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呈現出明顯升高且年輕化趨勢,對此,我們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甲狀腺的主要作用
甲狀腺作為內分泌器官,可分泌甲狀腺激素,幾乎對人體所有細胞均可產生作用。甲狀腺激素是人體重要的激素之一,具有如下作用:1.促進人體大腦、骨骼等組織的生長發育,調節體內血糖、血脂等物質的代謝,調節體內激素的平衡等作用。兒童時期較多疾病的發生就與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有關,繼而進一步對垂體生成、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產生影響,比如呆小病;2.產熱。甲狀腺激素對組織耗氧有提升作用,組織耗氧量的增加可促使體內產熱,進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體征,以保證肝、腎、心肌、骨骼肌等組織的熱量供應。
甲功異常的表現
甲狀腺功能異常可出現不一樣的癥狀: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者,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造成人體產熱量較多,基礎代謝率加快,表現出“饑餓感”;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者,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人體產熱量較少,基礎代謝率降低,表現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反應遲鈍等;如罹患甲狀腺結節,90%以上為良性結節,無癥狀。出現甲狀腺疾病,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下一步治療。
致病因素有哪些
年輕群體中,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發病率的升高與較多因素存在關聯:1.免疫力低下。當人體的免疫系統發生紊亂時,會錯誤地攻擊自己的甲狀腺細胞,造成免疫功能失調,導致甲狀腺遭到免疫系統攻擊;2.遺傳因素。家族中有甲狀腺疾病患者的人,其患病幾率會增加。應多關注自身身體變化,定期體檢篩查甲狀腺功能;3.環境污染。長期接觸有害物質或受到輻射照射也可能導致甲狀腺疾病;4.長期工作壓力、精神壓力大,失眠、焦慮、消極、頹廢、緊張、煩躁等也可影響發病率。
如何預防和護理
1.正確認識碘和甲狀腺健康的關系。甲狀腺利用碘為原料合成、分泌甲狀腺激素,甲狀腺激素作用于全身各大器官,在物質、能量代謝,交感神經興奮,骨骼肌肉健康等眾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般成年個體每天推薦的正常碘攝入量為150微克,孕期及哺乳期分別為220微克/天和250微克/天。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攝入碘的安全劑量上限為1000微克/天。因此,我們每天的飲食一般都不會超過攝入碘的安全上限。
相反,碘缺乏的危害性是很明確的,這些危害性包括甲減、地方性甲狀腺腫、孕期缺乏對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影響等。而當人體碘攝入過量時,會造成內分泌代謝系統出現紊亂,易引起甲亢、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因此,要合理分配碘劑的攝入量,缺碘地區的居民要適當食用加碘鹽,甲亢者要減少碘的攝入。絕大多數的甲狀腺疾病患者(如甲狀腺結節、橋本甲狀腺炎)都不需要限碘飲食,并不需要改用無碘鹽,只要正常、均衡碘攝入即可。
2.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睡眠。睡眠不足,心臟不能休息時,會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紊亂,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血小板黏性。失眠還可增加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發生風險和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并影響預后,因此每日應保持7~8 小時睡眠時間。
3.建議積極運動。甲狀腺病變患者肺活量減少、呼吸功能減退,易患肺部疾病,建議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行走、打太極拳等。保證每日有 0.5~1 小時的運動,包括但不限于慢走、打太極拳、跳健身操等,適當的運動可以保證每日熱量的消耗,促進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老年或行動不便的患者可以在家中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建議老年人堅持適度、有恒、有序的原則,鍛煉的強度以運動后不出現明顯不適和疲勞感為宜。
4.營養均衡,規律進餐。定期進行維生素和礦物質檢測,判斷自身有無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問題,同時在飲食方面強調均衡,注重新鮮水果、蔬菜等攝入,保證維生素、礦物質的補充并維持在正常水平。
要平衡飲食,多種食物經過適當比例搭配,滿足機體對能量及各種營養素的需求。攝入足夠的優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蔬菜、水果等營養物質提高免疫力。注意規律進餐,一日三餐中盡可能多地選擇不同的食物種類,避免長期攝取單一或者較少的幾種食物,注意食物多樣化。
5.避免明顯情緒波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憤怒、抑郁、焦躁等不良情緒的長時間刺激,肝氣郁結容易誘發甲狀腺疾病。情緒波動明顯也會對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產生影響,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與長期精神創傷、精神刺激有關。如果長期處于緊張、憤怒、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中,這些情緒波動會影響并對內分泌腺體產生刺激,造成不同激素分泌增加,影響到內環境的穩定性,增加甲狀腺疾病發病風險。
6.使自身處于相對安全的環境中。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可能含有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尤其是部分重金屬、激素等,其可對肝臟中甲狀腺激素的轉化產生影響,故而我們應盡可能使自身處于較安全的環境中,比如使用無毒化妝品、使用環保產品、注意飲食衛生與安全等。
7.定期體檢。甲狀腺疾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我們及時掌握甲狀腺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