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發展不應只注重學校教育發展,更應結合社會化發展教育,打造更貼切、更有效、更科學的教育模式,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家庭和學校作為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只有實現功能一致、教育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學校應秉承“家長為學校的同盟軍,是學校建設的千軍萬馬”理念,致力于開展家校共育模式,以期實現家校共育的同頻共振,更好地發展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本文將研究家校共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與實踐,通過研究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提出家校共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并探索出家校共育促進學生發展的主要途徑,旨在通過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高效率的教學不僅依靠學校教師的努力,更離不開家庭的補充和幫助,形成家校之間的互相補充、合作共進??梢哉f,家校共育是未來學生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在實施家校共育環節中,需樹立“大教育、大概念、大主題”的觀念,實現家庭、學校、社區的“三位一體”發展,通過家園共育來形成教育合力、互動共育,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與發展,推動學生綜合能力養成。
家庭、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搖籃”,需要發揮家庭與學校的綜合教育力量,實現優勢互補、打造教育合力,為學生高效成長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家校共育能實現全面教育,家庭和學校各有其獨特的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注重品德、習慣和情感的培養,而學校教育則側重知識、技能和社會規范的傳授。家校共育可以實現兩者的互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家校共育有助于在教育目標和方法上達成一致,避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之間的沖突,這也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感到更加穩定和連貫。
2家校共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
新時代在發展,新時代下的教育也會面臨新問題、新挑戰,為了更好地將學校工作做好做實,需要學校多措并舉,最大程度和家長保持暢通交流與互動?;诖?,學校應深入研究家校共育對學生發展的影響,基于影響研究來實現教育的共生、融通,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為學生整體成長提供良好生態培養體系,引導學生成長為完整、全面、豐富的新時代人才。
2.1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學業成績提升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模式。家校共育能夠形成教育合力,避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脫節,使學生在學習態度、行為習慣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一致的引導。其次,家長參與教育過程,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心理狀態,并給予學生個性化支持與指導,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困難,這便促進了學生學業成績提升。
2.2家校共育提供學生心理健康保障
家庭和學校作為學生成長的兩個重要環境,共同承擔著教育和引導的責任。家庭教育注重情感關懷、品德培養和習慣養成,而學校教育則側重知識傳授、技能培養和社會化訓練。通過家校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形成教育合力。同時,家校共育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定期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及早發現潛在的心理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和支持,保障學生心理健康。
2.3家校共育推動學生行為規范培養
家校共育中家長和教師通過定期溝通,可以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同時強化正面行為。此外,家校共育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得體??傊?,家校共育在學生行為規范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應積極探索家校共育模式,不斷規范學生行為與意識培養。
2.4家校共育實現學生社交能力增強
家校共育在學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增強學生的社交能力方面。通過家庭和學校的緊密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全面、一致的教育環境。家校共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技巧、團隊合作精神和沖突解決能力。同時,學校也可以通過家校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個性特點,采取更有效的教育策略。這種互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社交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更好地推動學生生活實踐能力增強。
2.5家校共育推進學生興趣愛好發展
家庭和學校作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兩個重要環境,共同承擔著教育和引導的責任。家庭教育注重個性化和情感支持,能夠及時發現并鼓勵學生的興趣愛好;而學校教育則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和豐富的課外活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展示平臺。兩者相結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探索和發展個人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2.6家校共育落實學生責任自律培養
家校共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自律意識,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規則的重要性,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家長和教師可以共同制訂學習計劃和行為規范,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學習和行為不僅影響自己,還影響到家庭和學校的整體環境。此外,家校共育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家庭和學校的各種活動,學生可以在互動中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從而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責任感。
3家校共育促進學生發展的主要途徑
