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課程改革理念的全面推進,教育事業迎來了全新轉機。通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英語實踐作業的研究,能夠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激發內在動力與興趣,朝著預期目標不斷前進,穩步提升思維能力與學習水平。
一、把握整體脈絡,展現教學主題
在為學生布置實踐性作業時,教師應保證作業與主題一致,明晰整體知識脈絡,促進教學的循序漸進、逐漸深入,將知識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確保學生的知識學習效果得到穩固提升。
例如,在冀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Unit 3“What will you do this summer?”期間,教師精準分析教材,掌握整體的脈絡,確保實踐性的作業創建更具針對性,進一步突出單元主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圖文并茂的課件認識不同的自然景觀與戶外活動詞匯,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夏日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隨后,指導學生運用一般過去時表達自己的意愿,觀看視頻中的句子,掌握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從而描述夏天做過的事情。具體來說,作業要求學生以“What will you do this summer?”為主題寫一篇小短文,描述暑假計劃,短文中需要使用到本單元學習的詞匯和句型,如“go swimming”“go fishing”“go hiking”等。同時,學生還需要使用一般過去時來表達他們的意愿,如“I went swimming last summer”等。在完成作業期間,學生就能夠重溫學習重點,結合邏輯順序組織語言,確保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鞏固本單元知識。
二、深入挖掘文本,深化單元主題
小學英語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應避免以簡單的句子、詞匯背誦為主,做好單元主題內容的分析與補充,從而突出單元的主題。這樣才可以確保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提升,進一步幫助學生實現核心素養的完善。
例如,在教學冀教版六年級Unit 2“Good health to you!”期間,教師可以布置以“My Healthy Lifestyle”為主題的英語小報作業。學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通過繪畫、照片、圖表等形式描繪出自己認為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充足的睡眠以及良好的心態等方面。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創建健康的飲食習慣板塊,展示平時喜歡吃哪些健康的食物,以及這些食物對身體有哪些益處,或者展示平時喜歡的運動項目,以及這些運動對身體有哪些幫助。
三、注重聯系生活,提高學生的拓展能力
語言的學習與生活環境離不開關系。在課堂學習掌握基礎知識后,學生需要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從而鞏固學習效果,確保英語實踐能力得到拓展。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冀教版六年級Unit 2“Good health to you!”期間,將所學知識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設計與生活緊密相連的英語標語,一方面復習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提升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在設計標語時,學生會考慮到各種因素,包括內容、視覺效果和語言的力量。如在設計餐桌設計標語時,基于健康的飲食對生活的重要性設計“Eat Healthy,Live Better”;在設計洗漱臺設計標語時,基于保持個人衛生的重要性設計“Brush twice a day,Floss after meal”;在設計運動器材的標語時,基于運動的重要性設計“Keep moving,Stay healthy”。這些標語都充滿了正能量,鼓勵人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過上更好的生活。鞏固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印象,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創建實踐情境,提升學生參與度
在創建作業期間,為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注重實踐性作業的創建,避免脫離學生實際生活。這樣就能點燃學生參與的熱情與動力,避免學生在做作業期間愁眉不展。
例如,在教學冀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Sports”期間,需要根據教學的主題,為學生創建與實際生活聯系的作業情境,確保學生結合生活視角順利完成作業。教師要先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單詞“sports”“basketball”“football”等、重點句型“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等,以及指示代詞“this”“that”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附近商場或者超市進行購物交流活動,讓學生了解各種物品的價格,并學會獨立買東西。例如,他們可以詢問商品價格,比較不同商品的價格,挑選喜歡的商品,學會如何付款,以店主身份創編一個簡短的情景劇。
顧客(Student A):Excuse me,do you have any basketballs?
店主(Student B):Yes,we have. This one is ¥50,and that one is ¥60.
顧客(Student A):Oh,this one looks nice. How much is it?
店主(Student B):This one is ¥50.
顧客(Student A):Ok,I'll take this one. Here's ¥50.
店主(Student B):Thank you. Enjoy your new basketball!
