優化路徑[J]. 人民論壇,2021(5):98-100.
[9]張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背景、科學體系與時代價值[J].求索,2023(6):22-28.
[10]趙永華,孟林山.國際傳播格局及其影響因素[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1-21(03).
[11]習近平. 新時代的中國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J].求是,2018(24):4-8.
[12]習近平.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J]. 求是,2019(12):4-9.
[13]《黑神話:悟空》背后:用世界品質 講中國故事[EB/OL]. 新華網,(2024-08-20)[2024-09-07]. http://www3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820/583b0f3d1574490bb89f22662afd16c2/chtml.
[14]張宏志.深刻理解“第二個結合”的時代價值與歷史意義[J]. 求是,2024(8):67-71.
【責任編輯:何妮】
基金項目:2024年度中共陜西省委黨校校(院)級學術研究課題“政治傳播視域下地方文化‘走出去’路徑探析”;2023年度陜西省出版科學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社科學術期刊參與國際知識話語體系建構研究”(23BSC02)。
作者簡介:黨婷(1990—),女,陜西武功人,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庉嫴烤庉?,碩士,研究方向:跨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