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喬政(1990— ),男,漢族,遼寧錦州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安全監督、教育培訓。
摘要:火力發電廠的運行環境復雜且具有高度挑戰性,尤其是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由于廠區內部設備密集,存放著大量易燃物質,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將迅速蔓延,難以控制。因此,研究火力發電廠的消防安全管理及風險控制措施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概述了火力發電廠消防的特點和配置要求,分析了發電設備故障率高和設備損壞嚴重等主要風險,提出了加強消防硬件設施配置、構建完善的風險識別體系、加強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定期開展消防巡檢工作、重點檢查廠區高危場所以及提升員工消防安全與風險控制意識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旨在為火力發電廠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統的消防安全管理指導。
關鍵詞:火力發電廠;消防安全;風險控制;管理措施
引言
火力發電作為電力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穩定運行直接關系國家能源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然而,火力發電廠屬于高度復雜且潛在風險較大的工業設施,其消防安全管理及風險控制成為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作為特殊行業,火力發電廠須遵循國家能源局及地方電力監管部門制定的相關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如《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詳細規定火力發電廠的消防設計、設備配置、日常維護、應急響應等方面的具體要求[1]。近年來,國內外多起火電廠火災事故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嚴重威脅人員生命安全和生態環境。因此,迫切要求火力發電廠管理人員加強對消防安全管理及風險控制的研究與實踐,確保火力發電廠安全穩定運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
一、火力發電廠消防概述
火力發電廠作為能源轉換的重要基地,其運行環境具有顯著的特點,直接決定了消防安全的復雜性和挑戰性。火力發電廠通常擁有大規模的燃料儲存區域,如煤場、油罐區等區域存放著大量易燃物質,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將迅速蔓延,難以控制。同時,發電廠內部設備密集,高溫高壓的蒸汽管道、電氣線路錯綜復雜,增加了火災發生的可能性,也給滅火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2]。此外,火力發電廠往往24小時不間斷運行,人員流動頻繁,這也對消防安全管理和應急響應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消防配置方面,火力發電廠必須遵循嚴格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根據《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發電廠應配備完善的消防系統,包括消防水源、消防泵房、消防管網、消防栓、滅火器等基礎設施。同時,針對特定的火災風險區域,如鍋爐房、汽機房、變壓器室等,還需要設置氣體滅火系統、泡沫滅火系統等專門的自動滅火系統。發電廠還應配備專業的消防隊伍和應急救援設備,確保在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有效控制火勢,保護人員和設備安全。
二、火力發電廠消防安全管理中面臨的主要風險
(一)發電設備故障率高
發電設備是火力發電廠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中鍋爐、汽輪機、發電機等關鍵設備在高溫、高壓、高速運轉的環境下長期運行,容易出現各種故障,不僅影響電力生產的穩定性和效率,還可能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發電設備故障的主要原因包括設備老化、維護不足、操作不當等。設備老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的材料性能會逐漸下降,導致設備易損件磨損、腐蝕等問題;維護不足可能導致設備隱患未能被及時發現和修復,進而引發更嚴重的故障;操作不當可能直接導致設備損壞或火災事故[3]。發電設備故障對消防安全管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故障可能導致設備局部過熱,引發火災;二是故障可能導致設備停運,影響消防系統的正常運行,如消防水泵、噴淋系統等。發電設備故障率高還帶來了一系列潛在的消防安全隱患,如設備故障容易導致燃油、潤滑油等易燃物質泄漏,形成火災隱患,還可能破壞防火分隔,使火災蔓延至其他區域。
(二)發電設備損壞嚴重
發電設備損壞嚴重是火力發電廠面臨的另一個主要風險,主要原因包括自然災害、人為破壞、設備質量問題等。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導致設備嚴重損壞;人為破壞如惡意攻擊、操作失誤等也可能導致設備損壞;設備質量問題可能由于制造缺陷或材料問題導致設備在運行中損壞。發電設備損壞嚴重會帶來一系列潛在的消防安全隱患,如消防系統失效、消防水源中斷、消防泵損壞等,使易燃物質暴露,增加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同時,設備損壞導致的火災還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如導致其他設備故障或損壞,進一步擴大火災范圍。
三、火力發電廠消防安全管理及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加強消防硬件設施配置
加強消防硬件設施配置是提升火力發電廠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第一步,也是最為基礎的一步。首先,要更新和升級消防設施。定期檢查并更新滅火系統,包括噴水滅火系統、泡沫滅火系統和氣體滅火系統,確保這些系統的管道、噴頭、儲水罐等設備處于良好狀態,能夠在火災發生時迅速啟動并有效滅火;安裝先進的火災報警系統,包括煙霧探測器、溫度感應器和火焰探測器,布置在發電廠的各個關鍵區域,確保火災發生時能夠迅速報警;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如滅火器、消防栓、消防水帶、呼吸器等,并定期檢查其有效性,針對油庫、氫站等特殊區域應配置專用的消防器材[4]。其次,優化消防水源和消防通道。確保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和消防管網等消防水源設施完好,水量充足,能夠滿足火災撲救需要;保持消防通道暢通無阻,確保消防車輛和人員能夠迅速到達火災現場;針對容易被堵塞的通道,應設置明顯的標識和警示牌。最后,采用先進的消防技術。引入智能消防系統,應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消防設備的遠程監控和智能化管理,可以在火災發生前進行預警,減少火災發生概率;利用無人機進行定期巡檢,特別是對于高空和難以到達的區域,無人機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火災隱患。
(二)構建完善的風險識別體系
