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新時代的教育階段,幼兒園信息技術運用是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與此同時,繪本是一種和信息技術一樣新興的教育媒介。在繪本輔助下,通過實踐操作,希望能夠培養幼兒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引導幼兒正確使用電子設備,培養良好的信息使用習慣,提升綜合素養。本文對相關運用進行探析,以期為相關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資料。
一、幼兒園信息技術相關分析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
信息技術是一種科技手段,是新時期紙質媒介的有效延伸和拓展,能夠對相關信息進行動態化、視頻化、動畫化、視聽化等立體處理,使得學習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易于被學習者接受和理解。目前,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已經得到了普及,視頻軟件、APP、網絡資源、通訊軟件等為人們接納信息、掌握知識開辟了一條便捷方便、行之有效的電子道路。
(二)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背景和方式
在90后、00后的童年中,幼兒園的教育素材通常是紙媒、玩具、紙質刊物、傳統教育、黑板、畫板等,這些都取材于人們生產生活的實際用品。隨著國力的增強、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革新,多姿多彩、高效快捷的信息技術工具為10后、20后的幼兒教育時期添加了一抹不容忽視的亮筆。根據觀察,大多數城市幼兒園和部分鄉村幼兒園都開始大面積采購多媒體硬件設備和配套軟件,如投影儀、液晶屏幕、電腦、觸摸板、繪畫板、AI技術、AR掃描技術、繪畫制作和動態設計APP(Rakugaki AR、神筆小畫家)等。琳瑯滿目的多媒體技術手段不僅充實了幼兒的童年,還為幼兒教學帶來了便利。通過將靜態學習材料進行動態處理,并添加豐富多彩、生動切題的聲音效果、視覺效果,可以在幼兒客體和學習內容之間搭建有效的溝通橋梁,凸顯幼兒啟蒙的交互性、實踐性和趣味性。
(三)幼兒園信息技術的價值
隨著時代發展,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已經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此背景下,信息技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儲備。在幼兒園時期,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處于旺盛階段,學習效率也很高,適當引入信息技術能夠以最簡省、高效、方便的方式讓相關科技能力和經驗嵌入幼兒的大腦中,使其快速、自然地適應時代教育要求,將生活、學習和科學技術融為一體。同時,幼兒天然就對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興奮,但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傳統教育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對幼兒集中精力和保持學習興趣不利。信息技術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都非常具有創意,能夠以趣味橫生、引人入勝、豐富細膩的特性吸引幼兒的眼球,調動幼兒的聽覺、感知覺,給幼兒提供別樣深刻的心理體驗,從而延長幼兒有意注意時間。此外,信息技術可以對學習信息進行科學性提煉、文學性總結和藝術性升華,并且具備寬廣的可操作空間,能夠支持幼兒自主實踐,以最快的速度鞏固學習印象,提升學習水平和操作能力。
二、繪本在幼兒園信息技術運用方面的輔助探析
(一)繪本的定義
繪本是一種兒童文學讀物。它起源于西方國家,具有文圖并茂的特征,語言文字和圖像文字共同構成一個邏輯完整、結構清晰、角色明確、主題突出的故事。隨著時代的進步、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革新,繪本逐漸和我國幼兒教育交融,實現了本土化交互過程。目前,繪本已經成為我國啟蒙教育的重要工具。
(二)繪本在幼兒園信息技術運用方面的輔助原理
