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繪本插圖極具藝術美。教師依托繪本資源,開展大班幼兒創意美術活動,能夠激發豐富活動的內容與形式,發揮繪本的美育功能,激發幼兒創作意愿,最大程度激發幼兒的藝術潛能,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的共同發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培養幼兒初步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創意美術活動是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立足大班幼兒實情,選擇適宜的繪本,引導幼兒觀察、感知、分析繪本圖畫的色調、技巧、風格,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激活幼兒創作靈感,以繪本支架幼兒藝術創作,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
一、分析藝術元素,感受繪本藝術特質
(一)把握色調,初步感知藝術
借助繪本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教師要引導幼兒捕捉繪本圖片中的各種藝術元素,培養幼兒初步感知畫面和把握基本元素的能力。在進行繪本藝術元素的觀察和感知時,教師尤其需要引導幼兒關注圖片色調。色調是一切藝術造型元素的基礎,通過觀察和把握色調,可以令幼兒的藝術感知力和解讀能力增強,使其了解繪本藝術特質,為后續藝術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案例:繪本《黃雨傘》是一本無字繪本,繪本中出現了大量雨傘的圖片,且雨傘的顏色涵蓋多個色系。教師可以借助這本繪本,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把握色調。首先,在繪本的方面,整個背景顏色是灰色的,中間一把明黃色的雨傘。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封面,請大家說說封面圖片的色調,以及選用這種色彩的原因。通過一番引導,幼兒能夠理解,灰色表示下雨天,明黃色的雨傘與灰色的背景形成強烈反差,整個畫面的表現力更強。緊接著,教師翻開繪本,幼兒會發現,繪本中最先出現的雨傘主要為紅黃藍三種顏色,隨后又出現了橙綠紫等各種顏色,這樣的顏色出場順序,剛好順應幼兒的顏色偏好,易于被幼兒所接受。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模仿繪本風格,運用各種色彩表達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借助色彩豐富的繪本,引導幼兒觀察和理解繪本中色彩的作用,增強了幼兒對畫面色調的感知力,激發了幼兒主動嘗試和模仿的心理,令幼兒的色彩認知和畫面表現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二)觀察線條,細致品味藝術
繪本插畫師進行繪本創作時,經常采用色塊、線條等藝術創作手法表現藝術美。為了使幼兒在觀察繪本圖片時,產生主動總結和模仿的意識,教師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就要引導幼兒重點關注繪本圖畫細節,引發幼兒的主動觀察和思考,增強幼兒對圖片中色塊、線條等藝術元素的感知力,激發幼兒自主創作意愿,主動模仿作者手法,在創作的過程中盡情表達自我,實現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共同提升。
案例:在《媽媽的口袋太亂了》這一繪本中,作者采用大量不同形態的線條,或粗或細或彎或直,每個線條都朝著不同方向流動,這些線條沒有明確的表達,每個幼兒都可以有著各自不同的解讀。在借助繪本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教師請幼兒觀察圖片中的各種線條,說說自己的發現和思考。樂樂說:“我看到豎笛上有很多長長的線條。”依依說:“圖畫中的筆也都是線條構成的,還往不同的方向散開,像女孩子的長頭發。”幼兒盡情表達著自己的想法,成為藝術的發現者和表達者。在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后,教師趁機開展創意線條畫活動,鼓勵幼兒發揮創造力,用線條畫藝術化地表達心中的想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觀察、討論繪本中的各種線條,鼓勵幼兒自由表達,使幼兒通過自己的思考,對線條的含義產生各種各樣的解讀,極大提升了創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欣賞風格,對比探究藝術
除了觀察繪本中的色調、線條等藝術元素,教師借繪本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還應當挑選不同藝術風格的繪本,讓幼兒感受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豐富幼兒美術學習體驗,提升幼兒的藝術感知力和審美能力,使幼兒充分感知繪本圖畫中的藝術美,通過圖畫感知繪本故事意境,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素養。
