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已經意識到特殊兒童教育的重要形式,對特殊兒童的教育重視度不斷提升。從目前階段來看,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對特殊兒童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能夠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使兒童的動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整體的教學成果并不顯著。將繪本閱讀融入特殊兒童的教學活動中,能夠豐富特殊兒童的教學內容與形式,為特殊兒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特殊兒童的參與興趣,鍛煉特殊兒童的動手能力。基于此情況,本文將從現階段的特殊兒童教學現狀出發,對繪本閱讀助推特殊兒童動手能力提升進行探索,并給出具體的實施策略,希望給廣大的特殊兒童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一、繪本閱讀融入特殊兒童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兒童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大部分兒童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兒童,使兒童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利于思維能力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模式與特殊兒童的特點不相符合,無法滿足特殊兒童的學習需求與發展需要。將繪本閱讀融入特殊兒童的教育活動中,能夠通過精美的圖片與簡短的文字調動兒童的探索欲望,使兒童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與思考,鍛煉探索能力。同時,在生動圖片的引導下,兒童能夠對繪本描繪的情境進行想象,有助于鍛煉想象力,增強核心素養。在實踐的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兒童能夠對繪本中的情境進行想象,降低學習難度,培養學習興趣。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兒童對繪本故事進行改編,鍛煉創造力,培養動手能力,有助于兒童對繪本中的內容產生深層次的理解,這對于特殊兒童的教育活動具有積極的影響。
(二)有助于提升特殊兒童的閱讀能力
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之間存在較大的不同。兒童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兒童之間的差異性,為特殊兒童構建符合實際的教學活動。將繪本閱讀引入特殊兒童教育活動中,可以通過繪本讓兒童對其進行模仿,將自身導入故事中,成為主人公,深入感受故事情感,理解作品內涵。兒童能夠學習主人公的認知與觀點,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思想,不斷規范言行,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繪本閱讀與普通的課本閱讀不同,對特殊兒童而言更具吸引力,能夠使兒童深度學習作品內容,加強知識理解程度,更好地開展閱讀活動,培養閱讀能力。
二、繪本閱讀助推特殊兒童動手能力提升的實施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豐富兒童閱讀形式與內容
在我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已經將其運用到各行各業中,信息技術無疑給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信息技術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很多教師將其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兒童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為兒童設計豐富的閱讀形式與內容,提升兒童的閱讀興趣,調動兒童的積極性。特殊兒童與教師的交流方式較為特別,語言不是交流的唯一方式。對于語言能力或聽力較為低下的兒童,教師需要運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當下的需求。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兒童的不同需求,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設計繪本閱讀活動,使兒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增強閱讀效率與質量。
例如,《我的情緒小怪獸》主要圍繞一只由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和黑色混合而成的小怪獸展開,它感覺非常糟糕和混亂,就去向朋友求助。朋友告訴它應該先把各種顏色的情緒分開,于是它就變成了不同顏色的小怪獸。黃色代表快樂,藍色代表憂傷,紅色代表憤怒,綠色代表平靜,黑色代表害怕。故事的結尾,小怪獸變成了粉紅色,代表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兒童播放黃色、藍色、紅色、綠色、黑色幾種顏色的圖片,吸引兒童的注意力,讓兒童直觀地感受顏色,激發閱讀興趣,參與繪本閱讀。隨后,教師可以為兒童創設獨立思考的空間,引導兒童將自己喜歡的小怪獸畫出來,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創造力。
(二)增強教師與兒童的互動,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
兒童處于喜歡被關注的時期,教師的互動能夠培養兒童的學習自信心,使兒童更加自主地參與活動。尤其對于特殊兒童來說,他們大部分習慣獨自行動,不適應與他人交流,容易性格孤僻,對未來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在此情況下,需要教師對不同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進行掌握,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引導其轉變想法,主動交流,融入社會生活。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互動性,設計合理的引導問題,活躍特殊兒童的思維,讓他們在任務的驅動下與他人溝通,培養綜合素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繪本內容構建具有引導性的互動課堂,打開兒童的心扉,促進兒童未來的良好發展。