幼兒園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形式,需要一定的學習素材作為內容支撐,避免形式大于內容、趣味性強而教育性弱的典型弊端。在諸多教學素材中,小說、散文一類文字明顯多于圖畫的幼兒讀物更強調讀者的心理體驗,對識字量、生活認知、知識經驗、情感探析能力的要求很高,顯然不適用于動態化、視頻化改編,在主觀層面和客觀層面都不易被幼兒接納和理解。與此同時,單純的拼音表、漢字表等形式雖然理解難度較低,具有符合幼兒閱讀規律的視覺性特征,但教育性過強,故事性、情感性較弱,不便于搭建充實的、完整的動態處理框架,也不適用于電子改編。基于此,將教育性和趣味性完美平衡、內容既充實又有育人價值、具有連貫完整故事線和情感邏輯的繪本,無疑是最適用于幼兒園信息技術的一類素材。
(三)繪本在幼兒園信息技術運用方面的輔助意義
第一,繪本為幼兒園信息技術提供了興趣支持。繪本本身就是幼兒喜聞樂見、普遍閱讀的一種讀物,借助繪本開展信息技術課程,幼兒可以充分調動閱讀經驗,提升學習自信心,秉持充沛興趣,從而以旺盛的行動力和成就感參與課程實踐。第二,繪本為幼兒園信息技術提供了能力支持。信息技術對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操作難度和生疏性,但幼兒卻有著非常豐富的繪本閱讀經驗,對故事架構、人物塑造、情感表達、敘事方式等具有一定的鑒別和分析能力。秉持這樣的能力儲備,幼兒可以實現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調動相關繪本閱讀經驗來自主學習信息技術,提升學習效率。第三,繪本為幼兒園信息技術提供了生活支持。信息技術是一門和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但幼兒可能難以察覺到這一點。繪本提供了幼兒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如繪畫、寫生、吃飯、讀書、玩耍、午睡等,以繪本為依托的信息技術課程中,信息技術服務于生活的屬性能夠被幼兒發現和感知到,有利于幼兒學習效果的綜合提升。
三、以繪本為輔助的幼兒園信息技術運用策略
(一)選取適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繪本
繪本選取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首要步驟,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方式實施這一步驟。第一,根據幼兒的閱讀興趣進行選擇。例如,幼兒對親情類繪本有所偏好,如《我媽媽》《我爸爸》《團圓》等,也喜歡藝術寫生、故事創作等學習活動。教師便可根據這一興趣設計“親人肖像畫設計”“親情故事創作”信息技術課程,讓幼兒模仿相關繪本的藝術表現技巧,如《我媽媽》的印象派夸張處理和職業描繪技巧、《我爸爸》的五官和神態細膩刻畫、《團圓》的以物托志和情景交融,通過觸摸板、觸摸筆、液晶屏和調色盤繪制心目中的親人形象,選擇相應的色彩、構圖及線條,加上各種各樣的配飾、表情、衣服、環境等,實現藝術興趣和科學實踐的高度統一。第二,根據幼兒的學習能力進行選擇。研究表示,幼兒在從事強項工作時往往顯露出更強烈的興趣,學習能力能得到最大限度激發。基于此,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科學觀察,以此進行繪本選擇。例如,有的幼兒喜歡美育類繪本,如《花婆婆》,藝術感受力和創造力較強,就可以安排“魯冰花繪制”“心靈奇旅”活動,前者安排幼兒通過繪制魯冰花體會花婆婆的良苦用心,在網絡寫生軟件上用各種質地、顏色的畫筆描摹出對藝術的真實感觸,如丙烯馬克筆、簽字筆、水粉筆、蠟筆等;后者安排幼兒先在白紙上繪制花婆婆踐行美、發現美、創造美的旅程,再通過專門的美術動態制作APP將靜態圖紙投影上去,通過各種動態功能讓畫作“動”起來,營造旅途感,以此表達對心靈美的藝術實踐和不懈追求。又如,有的幼兒喜歡德育類繪本,如《田鼠阿佛》,這類繪本主人公通常具有某種道德品質,和幼兒內心的道德追求相呼應,體現了幼兒潛在的道德能力,如自我追求、勇敢正直、隨性自在、關愛他人、愛護自然、尊重生命等。教師便可通過信息技術營造生動形象的具體場景,羅列特定的人、事、物,如準備食物過冬的同伴、阿佛獨特的過冬方式、風呼嘯的音效等,鼓勵幼兒開展戲劇表演活動,在多媒體的情境渲染下抒發自我意志,展現熱愛自由、尊重個性的道德能力。再如,有的幼兒偏愛《大科學之友》《青蛙小弟睡午覺》《你好燈塔》智育繪本,體現了充沛的科學探究意愿、自然現象分析和推理能力、科學知識儲備等,教師便可以開展電子繪本閱讀交流活動。具體而言,將幼兒喜歡的各類繪本制作成電子課件,將科學知識靈動、準確地加以呈現,促使其講述科學故事和科學原理,并通過觸發特定的機制、操作相應的按鈕、通過軟件功能對科學現象進行重組和排列等,展現特定的科學能力,如內在聯系能力、反推能力、實踐精神、探索精神、想象力和創造力等。
(二)根據幼兒學情設計信息技術主題
