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了讓兒童在戶外自主實踐中收獲更多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筆者特此開展中班項目活動“趣玩沙水”,以期深度推進兒童綜合能力培養(yǎng),促進幼兒全面成長發(fā)展,為幼兒教育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提供借鑒參考。在此次活動中,繪本作為一種重要的媒介,發(fā)揮著不小的作用。
一、經驗緣起,繪本導入
幼兒都喜歡玩沙、玩水。在固體和液體的轉化之間,他們體會著物體形態(tài)的轉換與運動,感受到自然科學的魅力,領略到人和自然和諧有趣的互動。與此同時,幼兒喜歡在閱讀區(qū)中自由瀏覽繪本。如果說玩沙、玩水代表著幼兒在實踐中產生的直接經驗,繪本閱讀便見證著幼兒間接經驗的生發(fā)和維持。兩種經驗互相影響、支撐,在適當的時機還能互相轉換和啟發(fā)。
基于這樣的課程目標,中班項目活動“趣玩沙水”應運而生。中班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據了解,他們喜歡《沙漠中的水公主》《卡布的金色沙灘》《奇妙的沙子》《水滴的故事》等和沙地、水域有關的繪本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例外都與沙、水兩種自然元素息息相關,側面印證著幼兒對這兩種元素強烈的科學探究欲和好奇心。
一次閱讀中,琪琪向班級同學自豪地分享著她讀過幾遍的《沙漠中的水公主》:“你們知道嗎?沙漠里住著一位吉吉公主,她需要每天去取水。路上又累又餓,需要停下來在大大的乳木果樹下休息。媽媽幫她把水煮沸,干凈了才能喝。就這樣一天、一個月、一年過去了。但我們每天都可以玩到沙子,喝到好喝的水!”很多同伴都被這個故事打動了,紛紛開始思考節(jié)約資源和合理利用沙子、水的事宜。在濃厚的思辨氛圍下,教師及時抓住教育契機設計課程,通過繪本進行導入:“聽說最近小朋友們喜歡讀一本叫作《沙漠中的水公主》的繪本,老師看到大家在沙水區(qū)玩得不亦樂乎,還有人扮演水公主,大家知道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嗎?”以此激發(fā)幼兒對沙、水的保護欲和探索欲,在情感上給予幼兒合理妥善利用資源開展活動的動力和信心,支撐整個活動的開展。
二、經驗追溯,趣憶趣想
教師合理調動幼兒的各方面經驗,以問題導入法進行靈感啟迪和經驗追溯,幫助幼兒構想游戲玩法。
問題1:你讀過哪些和沙子、水有關的繪本?(《沙啦沙啦》《變成珍珠的沙子》《神奇的沙子》《水的故事》)
問題2:根據這些繪本,你想到了哪些沙子、水的玩法?(構建城堡、沙子大戰(zhàn)、沙水混合游戲、沙水玩具制作、沙水接力賽)
問題3:在你的想象中,沙子、水還能怎么玩?(尋寶游戲、沙子保齡球、沙子繪本制作、沙子裝飾品設計)
在教師的啟迪下,幼兒充分調動直接經驗、間接經驗和想象力,盡可能開動腦筋,思考沙子、水的游戲妙用,并將自身的想法繪制成小型繪本。東東制作繪本《沙子躲貓貓》,畫面中幾個小朋友將沙子制作成梳子、茶壺、杯子和漏斗,它們有著憨態(tài)可掬、活靈活現的神態(tài),藏在和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地方,等待有心人發(fā)現。小米制作繪本《有水參加的沙子大戰(zhàn)》,畫面中幾個隊伍把沙子穿在身上當作盔甲,沙子和水匯集成了充滿童真童趣的物件:沙子飄帶、水泡、沙雨、沙雹。壯壯制作繪本《每一次都不同的沙子保齡球》,畫面中保齡球里裝滿了不同比例的沙子和水,地滾球的質地也各有不同,游戲難度因此不同。有的人氣定神閑,有的人一臉愁容,讀者可以從不同人的表情中推斷他們手里拿的球、需要推的球的質量情況。在趣味繪本設計中,他們把對沙子和水的游戲構想充分表露了出來,精彩紛呈,極具創(chuàng)造力。
三、經驗歸納,現實反思
經歷了繪本啟迪、經驗賦予和具體聯(lián)想,幼兒立即將想法轉換為行動。他們將幼兒園中提供的各種玩具進行收集和整理,在抽屜上用繪本的形式張貼告示牌,以便區(qū)分自己的和別人的器具,包括鏟子、木筒、岔子、釘耙、花灑、水桶、水管、木棒等。他們集體制定了具體規(guī)則,明確公認的游戲事宜,如穿著雨靴進入沙地、不可將沙子對著別人眼睛拋撒、不可爭搶打鬧、確保每個同伴都有自己的職責、游戲結束后一起負責清理現場等。在具體探討中,他們對經驗進行了反思,懂得經驗需要被合理發(fā)掘和利用,才能轉化為實踐智慧,為實際游戲和學習做好準備。
進一步地,他們對各種經驗做出了現實規(guī)則制定,提升了經驗總結、升華、聯(lián)系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構建城堡時不可加入太多水,以免固體流失,形狀潰敗;對抗類游戲中要保護好自己和同伴的臉,尤其是眼睛、嘴巴、鼻子、耳朵等部位,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對壘,并尊崇游戲精神;玩具制作中可以參照繪本的想象,結合現實情況進行改良;沙水接力賽中要平衡好接力速度、接力質量的尺度;尋寶游戲要結合繪本和生活經驗,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沙子保齡球游戲中要不斷試驗,追求可玩性;相關繪本和飾品制作中要以美觀大方為審美依據,并兼具實用性;在對繪本進行還原的過程中,要考慮現實的可行性,區(qū)分虛擬創(chuàng)意和生活創(chuàng)意。
