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思想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科學論斷,放在當今社會依然受用,我們需要重溫“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蘊含的哲理和思想。
一、“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的提出
“兩個決不會”論斷是對“兩個必然”論斷的進一步補充。正如任何一種理論都是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一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的提出都經歷了一個過程,都是馬克思、恩格斯根據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所提出的科學論斷。
(一)“兩個必然”論斷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馬克思、恩格斯是完全而且僅僅根據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得出的結論,被概括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兩個必然”論斷。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主要國家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占據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大工業突飛猛進,工廠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建立,資本主義較為基本的矛盾在這時也顯現出來了,導致經濟危機頻繁發生。資產階級為了讓自己不再受這一危機的影響,無情剝削著無產階級,給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日益激化,相繼爆發了起義。“兩個必然”論斷正是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工人運動高漲時期提出的。
(二)“兩個決不會”論斷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就是非常著名的“兩個決不會”論斷。歐洲革命失敗后,工人組織受到破壞,工人運動暫時處于低潮,無產階級處境極為艱難,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也在減弱。馬克思總結了革命的經驗,豐富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到了19世紀5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國家也呈現穩定發展態勢。馬克思發現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潛力依然存在,無產階級用革命手段迅速推翻資產階級的條件還不夠成熟。在此形勢下,馬克思提出了“兩個決不會”論斷。
二、準確把握“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
“兩個必然”與“兩個決不會”都是以唯物史觀為依據,統一于對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把握,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論證。只有正確理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才能更好認識到它們的真理性。
(一)正確理解“兩個必然”論斷
“兩個必然”論斷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資產階級通過階級斗爭推翻了封建主義的統治,這是資產階級在歷史上起到的積極的革命作用。然而,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資產階級的關系開始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伴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無產階級得以出現。無產階級具有徹底的革命性和斗爭精神,是真正革命的階級。無產階級為了使全人類以及自身獲得解放,隨著自身隊伍的不斷壯大,必將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將來會被代替便是由于這一矛盾引起的。在階級關系上,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表現的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在生產關系上,資本主義基本矛盾表現的是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對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導致資本主義社會頻繁發生經濟危機。而要真正從危機中解脫出來,必須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只有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才能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二)正確理解“兩個決不會”論斷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分析了一系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以及相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剖析了階級和階級斗爭,進而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這一相對客觀的規律。但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兩個決不會”論斷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需要一定的條件,是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的。資產階級的生產力雖然創造出了推翻資產階級統治的無產階級,但是它同時又包含著對抗無產階級的力量。資本主義所能容納的生產力范圍是有限的,當物質條件已經足以達到社會主義的時候,便可以說是實現了社會主義。因此,資本主義發展得越快,就越快被社會主義所代替。
(三)正確理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的關系
“兩個必然”論斷揭示的是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代替是必然的。“兩個決不會”論斷揭示的則是資本主義被社會主義所取代要滿足一定的條件。這看似矛盾的兩個論斷,卻包含著內在的統一性。“兩個決不會”論斷不是對“兩個必然”論斷的否定,而是對“兩個必然”論斷的完善,使“兩個必然”論斷更加科學、更加全面。
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兩個必然”論斷時,正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革命斗爭高漲之時,可是隨后革命形勢的發展卻不像馬克思、恩格斯所設想的那般。馬克思逐漸認識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個長期的過程,進而提出了“兩個決不會”論斷。“兩個必然”論斷是“兩個決不會”論斷的必然結果。“兩個必然”論斷說明只有在具備相應的物質條件之后,無產階級才能完成推翻資產階級的任務。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會完全地散發回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物質條件將會悄然成熟,那時社會主義必然會代替資本主義。
三、“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的啟示
“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著名論斷,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重溫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對當下的我們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一)科學看待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
立足當下,便會發現如今資本主義國家不僅在數量上多于社會主義國家,而且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很快。我們不禁會思考,為何直到現在資本主義國家不僅沒有慢慢衰退反而發展得很好?一些人甚至會認為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只是馬克思的美好愿望,社會主義最終并不能代替資本主義。實則馬克思的“兩個決不會”論斷,告訴我們資本主義會被社會主義所代替,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而具備這一物質條件則需要一個過程。我們要認識到當代資本主義越是發展,越有利于最終實現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每向前一步都是在逐步向社會主義靠近。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只是為最終被社會主義所代替準備物質條件。
資本主義之所以還在發展,是因為當代資本主義發生了一些新變化。但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沒有變,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沒有被克服,因此這些變化雖然會使資本主義有所發展,但是并不會阻礙資本主義最終被社會主義所代替的進程。放眼世界,資本主義已經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社會主義則無可阻擋地走向勃興。
列寧在領導蘇維埃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認識到要在落后的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仍然要借鑒資本主義的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雖然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但就目前而言,資本主義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經過多年的發展,資本主義在一些領域如經濟、文化等方面積攢著諸多經驗,取得了許多先進成果。社會主義要吸收資本主義已經創造出來的全部社會生產力以及優秀的文明成果。當然這并不單純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利用而利用,而是為了超越資本主義,進而代替資本主義。
(二)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雖然當代社會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經歷過巨大的曲折,但是我們仍要堅守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勇于在實踐中開拓前進,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社會主義事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的實踐過程,是一個不斷迎接挑戰、克服困難、奮勇前進的過程。無論社會主義事業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怎樣的挫折和困難,馬克思主義政黨終將帶領人民群眾克服一個又一個挫折、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最終在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
堅定社會主義信念,要對共產主義的實現充滿信心。共產主義事業的實現不是靠紙上談兵,而是要依靠人民群眾的實踐。因此要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現實中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著的,也就意味著共產主義事業也在不斷前行。為了共產主義的實現,我們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要以勇于擔當的精神,為實現共產主義而不懈奮斗。
堅定社會主義信念,要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長期的歷史過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共產主義一定會實現,但是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方面,要清醒認識到目前資本主義國家仍然在快速發展中。要實現共產主義首先要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當下資本主義還能容納一些生產力,社會主義的物質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成熟。另一方面,要使社會主義得到極為充實的發展。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將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的社會發展分為三個大的階段:從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共產主義社會的第一階段即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只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獲得相對充分的發展以及高度的發達的前提下,共產主義才有實現的可能。
“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類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前提之下提出的科學論斷。重溫“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需要對兩者提出的歷史背景有所認識,還需要對兩者之間的關系有正確的把握。重溫“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方能更清楚認識到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認識到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論斷啟示著我們要正確對待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還啟示著我們要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系中共濉溪縣委黨校助理講師,法學碩士)
責任編輯/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