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是新征程上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重慶的“兩大定位”之一,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重慶市委六屆六次全會強調,“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提出“扎實推進以‘九大關鍵樞紐’為牽引的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重慶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要放大國家戰略疊加效應,在全球集散資源要素、全國開放示范引領等方面實現突破,以開放中的樞紐、戰略中的樞紐、發展中的樞紐為著眼點,在“雙向賦能”中發揮“乘數效應”,更好地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接東盟、融入全球,實現從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向打造內陸開放綜合樞紐的躍升。
優化開放布局,深化拓展全方位開放新空間。堅持以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助推重慶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緊抓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重大機遇,夯實向東開放基礎,做好向西開放文章,放大向南開放優勢,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在持續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立足“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積極布局,大力發展通道貿易,推動產品出海、園區共建,深化中國、老撾、泰國“三國三園”等國際合作;加快打造聯動東、中、西開放的區域協同開放高地,深化川渝地區協同開放,高質量統籌推進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建設,促進生產消費緊密銜接;加快形成內暢外聯的現代流通網絡,推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聯動互促,更好帶動西部、內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實施強鏈固鏈補鏈延鏈行動,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總抓手,圍繞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培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啟動實施新一輪產業強鏈固鏈補鏈延鏈行動,深化鏈式效應,更好地融入全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內外聯動,切實將重慶建設成為中國內陸與東盟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協同的核心區域,不斷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落實好“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引導外資投向先進制造、高新技術等領域,支持有條件的本土企業如汽車、摩托車企業大力拓展海外業務,布局全球重要資源、技術和渠道,形成一批規模大、實力強、創新能力強,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市場引領能力的“鏈主”企業。
提升通道和平臺能級,鑄牢對外開放載體支撐。暢通對外開放通道,放大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優勢;加快推進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提升長江上游航運能力;強化西部陸海新通道牽引作用,形成東、中、西聯動發展的通道建設機制;打造銜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綜合物流樞紐,提升西部和內陸地區國際供應鏈的保障能力;加快發展中歐班列“+貿易”“+口岸”等新業態,不斷完善海外倉布局和功能。提升航空樞紐能級,加大主干航線、國際航線密度,落地第五航權,謀劃第七航權,進一步提升國際貨運物流運力。強化高端平臺建設,深入實施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推動與新加坡雙向合作的重大政策、試點、項目優先落地;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化金融、通信、醫藥等服務業重點領域開放,形成具有重慶辨識度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發揮開發區、園區的“主陣地”作用,深化開發區、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完善多元開發建設體制機制;加快推動西永、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提檔升級,拓展“保稅+”功能,提升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強化制度集成創新,釋放內陸開放新動能。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抓點帶面更好發揮重慶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在抓“點”上,要聚焦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綠色貿易等新型貿易方式制度創新,加快探索陸上貿易規則,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升新型貿易方式和陸上貿易規則的國際影響力。在帶“面”上,要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市場準入改革,建設“信用重慶”,完善涉外法律服務,推動設立第三國際商事法庭;要加強數字開放樞紐建設,適度超前布局5G、算力等建設,加快建設智慧化口岸運行體系和數字通道服務平臺,打造通道服務大數據生態系統,提升貨物物流監測分析和預警能力;要推動數字貿易發展,探索完善數字監管規則,積極落實《規范和促進數據跨境流動規定》,圍繞數據流動安全等重點領域,應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構建數據安全可信的共享平臺,搭建數據安全“監管沙盒”試驗空間,對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等環節進行風險測試,探索建立跨境數據流通和交易風險評估等管理機制。
發揮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安全防范體系。深度嵌入國家戰略疊加布局,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更好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鏈接東盟、融入全球。統籌推進重慶對外開放領域安全風險防范工作,加強國際經貿風險研判,建立健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三位一體”國際經貿風險體系,強化對重點國家和地區市場狀況、法律、政策等變化的監測分析。積極開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安全風險壓力測試,在貿易投資、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探索構建與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DEPA(《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建立健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評估和風險預警體系,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加強境外投資經營風險防范,建立健全“走出去”企業年度安全報告制度和對外投資合作突發事件應急機制,聯合保險機構探索打造保險產品,兜底企業“走出去”的安全風險。
作者:重慶社會科學院國際經貿與物流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