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水鄉文化概論”課程立足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特色,挖掘江南自然美、藝術美、人格美、理想美、信念美五大美育元素,圍繞課程知識點,布置“古鎮-畫畫吾鎮”“園林-廠牌之戰”“藏書-角色扮演”“非遺-我的攤位”“名人-TA的故事”等審美實踐任務,以藝術性的學習任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成為文旅行業高素質人才?!敖纤l”大劇本下的“沉浸式”審美實踐活動是本課程設計的創新點,為高職院校人文類課程與專業類課程美育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提供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要認識到“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1]。江南水鄉文化是特色鮮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脈之一。水滋潤了江南萬物,凸顯出江南的地域特色,孕育了江南的水鄉文明,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文化景觀、文化內涵和文化特色。這些內涵與特質,使得“江南水鄉文化概論”這門課程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和美育功能。
1 “江南水鄉文化概論”美育內容構建
“江南水鄉文化概論”是高等職業教育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累計開設20年以上。專業課程與美育的有效融合,需用“人文思維”思考“江南水鄉文化概論”課程,從中挖掘江南美育的元素。課程圍繞“江南水鄉劇本”,挖掘出水之“韻”“形”“德”三元素。水之“韻”婉約、優雅,塑造出江南水鄉文化的柔美特質,江南的傳統建筑、聚落、文學、戲劇、繪畫等,處處充溢著秀美、細膩和靈氣;水之“形”自由、向前,培育出江南水鄉文化的創新精神;水之“德”純潔、兼容,滋養出江南水鄉文化的包容品質和對理想信念的堅持。以上課程美育元素提煉總結為“五美”,包括自然美、藝術美、人格美、理想美、信念美。
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五大模塊,如表1所示。核心設計在于將學生放入“江南水鄉”這一大劇本中,布置“沉浸式”任務,引導學生用藝術表現形式,去分解課堂知識點,培養學生對于江南自然美、藝術美的感悟,對江南人格美的追求和對理想美、信念美的堅守,完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2 課程“沉浸式”教學與實施
2.1 “沉浸式”扮演角色的條件與資源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位于浙江省嘉興市,而嘉興正屬于“江南”。在教學的五個重要模塊中,嘉興市內都有豐富的調研資源或者調研條件,如表2所示。同時,“江南地區”便捷的公共交通設施,使得學生的出行更加容易,從而更好地完成與課程有關的實踐活動。
除學生團隊調研之外,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支持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包括先進的教學設施、圖書館的線上線下資源,以及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和嘉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聯袂打造的“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學院”(后簡稱“非遺學院”)等,都為課程提供了幫助。
2.2 自然美:“古鎮-畫畫吾鎮”教學與實施
繪畫可以讓學生對客觀現實結構、空間與形體有更明確的認知。古鎮教學以“實戰烏鎮”為主。烏鎮有園林民居、小橋流水、茶館勾欄,更是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舉辦地,其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重要拓展知識點。
課程由教師帶領學生通過視頻進入到“江南古鎮的世界”,激活“沉浸式”居民的感覺。以“我的家在古鎮”為主題,要求學生分組進行“江南六大古鎮”資料的自主調研,將調研結果匯報分享。給學生一周的課后時間,為“古鎮畫像”,仔細品味古鎮的“自然美”?!爱嬒瘛边^程中,不僅要剖析古鎮的空間布局、建筑特色和文化風尚,解讀古鎮的歷史與發展,同時必須包含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為做好新時代古鎮的“講述者”做準備。無特殊情況,課程教師團隊會帶領學生團隊統一去“沉浸式”體驗。
2.3 藝術美:“園林-廠牌之戰”教學與實施
江南建筑園林作為我國古典園林的杰出代表,以其建筑風格中別樣的亭臺樓閣、幽雅的綠植林蔭等對我國人民的自然觀、人生觀具有較為獨特的折射作用[2]。江南私家園林以其詩情畫意、幽雅質樸的特點著稱,它們師法自然,實現了居游合一的和諧境界,不僅是綜合的藝術品,而且在眾多私家園林中享有極高的聲譽,聞名遐邇。教學任務以“私家園林 廠牌燃戰”為主題,分組從滄浪亭、獅子林、留園、拙政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退思園七大私家園林中挑選“廠牌”,學生小組作為廠牌主理人,深入分析園林“筑山、理水、植物、建筑、書畫”五大構成要素,并制作成幻燈片演示文稿,進行一對一匯報,匯報完畢后小組以外的同學進行投票排名。“私家園林 廠牌燃戰”的任務形式,結合流行話題,用火藥味十足的競賽模式引導學生更好地對園林知識進行二次加工和記憶,為做好園林的“講述者”做準備。
2.4 人格美:“藏書-角色扮演”教學與實施
明清時期,江南藏書樓規模普遍擴大,藏書事業迅猛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藏書學術研究逐漸活躍,學術成果斐然,有遠見卓識的藏書大家輩出。藏書家們嗜書如命的藏書精神,世代相傳的恪守精神,愛書以德的開放精神和崇文尚學的好讀精神,值得學生去“沉浸式”體悟。