例如,《海底的秘密》繪本故事講述了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少年在海邊撿到了一臺古老的水下照相機,他把相機里的膠卷沖印了出來,看到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相片,有在海龜背上的城市、會移動的海星島嶼、坐在沙發上看書的章魚等。通過印好的照片他發現,這架相機已經借助大海的潮汐漂流,輾轉流傳于十一位少年之手,每個少年都手舉前一個傳遞者的照片,拍下一張新的照片,以便將信息傳遞給下一個撿到相機的人。看懂這些后,少年也按照前人的方法拍下一張照片,將照相機拋回大海。照相機輾轉漂流,最終又來到岸邊一個女孩子的面前。教師通過對整體故事的分析,結合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引導兒童對繪本內容進行思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提出問題:“少年在海邊撿到的水下照相機都有哪些照片呢?”兒童A:“有在海龜背上的城市。”兒童B:“會移動的海星島嶼。”兒童C:“坐在沙發上看書的章魚。”教師:“這架相機輾轉流傳于幾個少年之手呢?”兒童:“十一位少年之手。”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讓特殊兒童對故事內容進行梳理,加深對作品的印象,提升認知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在提出問題后,教師需要給兒童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不能夠操之過急,影響繪本閱讀的整體效果。最后,教師可以引導特殊兒童將故事的內容進行改編,鍛煉創新能力,提升動手能力,進而增強綜合素養。
(三)轉變教學思想,給予閱讀指導
在傳統的繪本閱讀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以自身為主體,未能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樣容易使兒童對教師產生過度依賴,不符合現在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想,優化教學內容與形式,設計符合特殊兒童實際需求的針對性繪本閱讀活動,促進特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不能夠過度對兒童進行指導,使兒童失去獨立思考的空間,導致兒童的思維得不到良好鍛煉,影響閱讀效果。教師需要對指導策略進行探索,根據實際情況展開閱讀指導,讓特殊兒童在順利完成繪本閱讀的同時鍛煉思維能力,滿足閱讀需求,提升學習質量。此外,在對繪本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特殊兒童的視角出發,避免出現內容過于困難或簡單的情況,打擊兒童的閱讀熱情,造成閱讀效果不佳的情況。同時,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學習情況調整閱讀內容,達到提升特殊兒童動手能力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特殊兒童的情況選擇《猜猜我有多愛你》。此繪本講述的是一只小兔子和一只大兔子在睡覺前攀比自己有多愛對方的故事。小兔子用各種身體動作和看不見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愛,但大兔子的愛總是比小兔子更多。整個作品充溢著愛的氣氛和快樂的童趣。通過開展這樣的繪本閱讀,能夠讓特殊兒童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此外,特殊兒童文字積累較少,可能不能夠順利開展閱讀活動,教師需要提供適當指導。在兒童閱讀此繪本后,教師可以組織“為父母做一件事”的主題活動,引導兒童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回饋父母的愛,鍛煉動手能力,培養感恩意識,增強核心素養。
(四)運用良好的語言,培養兒童動手意識
在普通兒童的繪本教育過程中,教師通常運用自主閱讀或合作閱讀的方式,引導兒童展開學習。然而,大部分特殊兒童由于生理缺陷而缺乏學習的自信心,不愿意參與繪本閱讀,給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在此情況下,教師需要給予特殊兒童更多的關注與激勵,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開展自主閱讀,提升參與度。在剛開始閱讀時,特殊兒童較為吃力,教學成果不夠明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閱讀興趣會越來越高,閱讀質量不斷提升。教師需要運用良好的語言對特殊兒童進行激勵,讓他們能夠感受閱讀樂趣,提升閱讀積極性,增強閱讀成果。
例如,繪本《彩虹色的花》講述早春的一天,雪還沒有化掉,在原野上突然綻放了一朵彩虹色的花。它十分高興,愿意跟每個人分享自己的快樂。每次路過它身旁的都是善良可愛的小家伙,彩虹色的花總是很熱情地幫助它們,慷慨地把花瓣送給需要的人。隨著季節的變換,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掩蓋在白茫茫的雪地下。雖然它離開了,可是它的希望和夢想還在繼續。當春天來到時,新的花朵又在陽光下綻放開來。在特殊兒童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語言激勵,如“你今天閱讀得又快又準確”“你閱讀得很認真”“你比昨天閱讀得仔細了很多”等,讓他們自主參與閱讀。閱讀后,教師可以引導特殊兒童將故事講述出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加深對作品的記憶,理解“花朵”代表的含義。《彩虹色的花》的中心思想對特殊兒童的心理具有積極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其心理素養。教師還可以激勵特殊兒童將繪本中的花朵畫出來,鍛煉想象力,提升動手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事業進一步改革的背景下,兒童教育的手段不斷增加,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思路。教育工作者需要認識到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之間的差異性,對特殊兒童的教學方式進行針對性探究,為特殊兒童構建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活動,激發其學習積極性,鍛煉其動手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將繪本閱讀運用到特殊兒童教學活動中,不僅能夠鍛煉兒童的思維能力,還對特殊兒童動手能力提升具有推動作用,教師需要充分發揮繪本閱讀的價值。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特殊教育學校智障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研究”(課題號:GS〔2022〕GHB0358)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