風險識別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環節。只有構建完善的風險識別體系,才能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的火災隱患,從而有效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第一,建立風險識別機制。定期對火力發電廠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包括設備狀態、操作流程、環境因素等,通過風險評估確定火災風險等級和重點防控區域;建立隱患排查制度,鼓勵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和報告潛在的火災隱患,對于發現的隱患應及時進行整改和反饋。第二,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進行風險監測。利用在線監測系統對火力發電廠關鍵設備的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異常,系統應立即報警;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技術,對火力發電廠的歷史火災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找出火災發生的規律和趨勢,為風險識別提供科學依據[5]。第三,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建立基于風險評估和監測數據的火災預警模型,通過模型預測火災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范圍;制定預警響應機制,一旦預警系統發出火災預警,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進行火災撲救和人員疏散。
(三)加強消防設施維護管理
消防設施的維護管理是確保其長期有效運行的關鍵。只有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維護和保養,才能確保其在火災發生時能夠正常發揮作用。因此,必須制定詳細的消防設施維護計劃,包括維護周期、維護內容、維護責任人等,每一項消防設施都有明確的維護時間和責任人。建立消防設施維護記錄檔案,記錄每一次維護的時間、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等,為后續維護提供參考和依據。每日對消防設施進行日常檢查,確保其處于良好狀態,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修復或更換。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全面檢測,包括滅火系統、火災報警系統、消防器材等,由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并出具檢測報告。此外,要定期對消防設施維護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包括消防設施的工作原理、維護方法、故障處理等,提高其專業水平和維護能力[6]。對維護人員進行定期考核和認證,確保其具備從事消防設施維護工作的資質和能力。與專業的消防檢測和維護機構合作,建立長期的技術咨詢與服務關系,定期對消防設施進行專業檢測和維護,對于消防設施維護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可以及時得到專業機構的支持和幫助。
(四)定期開展消防巡檢工作
消防巡檢是預防和發現火災隱患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據火力發電廠的生產特點和消防設施的分布,制定詳細的消防巡檢計劃。計劃應包括巡檢的頻率、巡檢的路線、巡檢的內容以及巡檢人員的職責等,確保巡檢工作能夠覆蓋到廠區的每一個角落,不遺漏任何潛在的火災隱患。組建由消防專業人員和熟悉廠區環境的員工組成巡檢團隊,團隊成員應接受專業的消防培訓,具備識別火災隱患和處理初期火災的能力,同時巡檢團隊應定期進行輪換,以避免因長時間從事同一工作而產生疏忽和懈怠。
按照巡檢計劃,巡檢團隊應定期對廠區的消防設施、消防通道、疏散指示標志等進行檢查。同時,應檢查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使用情況以及電氣設備的安全狀況。在巡檢過程中,詳細記錄發現的問題和隱患,并及時上報給相關部門進行整改。對于巡檢中發現的問題和隱患,應建立跟蹤整改機制,責令相關部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改工作,并將整改結果反饋給巡檢團隊,巡檢團隊應對整改情況進行復核,確保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此外,還可以引入無人機、紅外熱成像儀等現代技術手段輔助消防巡檢工作,幫助巡檢人員更加快速、準確地發現潛在的火災隱患,提高巡檢的效率和準確性。
(五)重點檢查廠區高危場所
火力發電廠中燃油庫、氫氣站、變壓器室等高危場所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應將這些高危場所作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對象,進行更加嚴格和細致的檢查。對火力發電廠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識別出具有易燃易爆物品集中、電氣設備密集、人員流動頻繁等特點的存在較高火災風險的高危場所。針對每個高危場所,制定專項的消防安全檢查方案,包括檢查的內容、方法、頻率以及負責人員等,確保檢查工作能夠覆蓋到高危場所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環節。按照專項檢查方案,對高危場所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嚴格檢查,包括消防設施的配備和使用情況、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和存放情況、電氣設備的安全狀況以及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和操作規范等。
(六)提升員工的消防安全與風險控制意識
員工是火力發電廠消防安全管理的主體,他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風險控制能力直接關系廠區的消防安全水平。因此,要定期對員工進行消防安全培訓,使他們了解火災的危害性、掌握基本的滅火技能和逃生方法,培訓內容應包括消防法律法規、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火災的預防措施以及應急預案等;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消防演練,模擬火災場景,讓員工在實戰中提升應對火災的能力;演練結束后應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演練方案進行改進和完善;建立消防安全與風險控制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對于在消防安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員工,應給予表彰和獎勵,以激發全體員工參與消防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利用廠區內的宣傳欄、電子屏幕等媒介,定期發布消防安全知識和風險提示。同時,可以組織消防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增強員工對消防安全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將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員工身上,明確他們的消防安全職責和任務。
結語
綜上所述,火力發電廠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設備、環境、人員等多個因素。通過加強消防硬件設施配置、構建完善的風險識別體系、加強消防設施維護管理、定期開展消防巡檢工作、重點檢查廠區高危場所以及提升員工消防安全與風險控制意識,可以有效減少火災風險,保障火力發電廠安全運行。因此,火力發電廠應繼續探索和實踐更加先進和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方法和技術,不斷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塔拉,蘇擘,額爾敦畢力格,等.電力工程總圖布置中消防設計常見問題分析[J].電力勘測設計,2022(10):31-36.
[2]胡正勛,郭三霞,曾小飛,等.火力發電廠氨水罐區消防系統設計[J].價值工程,2023,42(01):98-100.
[3]郭景輝.火力發電廠消防系統運行管理措施[J].大眾用電,2021,36(07):86-87.
[4]彭勃.火力發電廠磨煤機順序控制系統設計與應用[D].廣西大學,2020.
[5]楊波.關于火力發電廠消防安全管理分析及風險控制措施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22,8(20):11-13.
[6]王奕,劉紅學,何坤娟.火力發電廠消防安全管理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3,9(0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