幼兒學情多變,教師要以發展、進步和審慎的眼光進行觀察和剖析,以此匹配相適應的信息技術主題。例如,幼兒喜歡閱讀《地下水下》《水的旅行》《水的故事》等繪本,平時也喜歡探討水資源保護、水的循環利用等問題,便可以設計“水的天性實驗室”信息技術課程,寄寓重力、浮力、水的三種形態(液體、固體、氣體)等知識,將各種和水有關的自然現象投射到大屏幕上。幼兒可以直接用手操控屏幕,對水族館中各種生物、水泡、水源進行移動、組合、排列、歸納等不同的操作,完成了系統指定的操作任務,便可以獲得一份“知識錦囊”。打開錦囊,里面是卡通形象水精靈關于水的各種科普知識。最后,獲得錦囊最多的幼兒獲勝,并和全體幼兒分享水的知識。在上述活動中,幼兒對水的探索興趣、探究能力與信息技術之間緊密呼應,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的操作機制緊扣幼兒的學情和心理規律。
又如,幼兒對季節變化較為敏感,喜歡閱讀《春天的野花》《夏天的昆蟲》《秋天的果實》《冬天的樹木》等季節主題繪本,探討換季的知識,如春夏交替注意事項、秋收常識、過冬儲備等,便可以安排“季節體驗館”信息技術活動。教師可以分配“店長”“店員”“顧客”“推銷員”“講解員”“季節體驗官”等職務,以可操作、可移動的液晶觸屏為核心,鼓勵幼兒擔當不同工作,感受季節的變化和相應知識。在盡職盡責完成工作的過程中,店長懂得了根據職能、同伴性格和能力分配任務和安排工作;店員懂得了如何操作電子軟件,實現翻頁、跨頁、信息檢索、聲音效果添加、季節場景搭建等功能;顧客懂得了通過自我嘗試玩轉多媒體功能,盡可能學到更多和季節有關的知識,并思考科技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推銷員懂得了如何根據顧客需求推薦相應的APP功能、具體季節情境、季節小游戲等,明白了不同的人對各類季節的喜愛程度、感受都有所不同;講解員懂得了通過反復操作、嘗試、重建、組合、推斷,將五花八門的多媒體功能進行內化,實現了技術和想法之間的高度統一;季節體驗官懂得了通過肢體表演、聲音表演、神態表演等,給予顧客身臨其境的季節反饋。最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將具體感受、實踐經驗拍攝和記錄下來,形成一本班級的繪本《季節體驗館記事》。通過和學情適配的專業信息技術課程,幼兒的意志力、行動力、實際力都可以得到科學開拓和升華。
(三)開設專門的電子繪本創作比賽
研究表明,比賽能夠提升幼兒的競爭欲、勝負心,從而激發幼兒內在的潛能。通過電子繪本創作比賽,幼兒的信息應用能力和習慣、創作才華、生活理解能力、情感能力、聯想能力等都將得到最大限度培養。電子繪本創作,指的是依靠相應的信息技術硬件和軟件進行獨立繪本制作,全程使用觸摸筆或手動操作界面,熟知裁剪、涂鴉、橡皮擦、線條工具、圖層工具、區域工具、套索工具等,最終設計出符合內心構想、展現特定主題、具備獨立藝術風格的電子成品。和傳統創作相比,電子繪本創作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不依賴紙質繪畫工具,對幼兒信息技術操作的熟練度、實踐能力、應用搭配和構思能力、調度能力等要求較高。電子繪圖軟件功能較全,也比較繁瑣,具有一定的信息交互規則,這些都決定了其高于傳統創作的難度,無疑是對幼兒的一次全面挑戰。二是更具想象發揮空間。信息技術軟件的功能較為繁瑣,排列組合之下最終成品的樣式各不相同,幼兒的操作系統和多媒體繪畫審美也具有迥異之分,這為幼兒的虛擬想象和實際操作預留了更廣闊、不可預測、沒有特定模板的發揮空間。
在一次“色彩”主題創作比賽中,幼兒各自發揮了想象力,表達了對色彩的不同理解和審美取向,結合信息技術的多樣性,設計出了不帶重樣的作品,充分展現了各自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技巧、運用習慣和能力側重點。有的幼兒側重于運用套索工具對相似色調的元素進行選取,調和出適宜的色彩比例,制作出繪本《色彩朋友》,既向讀者科普了三原色、色調和色差的知識,又提升了色彩識別、重組和搭配的多媒體技術;有的幼兒按照系統推薦的風格對顏色進行了處理,搭配出中國水墨畫、日式簡筆畫、歐洲水粉畫等不同風格的作品,取名為《顏色間的對話》,展現出對多媒體軟件自帶功能的摸索和靈活運用能力;有的幼兒強調動畫的流動性和運動感,通過反復嘗試調配好動畫制作的起始點和終點,設計出動感十足的《色彩運動會》,初步感受到動畫制作的技術核心,即對角色動作的分解和重組、對事物結構的拆分、對運動過程的合理剖析;有的幼兒基于對繪圖、動畫制作軟件功能的全面探索,希望盡可能用到更多功能,制作了《色彩的千面》,用到了平移工具、裁切工具、矩形選擇工具、魔術棒選擇工具、污點修復工具、取色工具、切片工具等各種工具,獲得了技術層面的鍛煉和進步。在此次比賽中,分設“最佳技術獎”“最佳工具獎”“最佳繪本獎”“最佳搭配獎”“最佳角色獎”“最佳構圖獎”等多個獎項,力圖讓幼兒明白,信息技術和藝術創作一樣,重要的是運用技術達到構思目標的過程,呈現的效果也具有多樣的評價和鑒賞空間。
四、結語
在強調素質教育和科技教育的新時代,以繪本為輔助的幼兒園信息技術的運用至關重要。通過豐富多彩的融合活動,幼兒可以實現技術的躍升、藝術的啟發和能力的培養,獲得全面成長,為綜合發展提供助力。為綜合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