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是一項系統工程。全市上下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統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注重系統集成,抓好改革落實,積極謀劃集成式標志性重大改革,加快形成體系化規范化和具有普遍意義的改革舉措,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創新更好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奮力交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分報表。
■ 堅持以產業創新引領全面創新
要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注入強勁動力。要突出以產業創新為導向,聚焦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堅持需求牽引和技術進步“雙輪驅動”,全面提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效能。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密切合作,發揮科技領軍龍頭企業作用,構建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格局。要增強金融對科技型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支撐能力,推動金融和科技創新有機結合、高效互動。
■ 深化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
要強化高校、科研院所和人才支撐作用,加強學科建設,打造高能級研發平臺,持續引育高層次人才。要不斷提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水平,打造龍頭企業主導的產業創新綜合體,發揮“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作用,深入實施“雙倍增”行動計劃,加快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格局。要加強政策統籌,完善政策體系,增強針對性集成度,發揮風險投資、耐心資本、長期資本等金融撬動作用,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 建立健全“大綜合一體化”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要把韌性城市建設和安全風險管控擺在首位,緊盯地下管線、燃氣、供排水等城市設施加快構建數字孿生,提升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和自然災害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學校、醫院、公園、商圈等人員密集場所和節假日、上下學重要時段常態化巡邏防控,確保不發生群死群傷事件。要著力破解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超大城市共性問題,加快建設“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扎實推進城市“微改造”,布局完善體育、公園、停車、充電等便民設施,積極做好困難群體、新就業群體等重點人群服務幫扶。要優化中心城區、市域副中心城市和區縣城等空間布局,促進城市有機更新,持續提升城市整體風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發展有機融合,完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歷史建筑等活化轉化利用機制,串珠成鏈整合文旅資源,打造城市旅游名片。要強化與三級治理中心協同共治,充分發揮城市治理委員會作用,錨定“一件事”綜合治理場景集成治理目標、整合治理資源,一體推進感知預警、決策指揮、監督評價、復盤改進和業務體系重構,構建形成雙向反饋、整體共治和融合推進良性格局。要錨定關鍵節點打造標志性成果,堅持中心城區先行先試、探路領跑,推動“八大板塊”建設實現全覆蓋,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實現城市治理效能整體躍升。
■ 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和風險治理機制
要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招大引強培育龍頭企業,強化“畝均論英雄”導向,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和風險治理機制,促進協同發展等共性問題,扎實做好重慶市開發區條例(草案)修訂完善,全面提升開發區規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為推動全市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貢獻法治力量。
■ 打造中心城區教育大綜合一體化標志性成果
要堅持目標導向,加快重塑教育強市建設體系,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細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尊師重教優良傳統,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積極打造中心城區教育大綜合一體化標志性成果,努力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推動“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改革
要優先配齊托育機構、幼兒園和社區醫療站、養老服務站、老年食堂、體育文化設施、“口袋公園”、充電設施等,真正把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要制定出臺建設指南,強化市級層面規劃布局、資源配置等方面指導支持,發揮區縣、鎮街、社區主戰場作用,堅持集約節約,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優化配置公共空間,持續提升公共設施共享水平。要積極探索市場化、社會化可持續建設運營模式,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居民商戶等多元主體參與“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形成多方共建、多元共治格局。
■ 不斷健全社會工作統籌推進機制
要把解決問題、化解風險等作為抓好社會工作的基本盤和著力點,優化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評價體系,細化形成重大項目、政策、改革、平臺等清單,積極推動新經濟組織成長壯大、新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加快構建新就業群體全民友好型社會,打造重慶社會工作“金名片”。要加強黨對社會工作的全面領導,不斷健全社會工作統籌推進機制,數字賦能推動新興領域黨建與“141”基層智治體系深度融合,創新探索精準化服務與精細化治理有效路徑,全面提升社會工作質效。
■ 全面健全各類風險隱患閉環管控機制
要強化除險固安工作導向,全面健全各類風險隱患閉環管控機制,細化實化工作抓手,下大力氣掃除死角盲區,持續提升城市本質安全水平。要完善重點人員服務管理機制,堅持關口前移、主動作為,全面摸排推動各類矛盾糾紛處置在未發、解決在萌芽,堅決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緊盯廣場、公園、體育場館等重點區域和學校上下學高峰時段,構建人員密集場所常態化巡邏防控體系,完善快速響應機制,提升巡防針對性、實效性,嚴防發生極端案件。
■ 迭代完善為基層減負賦能“下評上”機制
要對照典型問題抓好排查整改,舉一反三開展自查自糾,用好“八張問題清單”“民呼我為”等渠道,嚴格執行典型案例通報制度,對各類典型問題嚴肅追責問責。要注重把為基層減負好經驗好做法固化為制度機制,實現制度建設減負、媒體監督減負、數字賦能減負,迭代完善為基層減負賦能“下評上”機制,總結提煉“一表通”等最佳實踐,確保為基層減負落到實處見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