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暑氣正濃,我站在了大學畢業的岔路口,作為四川省第一批農村定向醫學生,緊攥著入學時“為家鄉服務”的初心,選擇踏入成都基層醫療衛生這片天地。那時的我,懷揣熾熱夢想,響應組織召喚,扎根鄉土,渴望用知識的筆觸,在成都畫卷中繪就屬于自己的一抹色彩。
2018年規培結束以后,抱著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理想信念,我成為了成都東部新區清風衛生院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初來乍到,衛生院里,硬件設施陳舊簡陋;軟件條件也跟不上時代步伐,診療流程、管理模式也都滯后。鄉村與城市,用藥習慣大相徑庭,鄉親們對醫學知識的了解,更是缺乏。雖說我是從高校走出的醫學生,滿肚子熱忱與學識,可一碰上那橫亙在面前的溝通“高墻”,一腔熱情常撞得七零八落?;颊吡攘葻o幾,診室里常常冷冷清清,讓我倍感無奈與焦急??伞巴丝s”從不在我的選項里,在與領導多次深談后,我沉下心來,重新審視這片醫療陣地,決心在這“困局”里尋出一條路來。
每一位患者走進診室,于我而言,都是一場鄭重的托付。我認真檢查、詳細解說,每一個診斷都傾注著全部心血。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微笑與溫和言語是我的“良方”,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工作多忙,下班前巡房查看病人,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已成鐵律。
同時,我積極投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中,帶領團隊,走村入戶,宣傳健康、醫保知識,扶貧政策,為群眾量血壓、測血糖、指導用藥,用腳步丈量土地,讓關懷抵達心間。在做好日常工作之余,我也未敢懈怠,積極總結臨床經驗,學習、吸收新理論,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積累新經驗。坐門診、管理住院患者、擔任家庭醫生團隊長,通過多崗位歷練,逐漸收獲同事和患者的認可。
2021年9月,6年服務期滿,我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決然選擇繼續留守基層。依舊扎根臨床一線,每日查房,悉心指導年輕醫生成長,帶著科室團隊,一點點梳理、健全規章制度,從醫療核心制度嚴抓落實,到服務流程優化重塑,再到服務態度暖心轉變,每一處用心,都換來轄區群眾滿意度逐年攀升。
下村入戶的時光里,我結識了馮大爺。他被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糾纏十余載,臥榻難起。我帶領團隊多次上門,細聊病情,制定詳盡科學的治療方案,經過數月悉心照料,馮大爺的病情得到了顯著改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馮大爺送來的錦旗映紅了我們的笑臉,那是汗水與付出的勛章。
在成都東部新區慢性病防治中心,身為黨員的我臨危受命,迎難而上,以慢性病患者管理為突破口,帶領團隊深入宣講醫保政策,開通特殊門診,新增藥品種類。此外,我們還通過電話隨訪和入村義診等多種方式,將關懷的觸角延伸至每一個角落,用多樣化的服務織就一張緊密的健康關懷網。近兩年萬余人次慢病診治,是沉甸甸的數據,更是鄉親們看病減負的見證。
在成都東部新區這片熱土,我以醫針為筆,以心作“墨彩”,繪就成都基層醫療的溫暖畫卷。不負青春,砥礪前行,我扎根基層深處,詮釋“健康守門人”的使命與擔當,融入城市發展脈絡,成為成都奮進路上,那抹溫暖而堅定的光,未來之路,繼續以行動添彩城市新畫卷。
(作者系成都東部新區清風衛生院醫務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