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黨支部建設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尚存在諸多問題,如問題導向不夠突出,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融合不深,黨支部建設中激勵機制不完善等。針對這一現狀,從突出問題導向,協同黨建業務發展,優化黨支部建設激勵機制的角度出發,深入剖析高校黨建工作的難點問題并提出對策,以期為推動高校黨支部建設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黨建引領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新時代高校黨支部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一)增強組織活力,發揮模范作用
高校黨建工作能夠有效增強黨支部的組織活力,激發全體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使黨組織成為推動高校各項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一方面,高校黨支部作為基層黨組織,是黨聯系廣大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的橋梁和紐帶。通過強化黨支部的組織建設,可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使之成為推進高校改革發展、提升辦學水平的重要力量??梢杂行г鰪婞h支部的組織活力,確保全體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另一方面,高校黨支部建設有助于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高校黨員教師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中,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通過實踐教學與理論研究相結合,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二)統籌一體推進,帶動業務工作
高校黨建工作可以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使高校的辦學質量不斷提升。第一,統籌一體推進黨建與業務工作,有助于發揮黨組織的政治作用。高校黨支部通過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將黨建工作有機融入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業務工作中。第二,黨支部通過強化組織建設,實現推動業務工作深入開展的目標。通過“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等,讓黨員及時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政策,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激發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第三,黨建工作能夠有效提升高校管理服務水平,促進校園文化建設。黨支部在各類管理崗位上設立黨員示范崗,明確黨員干部的職責和任務,使其在日常管理和服務中發揮帶頭作用,有效提升高校的管理效能和服務質量。
二、新時代高校黨支部建設工作的難點問題
(一)黨建工作中問題導向不夠突出
問題導向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原則,要求黨組織在實際工作中要敢于發現問題、直面問題,并通過科學的方法加以解決,然而,當前高校黨支部在這一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首先,部分高校黨支部對問題導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黨建工作流于形式。例如,在開展主題教育時,黨支部只是簡單地按照上級要求組織學習討論,缺乏結合實際的深入剖析和具體整改措施,致使活動成效不夠明顯。趨于形式主義的黨建工作不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容易使黨員對黨組織的信任度下降。其次,黨支部對黨員和群眾反映的問題重視度不夠,缺乏有效的整改措施和落實機制。仍有少數黨支部在日常工作中,對黨員和師生反映的問題缺乏系統地收集、梳理和反饋機制,導致問題反復出現。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則會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和積極性。對學生而言,會導致思想波動、學習動力不足,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等情況。最后,部分黨支部在問題導向上缺乏創新意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相對單一,難以適應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要求。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需要黨支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手段,不斷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部分黨支部的探索和實踐動力不足,導致成效不佳。
(二)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不夠契合
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契合度不夠是黨建工作面臨的顯著難題,影響了高校黨支部發揮戰斗堡壘作用。一是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缺乏有機融合,導致兩者相互脫節。部分高校黨支部在開展黨建工作時,常將其視為獨立的任務,與業務工作相分離。例如,黨支部在制定黨建工作計劃時,未能充分考慮教學科研的實際需求和發展方向,致使黨建活動形式單一,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這種“兩張皮”現象不僅浪費時間和資源,而且削弱了黨組織在推動業務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二是黨支部在業務工作中的參與度不高,影響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高校黨支部在實際工作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缺乏主動性和影響力,黨支部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體現,不僅影響業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也削弱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三是黨建工作缺乏創新,與業務工作的結合方式單一。少數黨支部在沿用傳統溝通方式,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例如,黨支部在將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相結合的過程中,本應起到指導推進的作用,但因創新融合舉措落實不到位,導致黨建工作對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不夠明顯。
(三)黨支部委員激勵機制亟須完善
黨支部委員的激勵機制亟須全面優化,這一問題直接關系到黨支部工作的質量和黨組織的凝聚力,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從現有機制來看,黨支部委員的激勵機制不夠健全,且缺乏明確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激勵措施。高校應當關心和支持黨支部委員的工作,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合理的激勵措施,但部分高校對黨支部委員的激勵措施缺乏具體的落實方案。由于激勵措施和發展前景不明朗,優秀的教師不愿意擔任黨支部委員或在任職期間積極性不高,導致黨支部委員隊伍的不穩定和工作斷層。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黨支部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也對黨組織的整體戰斗力和凝聚力產生了負面影響。
