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明確強調了對學生的綜合全面培養與教育。在實際開展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與指導,促使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小學生認知還沒有發育成熟,在自身行為與社會價值出現沖突后將會產生一定的行為問題。如果不及時糾正,將會限制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教師應當運用與兒童興趣愛好和認知規律相符合的教育方式,如繪本教學。繪本中圖文并茂和精簡的語言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進而將現實情況與故事內容對比,將其中蘊藏的優秀品質內化在心中。
一、小學生嫉妒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學生自身原因
目前小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備受父母的寵愛,導致從小養成自我中心的性格品質。本身小學生的心理就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在學習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忽視他人的感受,存在較強的自負心理,難以通過理性的思維看待問題。一些學生在夸贊中長大,不愿意承認他人的優秀,認為自己才是最強的。
(二)學校教育原因
受應試教育影響,學校和教師將所有的教育重心都放在了文化課上,并沒有注重對學生心理方面的疏導,限制了學生個人素養和心理健康的發展。由于挫折教育、勞動教育的缺失,學生無法建立正確的自我。在日常班級管理或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和表揚缺少科學性與合理性,容易引起學生之間的嫉妒。許多學生在看到別人獲得獎勵與鑒賞后,并沒有與之進行對比,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而是嫉妒并且看不起那些比自己優秀的學生。學校教育忽視了對學生的關心與愛護,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導致這些在家庭備受寵愛的學生嫉妒心理有所加重。
(三)家庭原因
大部分小學生的家長工作都比較繁忙,將學生交給老人看管。老人的育兒觀念比較落后,平常過于驕縱學生,使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學生出現了嚴重的錯誤后,家長通過最直接粗暴的方式進行教育,使學生承受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挫折,進而逐漸形成嚴重的嫉妒心理。
二、嫉妒心理對小學生的消極影響
嫉妒心理將會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導致學生打亂生活和學習節奏,嚴重的還會產生心理方面的疾病,無法正常與伙伴交際與互動,出現故意破壞和攻擊他人的行為,給他人帶來一定的困擾。
(一)不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嫉妒心理其實就是用他人的優勢折磨自己,產生精神內耗,進而無法集中精力學習。這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將來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心理學家指出,在人類的所有情感中,嫉妒是危害性最強且最持久的一種心理。大部分嫉妒心理比較強的小學生將會變得心胸越來越狹窄,私心也比較嚴重,容易因為他人的成功導致情緒低落,每天生活在焦慮和憤恨中,對心理健康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嫉妒心理而影響身心發展的案例非常多。曾經一名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在精選班干部時落榜,逐漸產生了較強的嫉妒心理,性格發生轉變,越來越孤僻,不服從班干部的管理,最終成績明顯下降,成長受到了不利影響。
(二)影響小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
具有嫉妒心理的小學生會厭惡被人超越自己,甚至出現攻擊心理。小學生在校園的生活和學習中充滿了競爭,看到自己被別人逐漸超越后將會產生較強的怨恨心理。在嫉妒心的驅使下,學生將會離開比自己強的人,甚至破壞他人的成果。比如,一些學生因為別人比自己的學習好,故意將這名學生的書偷走,影響他人的學習,使其成績下滑,排到自己的后面。還有一些學生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認為自己比較強,不讓同伴與其他人玩耍,導致無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同學之間的關系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給他人造成嚴重危害
一些嫉妒心比較強的學生心胸越來越狹隘,為了破壞他人的成功做出違反道德的事情。比如,一名學生看到同學都買了山地自行車,自己因為家庭條件比較差無法購買,想要借同學的車來騎一騎,在遭到拒絕后故意將車胎的氣放掉。還有學生因為繼母喜歡同父異母的妹妹,在學校找人欺負妹妹,這些都是嫉妒心理造成的,使他人的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繪本對糾正小學生嫉妒心理的重要作用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門明確強調了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出發,實現對繪本教學資源的靈活運用,促使學生更好地代入故事情境,建立良好的自我認知,理解作品中的心理知識。在這一基礎上糾正學生的嫉妒心理,能夠保證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促使小學生情緒發展更加平穩
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和情緒管理的重要時期。只有在教師的科學有效輔導下,才能夠更好地糾正學生目前存在的嫉妒心理。如果將學生的情緒比喻成地形,教師應當探索有效的手段,讓學生的情緒從高原走到平原,實現繪本教學的主要目標。
在小學生階段最常見的情緒就是嫉妒。不管是哪一種情緒都存在低谷和高峰,通過繪本開展教學,將有效建立學生與故事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產生“我并不孤單”的心理。學生認為自己的狀態得到了他人的理解后,對應的情緒將會發生積極變化。
(二)促使小學生自我復原能力顯著提升
在閱讀繪本故事時,小學生將會經歷認同、凈化與領悟這三個心理發展階段。在經過長時間的心路歷程后,學生會認為自己找到了知音,根據故事情節的不斷發展將內心的負面情緒更好地宣泄出來。在這一基礎上,學生將會模仿和參考主人公解決問題的方法,聯系自身遇到的問題,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保證情緒修復能力顯著提升。
(三)促使小學生解決情緒能力穩步增強