家長生活閱歷、知識技能、生活方式等,具備異質性、無限性、豐富性特點。作為學校,應與家長主動取得聯系,借助家庭教育力量來探索積極家校共育模式,實現共生融合入,凝聚教育合力,促進學生、家長、教師三方協同發展?!皩W校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則需要學校給予更為科學有效的指導。”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家庭”與“學?!敝g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教師需把握“家校共育”的同頻共振,需以基礎教育為起點,結合家校共育來影響學生思想、行為。學校與教師也應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積極對教育觀念、思想進行革新、探索、打造,實現并加強家校共育模式,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共同為學生全面發展做出教育貢獻,進一步推動學生健康成長。
3.1創辦形式多樣的家長學校
(1)座談式
座談式家長學校是一種有效的家校共育方式,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借助小型座談會,可為家長提供傾訴渠道,學校應做到真誠相見、推心置腹、溝通情感,實現座談會的教育同步化,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加強家校聯系與溝通。因此,學校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家長的需求,確定座談的主題和目標。如可以選擇討論學習方法、心理健康、親子溝通等話題。主題應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確保能夠解決家長和學生在特定階段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了提高座談會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可以邀請教育專家、心理學家或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專家可以在座談會上提供專業的建議和指導,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學生的成長問題,以此促進學生健康、高效成長。
(2)展示式
家校共育中學??砷_展“展示式”的共育模式,教師可將學生學習成績呈現出來,將家長會辦成學生作品展示會,展覽學生的作業、日記本、各種成績、獎狀、科學實驗、藝術創作等。通過這種展示,家長能夠直觀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和成長過程。隨后,教師可組織親子活動和互動游戲,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如可以舉辦親子運動會、親子閱讀會、親子手工制作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動手能力,幫助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還能夠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最終實現家校共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3)聯誼式
聯誼式通過各種社交活動和互動環節,增進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了解和溝通,從而形成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首先,聯誼式家長學校的活動可以包括親子運動會。這種活動不僅可以讓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體育運動,增強體質,還可以通過團隊合作和競爭,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活動中觀察到學生在家庭環境中的表現,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個性和需求。此外,還可以組織家長和教師的交流會。這種活動可以為家長和教師提供一個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家長可以就學生學習情況、行為表現等方面的問題向教師請教,教師也可以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和需要關注的地方。通過這種互動,家長和教師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3.2構建多種形式的共育模式
(1)微信平臺:打通日常交流
微信平臺作為一種現代通訊工具,在家校共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赏ㄟ^建立微信群,與家庭可以實現即時溝通,分享學生的成長動態、學習情況和活動通知。教師可以在群內發布作業、課堂表現和重要事件提醒,家長則可以及時反饋學生的家庭表現和特殊情況。此外,微信公眾號也可以作為信息發布平臺,推送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指導和學校特色活動,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學校的教育工作。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及時、有效地與家長建立隨時的溝通與教育理念共享,通過互動與交流共同實現對學生的教育。這種高效交流機制不僅縮短了家校之間的距離,還增強了雙方的合作與信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家長開放日:打破溝通壁壘
家長開放日是一種有效的家校共育方式,它通過定期邀請家長進入校園,參與孩子的學習和活動,打破了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壁壘。在家長開放日,家長可以參觀教室、觀摩課程、與教師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這種直接互動不僅讓家長更直觀地感受到學校的教育環境和教學質量,也讓家長有機會與其他家長分享教育經驗,形成互助的社區氛圍。家長開放日還可以包括親子活動、工作坊和講座,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心理知識,從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例如,學??梢园才偶彝ソ逃龑<疫M行專題講座,指導家長如何處理孩子的學習壓力、情緒管理等問題。此外,通過問卷調查或座談會的形式,家長可以向學校反饋意見和建議,促進學校不斷改進和提升教育服務質量。
(3)適時家訪:實現高效溝通
適時家訪是家校共育中實現高效溝通的重要途徑之一。家訪不僅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境,還能夠增強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教師可以詳細反饋學生在校的表現,分享其成長與進步,同時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這種互動有助于發現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潛在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家訪還可以增進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信任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3開發多種多樣的共育資源
(1)家長走進課堂,打造家校共育新亮點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程度和形式日益多樣化。家長走進課堂,作為家校共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得到了廣泛關注和認可。學校應定期安排家長走進課堂活動,內容涵蓋學科教學、生活技能、心理健康等多個方面。通過精心設計課程內容,確保家長能夠有效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為了提升家長的教學能力,學校提供專門的培訓和指導,包括教育心理學知識、課堂教學技巧等,幫助家長更好地勝任課堂角色。每次活動結束后,學校收集家長和學生的反饋意見,并進行效果評估。通過分析反饋數據,不斷優化活動方案,提高共育效果。家長走進課堂,直接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同感和參與感。家長們表示,通過參與課堂活動,家長更了解了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2)鄉土融入共育,實現家校共育新拓展
