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圍繞加快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提出了“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準定位。“西部領先”體現的是重慶在以改革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的引領作用,“全國進位”凸顯的是重慶服務和融入全國改革大局的使命擔當,“重慶辨識啊度”強調的是發揮特色優勢,形成獨特的標識和影響力。全會繪制的“施工圖”,必將指引全市上下加快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為全國改革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牢牢把握時代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深刻提出“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三個作用”、“四個扎實”等重要指示要求。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進一步賦予重慶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定位”,作出在發揮“三個作用”上展現更大作為的新指示新要求,并部署提出“四項任務”,就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明確“六個堅持”重要要求,為重慶立足西部、服務大局提供了根本指引。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總綱領總遵循,對標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直面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機制弊端,明確提出打造“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改革標志性成果,加快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這是重慶在中國式現代化宏大場景中深化落實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的時代考量,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具體實踐,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提供了方向指引、目標聚焦和路徑保障。
牢牢把握重點任務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強調要突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加快建設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從14個方面提出“改革50條”,明確打造12個方面標志性改革成果。這些重點任務,不僅能夠推動破解當前重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堵點、難點問題,還有助于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切實增強改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促進重慶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落在實處,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圍繞改革任務,重慶市委編制了集成式標志性重大改革項目清單、發揮比較優勢鍛長板改革項目清單、針對問題補短板實現全國進位改革項目清單、惠民強企政策清單、改革核心績效指標清單,打出一套相得益彰的“組合拳”,并細化分解為年度目標打表推進,以項目化、事項化、機制化推進改革見行見效。在確保加強風險防范化解的同時,通過改革引導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助力改革全局,在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效益最大化中持續提升重慶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加快攻堅突破,實現全國進位。
牢牢把握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大以來,重慶相繼提出改革求變、改革突破工作導向,系統重塑改革的理念思路、體制機制、工具手段,部署實施了一系列重點改革任務,改革的全國影響力、重慶辨識度大幅提升。新征程上,重慶將以更大擔當、更大決心、更大力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各項改革舉措轉化為標志性改革成果,勇當內陸省份改革開放探路先鋒,努力在全國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改革既是一項戰略決策,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實踐。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重慶既把國資國企改革作為一大堵點難點卡點,也將其作為一大潛力優勢,不斷鞏固拓展“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成果,致力打造形成一批主業清晰、服務中心、創新驅動、治理完備和市場競爭力強的一流企業,著眼全球經濟發展趨勢和國際競爭態勢,逐步解決國企主業不聚焦不突出、核心功能不強、市場競爭力偏弱、決策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堅持以產業創新為導向,重慶不斷凸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蹄疾步穩加快形成教育、科技、人才一體貫通、有機銜接、良性循環的“產學研”融合發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效能,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市戰略,全力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圍繞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重慶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九大關鍵樞紐”建設,放大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等聯動發展效應,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立足市情、發揮優勢,重慶聚焦拓展現代化發展空間、提高現代化建設成色,引導產業、人口、要素向有比較優勢的區縣和中心城鎮集聚,建設“小縣大城”,推進“強鎮帶村”,城鄉融合、以城帶鄉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持續縮小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加快建設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不斷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重慶的改革路徑,為加快建設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提供了寶貴經驗,要不斷堅持和創新發展。
作者:孫凌宇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劉子維系中共重慶市委黨校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