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化護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使其具備更高的技能水平,運用項目式教學法,以婦產科護理實訓課程為例展開研究。分析項目式教學的核心概念與基本教學模式,在“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基礎上,結合虛擬仿真,提升教學質量。根據學情設定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為案例,基于項目式教學的課程教學內容布置展開設計,通過教學反饋與課下知識拓展訓練,完成項目式教學的應用。
在當前全球教育改革與快速發展中,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持續創新已成為提升教育質量、塑造復合型人才的核心驅動力。隨著行業的不斷細分,社會對具備扎實專業技能與良好職業素養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愈發迫切。高校作為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的關鍵陣地,其教學模式的革新不僅關乎學生個人成長,更直接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競爭力與發展潛力。
婦產科護理作為高職護理專業中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其課程中的實訓課是培養學生婦產科護理實踐技能、臨床思維、溝通技巧及人文關懷精神的重要環節。因此,提升婦產科護理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對于增強學生臨床實踐能力、提高職業素養具有深遠意義。
項目式教學以其“做中學”的理念,近年來在各大高校教育領域受到廣泛關注。這種模式通過精心規劃的項目任務,模擬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主動學習、合作探索,不僅可以有力推動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深度結合,還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自我學習能力。本研究通過總結項目式教學在婦產科護理實訓課程中的實際應用經驗,意在為各職業院校提供可參考、可推廣的改革方案。
1項目式教學的核心概念
項目式教學的核心在于其獨特的“項目導向”與“以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此種教學模式以實際項目為載體,引導學生在解決真實或模擬的復雜問題中主動探索、學習與實踐。項目式教學的基本模式如圖1所示。
圖1項目式教學的基本模式
在教學中,每個項目都被精心設計以貼近實際工作或生活情境,旨在模擬真實世界中的挑戰與任務。學生被賦予項目主導權,他們需要團隊合作,運用所學知識技能,通過調研、分析、設計、實施、評估等一系列過程,最終完成項目目標。
此外,項目式教學也注重反思和迭代的重要性。在項目完成后,學生需要對項目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思考,歸納經驗教訓,為今后的學習和實踐提供指引。這種持續的學習和改進機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使他們可以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和挑戰。
綜上所述,項目式教學的核心概念在于其以項目為驅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過模擬真實情境、賦予學生主導權、強調反思與迭代等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職業素養。
2項目式教學在婦產科護理課程中的意義
2.1教學內容貼近崗位工作
在婦產科護理課程中引入項目式教學,其首要意義在于使教學內容貼近崗位工作。現有的教學模式側重于理論知識灌輸,而項目式教學則通過具體項目的實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學生圍繞項目任務,不僅需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還需通過查閱資料、案例分析、模擬操作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婦產科護理領域的最新進展、臨床案例及實際應用技巧。
此種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臨床工作的需求。
2.2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
通過與企業、醫療機構等合作,共同設計并實施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項目,如課程組設計開發“產前檢查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軟件”。合作項目也為課程組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研究平臺,有助于推動婦產科護理教學研究和技術創新。
此外,項目成果的轉化和應用,還能為社會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教育、科研與產業之間的良性循環。此種深度融合的模式,不僅提升了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還增強了教育與社會的聯系,為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素質護理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3課前制訂課程教學目標
為確保項目式教學在實施中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在開展教學前,課程組根據相應的教學項目進行學情分析。授課對象是高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存在三強三弱的學情特點:即信息素養強、探索能力強、動手能力強,但對婦女分娩的認知弱、人際溝通能力弱、臨床思維能力弱。因此,依據崗課賽證創的要求,確定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及教學重難點。
4課中教學內容布置與實施
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護理”為例,對基于項目式教學的課程教學內容布置展開設計。設計前,教師需要幫助學生了解項目情況,先對學生講述本項目核心概念,例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孕產婦特有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對母嬰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根據三維學習目標,設定兩項學習任務:①疾病咨詢模擬任務。在此任務中,學生分組扮演護理人員與孕婦,模擬咨詢場景,產婦提出孕期檢查、孕期監護等問題,學生需根據所學知識給予專業解答和建議。②妊娠期高血壓護理實訓任務。利用虛擬仿真系統,學生先模擬相關護理工作,然后利用教學模型,反復練習操作。兩項任務在實施中對應的教學目標見圖2。