四、經驗獲取,自主實踐
經驗的獲取是個辯證提升的過程,在經歷了經驗儲備、回憶、反思三個階段后,幼兒需要在全新的經驗場域里開啟新的經驗任務,獲得獨特的經驗能力。一切根源皆為以興趣為驅動力的自主實踐。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自主組成三個隊伍,即傳統(tǒng)游戲隊、創(chuàng)新游戲隊、繪本印證隊。
在傳統(tǒng)游戲隊中,幼兒主要進行的是傳統(tǒng)的沙水游戲,著力于提升實踐經驗,如動手操作、沙水處理、道具制作等,強調穩(wěn)扎穩(wěn)打,提升勞動能力和應急能力。例如,通過構建城堡,小玲明白了之前自由活動時間中的構建活動趨于隨意、散漫,對沙子的結構、顆粒(大顆粒、小顆粒)、質感、沙與水之間的調和比例等把握不準,構建的成果往往在造型準確性、美觀性、實用性上有所不足。她進行了反復調整,終于制作出具有相應優(yōu)勢的城堡:在準確性維度上,現實的城堡一般注重根基的平穩(wěn)結實,那么在實際制作中線條的硬朗流暢、整體高度的平衡、造型的穩(wěn)定性格外重要,需要在堆疊時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馬虎,力求用更堅固的沙子和固定方法進行制作;在美觀性維度上,繪本《變成珍珠的沙子》《神奇的沙子》中沙子具有珍珠等不同的造型,強調想象力,她便以繪本閱讀經驗為參照,運用形狀歸類思維,思考生活中物體的不同形狀,將沙子按照特定的形狀進行設計,如圓柱體的玻璃罐和水瓶、正方體的魔方、長方體的電腦主機、圓錐體的蛋糕制作器具,并將其任意組合搭配,以豐富、協(xié)調為美;在實用性上,沙水城堡雖然是玩具,但也可以作為戲劇表演游戲的道具、動物暫時的棲居地、固定玩耍的住所、儲存物件的處所等,她分別為了不同的目的特意制作城堡,強調情境性、動物的宜居性、玩耍的靈活性和儲存的方便性,取得了同伴的認同。由此可見,在傳統(tǒng)沙水游戲中,經驗的獲取建立在對生活資料(生活經驗、生活常識、繪本材料)的深度思考和實踐應用上。
在創(chuàng)新游戲隊中,幼兒主要對傳統(tǒng)游戲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如尋寶游戲、沙子保齡球、沙水接力賽等,致力于開拓出新的沙水玩法,以舊經驗為基礎創(chuàng)造出新經驗,不破不立,破釜沉舟,最大限度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建立獨屬于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升生活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在沙水尋寶游戲中,宇宇小組將沙子和水混合成各種器具,并制作繪本藏寶圖,供樂樂小組進行探寶游戲。宇宇的組員獨具匠心,打破尋常思路,制作出載有不同質量的水的沙球、不同稀松程度的沙包、沙子健身器材、沙和水絕妙混合的生日蛋糕等器具,有些玩具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這充分展現了幼兒對生活絕佳的觀察力、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開啟全新經驗的求索品質。樂樂的組員在探究尋寶過程中積極配合,調動生活經驗和各自的想象力,將知識經驗、閱讀經驗和交友經驗相結合,依據對沙水知識的了解、對繪本相關知識的了解、對同伴性格和興趣的了解,在學習旅途中“反客為主”。雖然他們沒有找齊所有的寶藏,但對經驗的調動、想象和啟發(fā)不輸給宇宇的隊伍。由此可見,通過對沙水游戲的獨立創(chuàng)新,經驗的獲取以一種新舊結合、同伴啟發(fā)、技術革新的模式得到了全新升級。
在繪本印證隊中,幼兒需要對自己設計的以沙水為主題的繪本進行盡可能還原。在以想象力著稱的繪本中,他們的情節(jié)設計和編排都和現實情況有著明顯出入,降低了實際游戲的可行性。正是如此,才讓溯源過程有了趣味啟發(fā)和經驗開掘的最大價值,幼兒也能由此感受到將間接經驗、想象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實踐經驗的困難性、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從而迎難而上,提升困難解決能力、經驗調動能力和現實創(chuàng)造力。