通過實踐作業活動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對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內容進行鞏固,從而加深記憶,了解購物過程中的對話和交易流程,增強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五、以繪本為例的英語實踐作業設計
(一)前置繪本作業設計
前置性的繪本主要就是將單元主題作為核心,結合學生知識水平做好知識學習的預熱。這樣可創建新舊知識聯系的紐帶,保證學生更好地參與繪本知識學習。
例如,在教學冀教版Unit 1“The Clothes We Wear”期間,教師可以使用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這本繪本作為前置實踐作業,它以生動的插圖、有趣的故事情節和易于理解的語言而備受學生喜愛。因此,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繪本,明確其中的故事情節與角色,從而找到與文本內容聯系的詞匯,如“hat”“shirt”“shoes”,回答與繪本相關的問題,如“What does the caterpillar eat?”“What happens to the caterpillar at the end of the story?”等。學生需要在繪本中找出至少10個與服裝相關的詞匯,并在詞匯表上寫下它們的英文和中文含義。通過科學的前置作業創建,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從而為學生順利參與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上繪本作業設計
課上的繪本作業主要分為讀前(Pre-reading activities)、讀中(During-reading activities)、讀后(Post-reading activities)作業,本文主要以小學英語冀教版《Unit 2 Days and Months》為例。
1.Pre-reading activities作業設計:Cover talk and lead in the story(封面探討,引出“文眼”)
教師出示繪本封面,引導學生觀察,關注標題,隨即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What can you see from this cover?”“Is there anything special about this title?”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旨在啟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好奇心。接下來,結合圖片信息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問題,引出“Days and Months”的主題,設計為半開放性問題,如:“What do you think the picture on the cover is related to Days and Months?”“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Days and Months from the cover?”
2.During-reading activities作業設計:Picture walk and focus on the story(圖片環游,聚焦“文眼”)
“文眼”是文本知識解讀的關鍵與核心。在圖片環游期間,教師需要緊隨“文眼”,循序漸進地創建問題,確保問題設計的必要性、針對性、適時性,這樣才可以提升教育質量。在教授Unit 2“Days and Months”單元時,應熟悉繪本的內容,尤其要關注其中的文化信息。如果畫面文字意義簡單,可以設置一些基礎性題目,如:“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story?”“What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convey through this story?”如果圖文富含文化信息,可以深入挖掘這些內容,設置一些探究性問題,如:“What are the cultural customs shown in this story?”“How does this story reflect th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society?”此外,還可以結合繪本中的畫面和文字,設置一些綜合性問題,如:“How does the author use words and images to create a sense of time and place?”“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for using these specific words and images?”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是如何運用文字和圖像來塑造時間和空間的,思考作者選擇這些特定詞語和圖像的意圖。
3.Post-reading activities作業設計:Walk out of the story and know why(走出故事,拓展思維)
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就是課本,由此限制了學生視野的拓寬,導致學生缺少主動探索知識的熱情。因此,在學習完成Unit 2“Days and Months”之后,以繪本My Months Book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How does the author use the pictures and text to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ies of each month?What important events or activities do the authors highlight during each month?What elements do you think in picture books can be applied to your study and life?”通過問題可以直接回到課堂的中心思想,從而讓學生從多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確保思維品質得到提升,完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六、單元整體教學,閉環作業理
基于全新的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大單元”教學模式應運而生。這種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前以單元為單位備課,明確主題,將課時內容進行針對性優化與融合,保證知識教學的連貫性,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英語能力。一方面,學生要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課堂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形成良好的“閉環管理”,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第一,基于整個單元,教師應當根據課程標準和目標,考慮課時的內在聯系,注重實踐類閉環作業的運用,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解決問題。第二,教師應詳細闡述作業的目的和預期成果,給予及時指導,并及時收集和分析學生的作業反饋,以便調整教學策略。第三,教研部門應正式將作業納入教研體系,對作業設計進行監控和評估、指導與支持,鼓勵教師進行作業研究,提高作業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第四,教師應注重實踐類閉環作業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包括閱讀理解、寫作、口語交際等活動。例如,在學習一篇新聞報道時布置閱讀理解的作業,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題和結構;進行寫作訓練,讓學生撰寫類似主題的新聞報道;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內容并提出見解,充分調動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七、知識梳理作業,拓寬思維角度
在“雙減”政策提出之前,英語課后作業中動腦、實踐部分往往由教師指定題目,學生選擇答案或完成書寫。這種單一的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范圍,使得學生對零散知識點的記憶難以支撐未來的綜合發展。因此,需要探索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拓展思維范圍,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例如,在講解一個復雜的英語語法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梳理知識。通過展示基本的語法框架,將語法點劃分為不同的分支,添加具體的例子和解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完善和補充思維導圖,形成個性化的知識結構。他們可以在梳理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學習弱項,有針對性地復習和鞏固,使得英語學習更加高效和深入。
八、結語
通過實踐性作業,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英語語言能力,還能夠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這種教學方式的轉變使得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內在動力。同時,實施實踐性作業需要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智慧,以應對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未來教育開展中,應全面挖掘與探索實踐性作業路徑,進一步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基礎。
★本文系白銀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指向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實踐性作業的探索和實踐”(課題立項號:BY〔2023〕G04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