學生通過“沉浸式”扮演藏書家本人,剖析藏書家所在的歷史背景,解讀藏書家的性格與精神,并最后通過戲劇表演的形式“入戲”,形成對江南私家藏書樓和藏書家的深刻認識?!安貢野缪荨被顒有枰鼡Q妝容和服飾,并設計劇本表演。需將視頻故事拍攝下來,后期在課堂上進行匯報討論,還需在網絡傳播發表,真正在課堂上做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表現形式的傳承與創新。
2.5 理想美:“非遺-我的攤位”教學與實施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省工作時期,提出不能造成文脈斷裂的要求,推動永昆(永嘉昆曲)的保護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計劃之中、促成“中國越劇藝術節”成功舉辦、推動建成龍泉青瓷博物館、倡導弘揚大禹精神,動員全社會共同傳承和保護中華文化[3]。非遺具有民族民間特性,有較高的歷史、科學、文化和社會價值,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的活的顯現[4]。在非遺板塊,理論部分側重非遺技藝的介紹,而“沉浸式”扮演角色部分,需要學生設身處地從非遺傳承人出發,去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非遺攤位”,去深刻體會非遺傳承過程中的“理想美”。
2.6 信念美:“名人-TA的故事”教學與實施
歷史文化名人因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重大貢獻,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民族的價值觀,他們的行為和作品,是特定歷史時期文化構建的重要部分[5]。江南地區文化名人輩出,科學、文學、繪畫等領域歷朝歷代涌現無數,嘉興也是如此,有晚清大儒沈曾植、國學大師王國維、文壇巨匠茅盾、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漫畫家豐子愷和張樂平、藝術奇才李叔同……
此次任務聚焦名人身上的“信念美”,布置學生分組探訪王國維、豐子愷等名人故居,用故居導游的方式,去講述“TA的故事”?!靶拍蠲馈钡慕逃龖墙櫴降模ㄟ^“TA的故事”的講解,一方面在課程尾聲查驗旅游專業同學的導游講解能力,另一方面讓大學生“沉浸式”感受名人的人生軌跡、家國情懷、事業追求和理想信念,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 成效:“沉浸式”角色扮演的美育價值
學生在江南劇本中的“沉浸式”角色,主要分為講述者、理想者、奮斗者三類,所有的任務最終都指向將學生培養成為傳播美、學習美、追求美的優秀青年人才。
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就是對“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守和確信[6]。江南水鄉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脈絡之一,傳播交流能力是檢驗美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園林-廠牌之戰”里面,“拙政園no.1”小組從布局主題講到黃山假石,從雪香云蔚亭談到曼陀羅花館,匯報精巧,視覺獨特,辯論出彩,獲得了小組排名的最高分。在“非遺-我的攤位”中,學生小組采訪非遺傳承人錢利淮,獲得了非遺傳承人與國際大牌聯手合作的背后故事,從“村里的傳承人”“創新重塑竹編”“走進國際視野”三個角度切入報道,獲得了非遺傳承人的認可,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無界——錢利淮竹編作品展”在嘉興職業技術學院非遺展廳的成功舉辦。課程活動之后,學生都會在抖音、小紅書等自媒體平臺發布自己的作品,用自己的力量去講好江南水鄉的故事。
4 結語
“江南水鄉文化概論”課程將江南水鄉文化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地轉換為一個大“劇本”的概念,整合江南美育資源,在教學內容中融入繪畫、視頻、表演、設計等藝術表現形式,用“沉浸式”的審美實踐,調動學生的創造性與能動性,將學生培養成為江南文化的講述者、既有德行又有才華的理想追求者和敢于追夢的奮斗者??傮w課程設計具有美育意識,教學內容具備創新性,尤其是在教學與實施層面具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可以為文化類課程與專業性課程的結合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p>
引用
[1]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N].人民日報,2016-05-19(2).
[2] 呂維洪.江南建筑園林的文化鑲嵌及其表現——評《江南建筑與園林文化》[J].世界林業研究,2020,33(5):125.
[3] 魏崇輝,王悅.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學術闡發與政治建構[J].統一戰線學研究,2024,8(1):65-78.
[4] 顧金孚.江南水鄉文化概論[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2:75.
[5] 趙天寶.歷史文化名人在南寧地方教育發展中的功用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7(4):185-188.
[6] 宋偉.高校堅定青年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探析[J].漢字文化,2021(20):171-172.
本文系浙江省學校藝術教育協會2024年度美育專項課題“基于‘江南’劇本‘沉浸式’扮演好角色——《江南水鄉文化概論》美育課程設計”(zyj20240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萬麗唯(1996—),女,浙江嘉興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嘉興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