將鄉土文化融入家校共育體系,不僅能豐富教育資源,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鄉土資源包括自然景觀、歷史遺跡、傳統工藝、民俗活動等。學校與家庭合作,共同開發這些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比如,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歷史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開展田野調查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入了解家鄉的文化底蘊。還可通過微信、釘釘等工具,分享鄉土教育資源。如家長可以在平臺上分享家庭中的傳統手工藝制作過程,教師則可以發布相關的教學視頻和學習資料,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共育模式,以此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助力學生深度學習與能力培養。
3.4設計趣味新穎的課外活動
(1)親子互動:DIY手工制作,增進親子感情
家校共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策略,通過設計趣味新穎的課外活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親子互動和DIY手工制作是非常有效的形式。因此,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親子關系。教師可以“創意手工,快樂親子”為主題開展課外活動,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教師需準備各種手工材料,包括彩紙、剪刀、膠水、彩色筆、廢舊物品(如紙箱、塑料瓶)等。并選擇一個寬敞的多功能教室,布置好工作臺,并安排好每個家庭的位置。接著,邀請多位老師和志愿者負責指導和協助家庭完成手工制作。活動開展環節,主持人介紹活動的目的和流程,并強調了安全注意事項。教師需展示幾個簡單的手工制作示例,詳細講解了制作步驟和技巧。隨后,組織各個家庭自由選擇材料,開始動手制作。過程中,家長和孩子互相配合,共同解決問題??傊?,通過設計趣味新穎的課外活動,尤其是親子互動和DIY手工制作,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進親子感情,達到家校共育的目標。
(2)社區服務:社區志愿活動,關注學生成長
社區服務類的志愿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還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可組織社區志愿活動促進家校共育,家校共同制定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目標和內容。學校負責組織報名,家長和教師共同參與活動策劃,并準備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清潔工具、宣傳資料、小禮品等?;顒訂又校瑢W校須召開動員大會,介紹活動意義和具體安排。分組分工,明確各組職責和任務。接著,布置志愿者活動:組織學生在社區公園、街道等地進行垃圾清理,美化社區環境;設置宣傳攤位,向社區居民宣傳環保知識,發放宣傳資料;設計一些與環保相關的互動游戲,吸引社區居民參與,增強環保意識;拍攝活動照片,制作活動視頻,記錄活動過程和成果?;顒咏Y束后,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反思,分享心得體會。家長和教師共同評價活動效果,提出改進建議。表彰表現優秀的同學,給予適當獎勵??傊倚9灿谴龠M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而社區服務類的志愿活動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手段。通過精心設計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增強家校合作和社會責任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3)科學探究:設計科學實驗,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設計和實施有趣的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基本的化學反應原理,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同時,通過家校合作,家長可以在家中協助孩子完成實驗,增進親子互動。活動前需要教師準備硫酸銅溶液(CuSO4)、氫氧化鈉溶液(NaOH)、玻璃杯或塑料杯、滴管、攪拌棒、鑷子、安全護目鏡和手套。實驗開展前,教師和家長應指導學生正確佩戴安全護目鏡和手套,強調實驗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接著,教師首先在課堂上演示實驗的基本步驟,并詳細講解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化學反應原理,以及反應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在家中按照以下步驟進行。①在玻璃杯中加入適量的硫酸銅溶液。使用滴管慢慢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并用攪拌棒輕輕攪拌。②觀察并記錄溶液的變化,特別是當氫氧化銅(Cu(OH)2)沉淀生成時的顏色和形態變化。并使用鑷子小心取出沉淀物,觀察其外觀和質地。③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記錄實驗過程和觀察結果,并拍攝照片或視頻。完成實驗后,教師組織線上或線下討論會,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實驗經歷和觀察結果,提出問題并進行解答。教師總結實驗中的關鍵知識點,如化學反應方程式、沉淀的形成原理等。通過“神奇的化學花園”實驗,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還能在實際操作中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家長的參與不僅增進了親子關系,也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文化體驗:安排藝術表演,豐富文化素養
為更好地促進家校共育,教師應依托課外活動開展,合理安排藝術表演,豐富學生文化素養,加強學生學習體驗。教師便可設計“藝術之旅——文化體驗日”主題活動,同主題活動開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并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養全球視野?;顒娱_展中,教師需邀請本地的藝術團體或學校的藝術社團進行表演,包括音樂會、舞蹈演出、戲劇表演等。每個表演環節結束后,安排互動問答環節,讓學生和家長有機會與表演者交流,了解表演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同時,設置多個文化體驗工作坊,如書法、繪畫、陶藝、剪紙等,由專業老師指導,學生和家長可以自由選擇參加,親手制作藝術品,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接著,展示學生和家長共同創作的文化作品,包括繪畫、攝影、手工藝品等。并設立文化長廊,介紹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藝術形式,增加知識性。同時,安排親子游戲和互動任務,要求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與文化藝術相關的小挑戰。通過親子合作,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同時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還可通過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家長微信群等渠道發布活動信息,確?;顒禹樌M行,增強家校合作的緊密度。
4結語
總的來說,家校共育匯聚的育人合力,促進了學生、家長、教師三方共同發展,幫助學生更自信、從容地成長。通過實踐證明,家長參與進來的育人才是真實的、安全的、高效的教育;才是生機勃勃、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更是積極互動、快樂體驗的教育。也只有家校共育才能引導學生成才、成長、進步,實現學生健康快樂發展,成長為對家庭、社會、學校、自己有用之人,才能更進一步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發展目標。未來,應進一步革新、優化家校共育模式,采用現代化教育理念與全新共育形式,共同助力學生學習與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