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特別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更加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堅強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我黨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衛生健康,不僅實現了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顯著提高,而且開辟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
一、中央蘇區時期,醫療衛生工作是蘇維埃革命事業的重要內容
由于白色勢力的嚴密包圍,蘇區的醫療衛生條件薄弱,藥材匱乏,醫藥衛生人員也十分缺乏。而我們黨幾乎每天都在與敵人進行拉鋸式戰斗,哪一處戰斗勝利,敵人敗退,根據地就擴大,哪一處戰斗失利,根據地就立即被敵人侵占。對醫療衛生的緊迫需求,既是戰時所急,也是民眾所盼。
第一,興辦各類醫院。除了為戰時所需在各地設立的野戰醫院,蘇維埃政府還號召在各地設立為群眾服務的平民醫院?!督魇「锩瘑T會行動政綱》提出,要積極進行各種公眾衛生事業的建設,如建立免費的普通醫院,特別醫院(如瘋人院、廢疾院等)。《江西省蘇維埃臨時政綱》中進一步明確:“由政府設立養老院、育嬰室、殘廢院及病院,以養育并醫治老弱、兒童及殘廢病疾者?!边@期間,蘇區的各類醫院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在傅連璋創辦的福音醫院基礎上建立的中央紅色醫院,成為我黨歷史上第一個正規醫院。其他大大小小為軍民服務的各種醫院、診所、藥業合作社等遍布蘇區各地。
第二,擴充醫療人才隊伍。中央蘇區時期,為解決醫療衛生人才緊缺問題,1930年8月,中共中央下發通知,號召革命群眾廣泛地找醫生、找藥料,動員有醫學技術的同志接受訓練,編入紅軍隊伍,進行衛生救護工作。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要求,各級蘇維埃政府選派“忠實活潑可靠”“年齡在十五歲以上二十二歲以下者”,在贛西南紅色總醫院開辦女子看護學校,專門學習看護技術。這一時期,蘇區的紅色醫療衛生隊伍得到了迅速壯大。
第三,開展衛生防疫。紅色根據地大都建立在山區農村,交通不便,生產不發達,百姓貧苦,疾病不斷。防病問題擺上了黨和蘇維埃政府十分重要的議事日程中,形成了對于疾病著重預防的認識。1932年1月,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專門討論了疾病防疫問題,并決定開展全蘇區防疫衛生運動。對紅軍官兵要求更為嚴格,即便在行軍途中,每到一地,部隊的衛生長也要帶領衛生員到村子里老鄉家進行病情調查,一方面給老鄉治病,另一方面宣傳防病知識。
第四,開展醫務教育。為了培養醫療衛生人員,盡管當時環境和條件十分艱苦,但蘇維埃政府仍然高度重視開展醫務教育。1932年2月,中革軍委總衛生部牽頭,開辦了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設置了尸體解剖、動物試驗、病理標本、病理解剖、臨床實習等學習科目,成立了圖書室、標本室等。總衛生部管理的衛生行政干部訓練班也改制為衛生學校。后又要求各軍團后方醫院,均要開設一個看護訓練班,培訓醫務人員。
正是對包括衛生健康在內的群眾利益的高度關心與重視,黨領導的革命事業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傾力支持。人民軍隊戰斗到哪里,人民群眾就追隨到哪里。紅軍醫院駐扎在哪里,當地群眾就自發地到醫院慰問傷病員,為醫院獻門板、桌凳、棉被,幫助醫院洗衣煮飯、照料病人,抬擔架運傷員。
二、進入新時代,人民健康依然是我們黨優先發展的戰略任務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加快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整體實力和疾病防控能力上了一個大臺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對衛生健康事業的長遠發展作出科學論斷,對建設健康中國作出全面部署。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一是普及健康生活。要倡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從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學知識,養成健康生活習慣;要實施國民營養計劃,加強營養搭配,引導合理膳食;開展控煙限酒,推進無煙環境建設,加強限酒健康教育;促進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素養;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康運動;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促進重點人群體育活動等等。
二是優化健康服務。要不斷擴大公共衛生服務的全民覆蓋面,做好重大疾病的防范與治療工作;加強慢性病篩查和早期發現,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建立綜合服務模式,強化源頭治理;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健全人口與發展的綜合決策體制機制,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發展的政策體系;創新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模式;建立中國特色的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中西醫結合,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促進民族醫藥發展;加強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提高婦幼、老年人、殘疾人健康水平。
三是完善健康保障。完善全民醫保體系,健全醫保服務管理,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深化藥品、醫療器械流通體制改革,健全藥品儲備制度,完善藥品應急供應機制,增強藥品供應保障能力;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做到政府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大藥品價格信息監測和信息公開力度,制定科學合理的醫保藥品支付標準。