三、新時代高校黨支部建設工作的實踐方法
(一)突出問題導向,精準解決難題
高校黨委要堅持抓基層、強基礎,切實增強問題意識,指導和幫助基層黨支部找準黨建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促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首先,黨支部應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提高政治站位。開展主題教育時,黨支部要緊密結合高校教學科研實際情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黨員和師生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通過組織專題學習、研討交流和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防止流于形式。其次,黨支部應建立健全問題收集和反饋機制,暢通意見渠道。通過設立意見箱、定期召開座談會、建立線上反饋平臺等方式,系統收集黨員和師生的意見建議,形成問題臺賬。針對收集到的問題,黨支部要及時梳理歸類,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時限,確保問題及時解決。黨支部應定期公開問題解決進展情況,接受監督,對于重大和復雜問題,要主動向上級黨組織匯報,尋求支持和指導,確保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最后,黨支部應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方法,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高校黨支部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升黨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建立黨建信息平臺、開展網上黨課、利用新媒體手段拓寬黨建工作渠道,增強黨建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黨支部還應注重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創新。
(二)融合黨建業務,協同推動發展
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融互促,是高校黨支部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黨支部應注重融合黨建與業務工作,協同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綜合發展。第一,黨支部應樹立“大黨建”工作理念,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在制定黨建工作計劃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科研的實際需求和發展方向,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黨建工作計劃,將黨建活動與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業務工作緊密結合,避免出現“兩張皮”現象。通過主題黨日、黨課教育等形式,將黨建內容與教學科研任務相結合,確保黨建工作能夠服務于學校的教學事業發展。第二,黨支部應主動作為,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積極參與學校的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等決策機構,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得到貫徹落實,發揮黨組織在重大事項中的把關定向作用。主動參與業務工作,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第三,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黨支部應積極探索創新型黨建工作模式,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位。組織專題講座、教學觀摩等活動,促進黨員教師在教學方法、課程設計等方面創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立線上黨建平臺,開展網絡黨課、在線學習等活動,提升黨建工作的互動性和吸引力,增強黨員的參與度。
(三)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工作熱情
高校黨支部建設工作必須建立黨支部委員的激勵機制,激發其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確保黨支部工作順利開展并取得實效。一是要建立黨支部委員的激勵機制,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措施。高校應在科研項目申報、教學獎勵評選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并在晉升和崗位競聘中,公平對待黨支部委員,充分認可其在黨建工作中的貢獻,確保其在職業發展上獲得應有的機會和資源。通過建立激勵機制,激發黨支部委員的工作動力,提升黨支部工作的整體效能。二是要合理安排黨支部委員的工作任務,增強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須在績效考核、職稱評定和工作量核算中,明確體現黨支部委員的工作價值,合理分配工作任務,避免過度負擔,確保其在教學科研任務和黨支部工作之間找到平衡。同時,通過設立專項獎勵或榮譽,對在黨支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委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增強其榮譽感和歸屬感。三是通過完善激勵機制,確保黨支部的隊伍穩定性。高校應制定明確的激勵制度,為黨支部委員提供政策支持,規劃好職業發展前景,吸引并留住優秀教師擔任黨支部委員。同時,組織黨支部委員參加各類黨建培訓班、學術交流和專題研討會,不斷提升其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確保黨支部委員隊伍的穩定性和持續發展。
四、結語
新時代高校黨支部建設工作任重道遠。高校黨支部必須堅持問題導向,注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有機融合,并切實加強黨支部委員的隊伍建設。通過科學的政策支持和創新的工作方法,激發黨支部委員的工作熱情,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動高校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同時,高校黨支部應當持續完善制度建設,確保黨建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促進高校教育事業和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宏偉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不竭的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楊強,王伍良.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建設路徑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學核技術教工黨支部為例[J].科教文匯,2022(05):1-4.
[2]中央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高校黨組織“對標爭先”建設計劃的實施意見.(2018-05-22).
(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學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黃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