圖2項目教學目標匹配
根據第二項實訓任務,將項目式教學內容進行任務分解。將學生劃分為A、B、C、D、E共5組,設計項目分任務,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上述每個環節,課程組需要根據其難度,分配對應的時間,力求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項目教學的準備工作。
在此基礎上,由教師準備項目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的資源、清單。相關內容如表3所示。
學生分組進行病例資料收集與分析,教師提供指導和反饋。在模擬病房中,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模擬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教師觀察學生的表現并給予指導。教師根據學生表現對學生進行打分評價,學生每組設觀察員,觀察員對學生小組之間進行打分互評,并對自己組也進行打分自評,并通過學習平臺上傳小組完成情況和打分情況。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掌握情況,組織緊急情況應對演練,通過設置場景,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提升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應對臨床實踐的能力。
臨床案例開展的項目式實訓教學實踐中學生通過完成孕婦孕期檢查與妊娠期高血壓護理的兩個任務,不僅鞏固了產前檢查的知識與技能,還實踐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理論知識和護理技能,同時分組演練也提升了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應急反應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及職業素養。
5課程評價與課后拓展訓練
任務的考核評價,通過平臺整理過程數據,強化過程評價,改進結果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教師可以根據項目式教學中對應任務的能力維度,設定對應的評估指標,并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學習后所取得的成果進行評價與匯總。設置學生綜合能力評估表,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方便對學生進行全面有效的評價。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考慮到項目式教學的核心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可以從多個角度,對上述內容進行細分,為學生參與實訓后所取得的成果分配對應的等級,評價項目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準確性、團隊協作、處理問題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養六個方面,對應的評價等級為A、B、C、D四個等級(如表5所示)。
課后,教師根據評價結果,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點,推薦相關的學術論文、書籍章節、在線課程等,作為課下拓展學習的資源。在課后設計案例分析作業,要求學生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
對于實訓中展示出綜合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虛擬仿真軟件或平臺,提供婦產科護理的虛擬仿真訓練,讓學生在課后也能進行模擬操作練習,鞏固和提升技能。此外,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醫院的臨床實踐或相關志愿服務活動,親身體驗婦產科護理工作,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上述方式,實現教學反饋與課下知識拓展訓練。
此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妊娠期高血壓宣傳活動”等課外實訓項目,例如妊娠期高血壓宣教活動,面向校園或社區公眾,通過講座、海報、視頻等多種形式普及妊娠期高血壓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到呵護女性健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通過項目式教學,針對學生的學情完成了對學生知識、技能、素質三位一體的全方位培養。
6結語
本文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護理”的實訓課為例,從教學目標設定、課程教學內容布置與實施、課程評價與課下知識拓展訓練,展開闡述。通過項目式教學法的實施,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還培養了學生臨床思維、團隊協作、溝通協調以及應急處理等綜合能力。通過完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有了更為客觀的評價,有助于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分層教學。但是,如何設計更為完善的教學任務,靈活設計教學案例,也對課程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人文溝通能力弱、臨床思維能力弱的特點,對接工作崗位,在項目教學中,靈活運用臨床案例場景開展教學,體現了職業教育的行業性。針對學生對婦女分娩的認知弱,增加行業新進展的學習資源,注重職業發展潛能培養,體現職業教育的發展性。在整個過程中,堅持“呵護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思政主線,以護理崗位需求為導向,將知識傳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在重能力、強知識的基礎上,強調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讓學生真正做到愛心仁術、敬佑生命。
今后,將根據護理行業發展需求,結合崗課賽證創的要求,持續改進婦產科護理實訓課程教學,培養更多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護理人才加入母嬰護理的隊伍中來,有力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本文系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3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23SZX399)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