繪本中包含許多小學生日常會遇到的、符合其發展規律的、與嫉妒心理相關的事件,將會傳授學生解決和處理事件的方法。教師應當選擇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義的繪本內容,促使兒童代入其中,調動積極的情緒,在學習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快樂,對應的負面情緒也能夠得到良好緩解。
四、巧用繪本糾正小學生嫉妒心理的有效策略
(一)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繪本,緩解兒童嫉妒心理
繪本包含豐富多彩的圖片,能夠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更好地調動小學生的閱讀熱情。利用繪本糾正小學生嫉妒心理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內容。小學生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差,但具備基本的閱讀能力,喜歡小動物的故事。教師可以根據上述心理規律選擇與嫉妒主題相符合的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感受故事的樂趣,進而緩解當前存在的嫉妒情緒。
比如,一個剛滿九歲的小女孩上學期從外地轉入本班,成績優異,善于表現自己,喜歡參加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收入較高,家庭條件較優越。她又是家中的獨苗,爺爺奶奶都圍著她一個人轉,再加上天資聰穎,家人更是十分溺愛。在學校,教師器重她,同學崇拜她,但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洋洋經常因為同學得一朵小紅花或受到教師表揚而悶悶不樂,看到別人衣服漂亮她也不高興,甚至故意找別人的不是,這些都是嫉妒心理的典型表現。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繪本《我不要嫉妒》,幫助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各種情緒,學會接納負面情緒,得到思想解放,分享愛心和快樂,擁有健康陽光的人格,形成和諧包容的內心。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幫助他們充分認識、體驗、接納和管理情緒。教師可以讓學生細致觀察封面圖片:“這是一只聰明的小動物,我們一起來認識它吧!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毛毛兔’。為什么叫它毛毛兔呢?請同學上來感受一下。”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認識到嫉妒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可能你在嫉妒他人的同時,別人也在嫉妒你。
(二)引導學生學習分析繪本,緩解自己的嫉妒情緒
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發揮引導作用,促使學生不斷探索和分享閱讀內容,將良好的品質內化在心中,緩解消極情緒。教師應當提供良好的表現空間,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述圖畫書的內容,理解故事的發展過程和變化結果。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將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物的情緒變化,理解積極情緒的重要作用,疏導不良情緒。
比如,在帶領學生閱讀繪本《熊貓不再嫉妒》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對應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深入閱讀、分析與表述,領悟故事內涵,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繪本講述了熊貓嫉妒姐姐睡得比它晚,嫉妒弟弟有媽媽的陪伴,小熊帶了一支新鉛筆,熊貓故意說超難看。熊貓很擅長傳球,但是依然嫉妒壁虎可以投籃。熊貓故意說壁虎不厲害,大家都很生氣。熊貓也很苦惱,帶著疑惑去找伯德老師,老師讓熊貓看一看自己擁有什么,而不是關注自己沒有什么。熊貓仔細回想后豁然開朗,隨后烏龜展示帽子時它沒有嫉妒,而是夸贊帽子很漂亮。大家一起打籃球,熊貓發現自己傳球很棒,壁虎投球很棒,大家紛紛鼓掌歡呼,熊貓也為壁虎高興,感受到為別人高興比嫉妒別人好多了。在講述完整個故事后,學生將會領悟到一個道理:要多看別人的優點,也多看自己的優點,不要拿別人的長處對比自己的短處,每個人擅長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對別人多一些贊揚,對自己少一些苛刻。多看看自己擁有什么,整個世界才能夠變得更加美麗。
(三)促使學生代入故事,加深對故事情節的感悟
繪本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領悟其中的道理。在糾正學生嫉妒心理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認識到繪本的優勢,促使學生根據個性代入故事,從閱讀者轉變為主人公的視角,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情緒管理的有效方法,有效疏導負面情緒。
比如,繪本《想要回到媽媽肚子里的女孩》聚焦二孩家庭問題,和學生的現實心理狀況有所對應。在得知媽媽要再生一個寶寶時,許多學生會感到生氣和失望,甚至產生瘋狂的想法:我要回到媽媽肚子里!繪本形象具體地描繪了主人公真的回到了媽媽溫暖的肚子里,蜷縮其中,像小魚一樣游來游去……這個故事雖然講述的是嫉妒心理,但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女孩和媽媽對彼此的濃濃愛意,讓學生明白了“愛會產生嫉妒,也會讓嫉妒消失”。這樣的繪本內容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代入其中,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同時也提醒爸爸媽媽在孕育新生命的同時不要忘記陪伴和愛護大寶,讓他們知道家人對自己的愛和對弟弟妹妹的愛一樣多且一直存在,進而產生具有一定的擔當,帶著新的家庭成員一起健康快樂、互幫互助地成長。
五、結語
小學生沒有發育成熟,容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產生嫉妒心理,限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教師應當注重心理教育,探索有效的手段來糾正學生的嫉妒心理。繪本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教師應當認識到繪本對糾正學生嫉妒心理的重要性,結合實際案例和學生的發展選擇合適的繪本,通過積極有效的引導方式保證學生形成更加健康的情緒。
★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新媒體時代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問題干預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BY〔2023〕G056)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