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去醫院看病時,常會被醫生建議做各種放射檢查,然而由于知識局限和對“輻射”的擔憂,很多人對放射診斷認識比較片面,會抗拒做放射診斷。那么究竟什么是放射診斷,如何才能安全接受放射診斷呢?
什么是放射診斷
放射診斷一般是借助 X 線、核素的 γ 線等,穿透人體,在熒光屏上或膠片上呈現出人體內部結構與內臟器官的影像,以便于醫生充分了解患者身體內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與病變狀況。
常見的放射診斷主要有X線檢查、CT、介入檢查、核醫學等。X線檢查主要是透視與拍片,便于動態觀察;CT檢查有常規CT平掃檢查,依據患者病情實際需要還可進行增強CT掃描;介入檢查,則主要是利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經血管或經皮穿刺途徑進入患者體內,對病變部位進行檢查和治療。其最明顯的特點在于檢查過程中,可根據實際需要,同時進行治療;核醫學主要包括檢查類(E-CT、PET-CT)與治療類(調強刀、伽馬刀等)。
放射診斷的步驟
(一)放射診斷前
1.預約與登記。患者提前至放射科預約、登記,便于放射科醫生準確識別患者。
2.穿著合適衣物。盡量穿著寬松舒適服裝,不要佩帶金屬飾品。女性患者應盡量不穿帶鋼圈的文胸,以免干擾檢查。
3.停藥與禁食。需長期服藥的患者,根據不同放射項目的要求,可能需暫時停服藥物或禁食。在放射檢查前,應就具體要求認真咨詢醫生。
4.準備對比劑。諸如CT增強掃描等部分放射檢查項目,需為患者注射對比劑。所以在檢查前,應充分保證對比劑已準備完好。
(二)放射診斷中
1.聽從放射技師指令。患者需嚴格聽從放射技師指示,調整好檢查姿勢。如身體不適,一定及時反映給放射技師。全程盡量保持身體穩定,避免因體位移動造成影像模糊。
2.保持呼吸平穩。如胸部CT掃描等部位的放射檢查項目需患者保持呼吸平穩或按照規定節奏與深度進行呼吸,患者應密切配合放射技師要求,不要屏氣,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三)放射診斷后
1.觀察身體反應。因放射診斷過程中的輻射暴露、對比劑應用等可能會引起人體皮膚過敏、惡心、嘔吐等情況。所以在放射診斷結束后,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狀況。一旦出現上述不適癥狀,主動向醫生咨詢。
2.多喝水。部分放射檢查后(比如CT增強掃描)需要多飲水,以加快體內對比劑排出,減輕患者的身體不適癥狀。
總之,X線、CT掃描、介入檢查、核醫學等放射性診斷便于醫生精確診斷患者病情,但由于放射診斷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電離輻射,對人體有一定危害,所以患者需做好相關防護,全程配合放射技師要求,規范接受放射診斷。在診斷結束后,也應注意飲水與休息,盡快消除身體不適癥狀,恢復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