案例:在一次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教師挑選了《別讓太陽掉下來》這本我國的原創繪本,繪本插畫包含了漆藝、剪紙、刺繡等多種民間傳統藝術創作手法,樸拙的畫風和幽默的故事融為一體。繪本中的小動物造型都取材于民間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繪本中的花牛造型靈感來源于陜西鳳翔的花牛泥塑,猴子、小鳥和小貓的造型靈感來自河南浚縣民間玩具,袋鼠的衣服則是從我國民間玩具常見的粉紅和石綠圓點相間圖案中獲取到的靈感。在與幼兒一起欣賞和了解了繪本中的藝術風格后,教師鼓勵幼兒采用拼貼畫的方式,創作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搶救太陽的畫面。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欣賞不同風格的繪本,極大豐富了幼兒的審美體驗,使幼兒在進行創意美術創作時,擁有更多靈感,能夠多樣化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強化藝術表現力,發展審美素養。
二、選擇適宜繪本,發揮繪本美育價值
(一)以“問”為始,激發創作意愿
教師利用繪本開展創意美術活動,重點在于喚醒幼兒的藝術靈感,激發幼兒的創作意愿,使幼兒創作更多充滿靈氣的作品。因此,教師可以圍繞繪本中的某個情節,引導幼兒進行頭腦風暴,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交流討論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在后續的創作活動中能夠基于繪本畫面和情節進行大膽創意表現,愉悅活動體驗。
案例:在運用繪本《方格子老虎》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教師圍繞繪本中小老虎剛出生時身上沒有花紋這一頁的內容,請幼兒說一說:“老虎爸爸和老虎媽媽分別想給小老虎畫上什么樣的花紋?如果是你來給小老虎畫花紋,怎樣畫出方格子的花紋呢?”幼兒有說交叉畫線條的,有說用彩色畫筆畫出彩色方格的。教師給每個幼兒一張沒有花紋的小老虎圖片,請大家為小老虎畫出自己心中的方格子,最后再請大家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圍繞虎爸爸和虎媽媽給小老虎畫花紋的情節,引導幼兒交流和討論方格子花紋的畫法,活躍大腦思維,迸發出更多藝術創作靈感,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極大促進想象力、創造力和藝術表現力的發展。
(二)由“實”出發,強化創作興趣
要想充分發揮出繪本中的美育功效,教師選取的繪本題材和表現技能都要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繪本中的角色形象要貼近幼兒生活,以此來激發幼兒的觀察和欣賞興趣,確保幼兒能夠主動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圖畫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并成功遷移出更多新的創作經驗,強化創作興趣,提升創作能力。
案例:在利用繪本《我爸爸》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教師結合繪本中各種有趣的爸爸形象引導幼兒思考:“你的爸爸像什么動物呢?”爸爸是幼兒十分熟悉和親近的生活人物,這樣的題材設定可以順利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在與教師一起閱讀繪本、觀察圖片的過程中,幼兒成功喚醒了內心對爸爸的情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也會更加積極踴躍地參與回答。樂樂說:“我爸爸發脾氣時,像一只兇惡的大老虎。”琪琪說:“我爸爸像個大猩猩,可以一只手把握舉起來。”悅悅說:“我爸爸像猴子,很會爬樹。”經過一番表達,幼兒心中充滿強烈的創作欲望,也能主動仿照作者的繪畫風格畫出心中的“動物”爸爸。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選取貼合幼兒生活經驗的繪本,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互動,產生豐富的創作靈感和強烈的創作意愿,令繪本在創意美術活動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三)以“趣”為主,增強藝術感知
除了要貼合幼兒生活經驗以外,教師選取的繪本還應當順應幼兒興趣。教師要從不同階段幼兒的成長規律出發,尋找他們感興趣的話題,選擇相應的繪本,使幼兒主動從自身經歷出發,踴躍參與討論和互動,積極參與繪本圖片的觀察和欣賞,感受到繪本圖片表現出的藝術美。
案例:進入大班后,許多幼兒都開始換牙。教師經常聽到幼兒談論自己掉牙的經歷,便圍繞換牙的話題,選取了繪本《一顆超級頑固的牙》,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活動開始前,教師請大家分享自己掉牙齒的經歷,有的說自己的牙齒很容易就掉下來了,有的說自己的牙齒很久都不掉,最后是在醫院被拔掉的。教師在大家都分享各自的掉牙經歷后再出示繪本,能夠讓幼兒感同身受。繪本中的主人公為了讓牙齒掉下來,在床上蹦跳、用烏龜拔牙、吃粘牙口香糖。整個繪本情節簡單,趣味性強,繪本插畫色彩鮮艷,每頁的圖畫都新奇有趣。幼兒在認真聽故事的過程中被圖片吸引,從繪本中獲取了更多創作靈感。教師趁機鼓勵幼兒觀察自己和同伴的牙齒,仿照繪本風格,發揮想象力,想出讓牙齒掉下來的辦法,并畫出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選取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選擇相應的繪本,引發幼兒的討論熱情,讓幼兒在與主人公感同身受的經歷中產生更多獨特的想法,深入感知繪本圖畫的創作風格,加以遷移運用,積累豐富的創作經驗,進一步提升藝術創作能力。