例如,為了還原繪本《沙子躲貓貓》中具體器具和環(huán)境融為一體的情節(jié),東東需要翻閱相關繪本和圖案資料,從梳子、茶壺、杯子、漏斗等器具的構造、色彩、密度、弧度等方面入手,進行實際復刻,還要研究物體和環(huán)境之間的各種關系,如協(xié)調式搭配、反差式搭配、色彩搭配、造型搭配等,最終他克服了困難,將用沙子制作的梳子、茶壺、杯子和漏斗分別放置在梳妝臺、茶幾、講臺和實驗室桌子上,并對環(huán)境中的燈光、布局等進行了相應處理,盡最大可能還原了繪本中神秘、有趣的氛圍。又如,為了還原繪本《有水參加的沙子大戰(zhàn)》,小米必須思考沙子和水之間的區(qū)別,了解繪本中沙子飄帶、水泡、沙雨、沙雹等都有著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特點,即兼具堅固性和流動性。小米觀看了很多介紹固體、氣體、液體的繪本素材和視頻,在教師和父母的點撥下對相關制作進行了解和嘗試,甚至自己想到通過加入不同比例的水,捏出來的面團粗細、口感、形狀、造型都不一樣,最終制作出了不同于一般流動性的沙子器具。再如,
為了還原繪本《每一次都不同的沙子保齡球》,壯壯學習工匠精神,先制作出保齡球、滾地球的雛形,再將沙子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混合,不斷試驗,最終設計出造型差別不大、儲水量差異較大的保齡球、滾地球。在同伴們玩耍時,教師精準捕捉他們生動的姿勢、表情、互動狀態(tài),發(fā)現竟然和繪本中呈現的狀態(tài)如出一轍,證明壯壯制作的成功和準確。由此可見,通過沙水游戲和繪本創(chuàng)作的結合,在一虛一實之間,幼兒可以獲得一種聯(lián)系虛擬意識和現實生活的獨特經驗,他們可以有更多主觀能動性,知曉人的想象都來源于一種對現實的超脫和渴望,從而通過實踐產生一種主觀經驗,即可以用行動讓想法成真或者讓實際情況更接近自己的想法。這種經驗對幼兒未來的生活是非常有益的,實際上是一種自主品格的有力體現,是對個體潛意識、能動性、自信心和成就感的確認和提升。
五、經驗升華,理論提煉
幼兒不具備太多抽象能力。盡管他們潛意識里可以大致知道通過相應的活動,自己收獲了怎樣的能力和品質。這種感知通常通過情緒、情感等進行傳遞,但仍是感性認識的產物。教師要將幼兒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通過幼兒聽得懂、感知得到的趣味方式,讓其將單純的游戲經驗拓展至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教師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總結。
一是打比方。幼兒是比喻修辭的高手,既是因為他們不具備太多詞匯量,而依靠直覺、感知覺的語言表達本來就是詩性的、充滿修辭意味的,也跟他們天性中自由馳騁、不拘一格的想象力有關。教師如果能使用兒童語言說理,對他們實際經驗的提升效果將更上一層樓。例如,在傳統(tǒng)游戲隊中,有的教師喜歡這樣說理:“我們實際的經驗提升依賴于我們真實的勞動,只有真實感受生活才能收獲獨屬于我們的經驗。”上述說理較為枯燥乏味,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不妨改變策略,這樣訴說:“經驗就像沙子,而我們的勞動就像水,要想沙子的形狀優(yōu)美,水的點綴怎么能少呢?同樣的道理,要是缺少沙子,沒有造型的水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嗎?”以水和沙子比喻實踐和經驗,吸引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思考意愿。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他們調和水、沙子比例構建城堡、保齡球等的經驗,他們會在腦海中將抽象的理論、經驗二者的關系瞬間形象化轉化為水、沙子的關系,產生形象理解、情緒記憶和知識印象。
二是重鼓勵。幼兒處于思維發(fā)展和情感發(fā)展的啟蒙階段,有時候道理在情感上易不易于接受,比道理本身的嚴謹、正確程度更重要。只有讓他們在情感上受到鼓舞和肯定,他們才樂于去傾聽和理解教師所講述的內容到底是什么。所以,在對幼兒進行適當批評時,句式不應該是直接而沒有回旋余地,而要將鼓勵放在前面,以成就感為推動劑,將他們進步的空間放在后面,如:“《沙子躲貓貓》的還原非常好,很多小朋友甚至都分不清真實的器具和你制作的沙子模型!如果東東小朋友可以在一些細節(jié),比如細微的弧線、直線上再下功夫,可能沒有人會發(fā)現那是假的東西呢!愿不愿意下次再嘗試一下呢?”這樣的講述讓幼兒愿意反思實際經驗的不足之處,在肯定自我的同時以一種正向的進步為動力,升華經驗,鼓舞斗志,積極進取。
六、結語
在本文的案例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和想象經驗的中班幼兒在教師的推動下,開展了趣味橫生的項目活動“趣玩沙水”。他們在此次戶外自主游戲中經歷了經驗的緣起、追溯、歸納、獲取和升華過程,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更加懂得如何調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