四是構建健康環境。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深化全民愛國衛生運動;加大水、土壤、大氣等污染綜合防治,加大環境與健康監測力度,強化影響健康的環境問題治理,確保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立完善食品藥品安全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加強安全生產、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快構建完善的公共安全體系。
五是發展健康產業。優化政策環境,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休閑運動產業,豐富業余體育賽事;推進醫藥技術創新,強化專利藥、中藥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等創新能力建設,提高醫學診療設備、醫用材料的國際競爭力;發展醫療健康服務貿易,提升國際產業合作水平。
三、從中央蘇區時期的群眾醫療衛生到新時代健康中國戰略,秉持著一脈相承的思想、一以貫之的追求
從中央蘇區時期開展群眾醫療衛生工作到新時代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工作環境變了,條件變了,面對的困難挑戰、實現的目標任務不可同日而語。然而,不管歲月怎樣變,貫穿其中的思想、蘊含其間的追求,始終一脈相承、一以貫之,歷久彌新。
第一,兩者的戰略目標一致: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為黨和人民確立的偉大事業、宏偉藍圖提供有效的健康保障。中央蘇區時期,“保障工農群眾和紅軍的健康,是為強固革命力量去爭取蘇維埃更大的發展和勝利。”這個更大的發展和勝利,就是要打倒國民黨反動派,讓千百萬受奴役受壓迫的勞苦大眾得解放,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直至實現共產主義。進入新時代,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黨的二十大再次重申“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由此可見,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黨的性質與宗旨在衛生健康事業領域的體現。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戰略選擇,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衛生健康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和認識上的新飛躍。
第二,兩者的戰略主題高度相似:都是要動員群眾,依靠人民,發揮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共同形成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中央蘇區時期,中央政府專門頒發文件,要求每個同志都要“立即警覺起來,堅決糾正一切過去漫不經心的態度,與衛生工作上腐朽的放任主義作斗爭。”“動員一切社會組織力量,依靠工會、貧農團、雇農工會、少先隊、赤衛隊、婦女代表、兒童團等革命團體,訂立衛生競賽活動,舉行衛生檢查,決定衛生運動日?!薄坝眠@些辦法,高舉著衛生運動的旗子,來擁護中央政府的號召!”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同樣十分明確,就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強調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多個層面,實現政府牽頭負責、社會積極參與、個人體現健康責任,實現惠及全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第三,兩者的戰略方針基本相同:都是堅持以基層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把健康要求貫穿到各項政策和工作中去。中央蘇區時期,中央政府號召開展的衛生運動,要求“各級蘇維埃政府在工作日程(里)和群眾會議上,報告衛生運動的重要意義,計劃進行各項衛生工作”“規定工作速度及日程,編定群眾輪流工作的名單,用宣傳鼓動方法使群眾自覺的(地)熱烈的(地)來執行這一工作?!毙聲r代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明確要求要以基層為重點,推動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到農村和城市社區,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提升健康服務水平。著力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第四,兩者的戰略重點一脈相承:都是在健康水平、健康環境、健康生活、健康服務與保障等重點方面,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要求、落實工作舉措。
中央蘇區時期,為了保障軍民的身體健康,政府實施的各項舉措具體而細致,1933年3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頒布《衛生運動綱要》,對蘇維埃政權下的衛生運動,群眾應該怎樣講衛生,怎樣開展衛生運動等等,都作了極為詳細的要求和規定,對各地開展的衛生工作,都十分注重“依據每時每地的實際情況做具體的布置與切實的行動”。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健康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不斷增長,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大健康觀、大衛生觀進一步形成和確立,其內涵和外延都有了較大拓展。但健康水平、健康環境、健康生活以及健康服務這些基本要求,始終是黨和政府建設健康中國的關鍵處與著力點。
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我們黨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逆境還是順境,始終初心不改、使命在肩。秉持一脈相承的思想、一以貫之的追求,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從中央蘇區時期的醫療衛生事業到新時代健康中國戰略,就是我們黨堅守人民健康這一初心和使命的鮮明例證和有力注腳。
【基金項目】2024年江西省教育規劃思政專項(24SZZX032),2024年贛州市社聯項目(453)。
(作者單位系贛南醫科大學)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