三、學習藝術手法,遷移繪本經驗技能
(一)關注繪本構圖,提升創作技能
插畫師在進行繪本插圖的構圖時都充滿巧思,每本繪本中的圖畫構圖都極其考究,許多繪本即使不閱讀文字,幼兒也能通過圖片構圖理解故事內容。在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繪本中的圖片構圖,讓幼兒掌握畫家的構圖技巧,豐富創作經驗,進一步提升藝術表現力。
案例:在《艾瑪踩高蹺》這本繪本中,其中一頁的畫面是艾瑪通過踩高蹺,將自己偽裝成竹子,躲避獵象人的追捕,在高蹺底部,反著裝上怪獸腳掌,造成怪獸越走越近的假象。通過畫面內容,幼兒可以看到獵人跟隨怪獸腳印方向逃跑,最后與象群相遇。這一故事情節十分有趣,體現了艾瑪的機智與勇敢,整個構圖也十分具有巧思。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后,鼓勵幼兒根據這個情節發揮創造力,設計創意的怪獸腳掌,并畫出腳印方向。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創作出充滿個性的怪獸腳掌,并主動嘗試構圖,在合理布局腳掌和腳印的方向。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圖畫中的構圖,使幼兒自主理解故事內容,提升自主讀圖能力,掌握實用的構圖方法,產生更多奇思妙想,享受創作的樂趣。
(二)關注表達方式,豐富情感體驗
大班幼兒創意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繪本,引導幼兒將所思所想通過藝術創作的形式表現出來。基于此,教師要引導幼兒重點關注繪本圖畫的表達方式,使幼兒掌握更多實用的繪畫技巧,更加精準地通過繪畫傳達內心的情感,將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充分發揮創意美術活動的價值。
案例:繪本《螞蟻和西瓜》整體顏色分明,教師可以借助繪本引導幼兒學會合理進行色彩搭配,懂得如何進行顏色過渡。這一繪本整體以白色為主色調,搭配綠色、紅色和黑色,整體色彩簡約、分明。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為幼兒提供黑色、紅色、綠色的顏料,鼓勵幼兒自己創作一幅螞蟻與西瓜的圖片。幼兒能夠準確使用綠色畫出西瓜皮、紅色畫出西瓜肉、黑色畫出螞蟻的身體和西瓜籽。通過親身體驗,幼兒對色彩搭配和顏色過渡產生了更多個人心得,也掌握了更加實用的繪畫技巧。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利用繪本引導幼兒觀察圖畫中的表達方式,使幼兒掌握更多實用的繪畫技巧,在自主創作時靈活加以運用,增強情感表達和藝術表現力,豐富情感體驗。
(三)關注物體形狀,積累創作素材
通過閱讀繪本,幼兒可以積累豐富的藝術創作素材,在進行美術創作時將各種事物形象、具體描繪出來,提升藝術創作能力,增強對生活世界的實際感知。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具體的形狀、事物,幫助幼兒積累素材和經驗,主動運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世界,提升審美情趣。
案例:在運用繪本《月亮的秘密》開展創意美術活動時,教師先請幼兒觀察圖片中的內容,在看完繪本后問大家:“故事中的月亮被小動物們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大家可以按照先后順序,說一說每個小動物分別把月亮變成了什么形狀嗎?”幼兒根據記憶回答貓變成雨傘的形狀、猴子變成秋千的形狀等。等大家說出所有的內容后,教師再請大家重新翻閱繪本,看看自己說得對不對。通過回憶和再次閱讀,幼兒對月亮變出的各種形狀印象加深,積累了豐富素材。教師再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對故事進行續編,想象更多形狀的月亮并畫出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就會得到最大程度發揮。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繪本圖片中的形狀,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創作素材,使幼兒的想象更加豐富、創作積極性得到極大提升、審美意識和創造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結語
在大班幼兒創意美術活動中融入繪本資源,有助于幼兒充分欣賞和感知繪本中的藝術美,激發創作欲望,促進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展。教師要主動將繪本與創意美術進行融合,引領幼兒進入更加廣闊的藝術世界,擁有更多愉悅的藝術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