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中,思維能力占據關鍵位置。而思維作為抽象且不易觀察的過程,如何使其過程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具體與可視化,是一大難題。因此,教師應積極采用多種工具與方法,使學生的思維過程清晰可見,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實現深入學習的目標。英語教學中,“讀后續寫”題型要求學生在理解給定文本上創作情節與結構完整、邏輯思維嚴密的短文,完成此任務需要學生深刻理解文本要素,把握寫作主旨,才能夠實現高效創作。鑒于此,本文基于可視化工具下,對其在“讀后續寫”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旨在讓學生利用可視化工具續寫作品,提高他們的寫作技巧與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可視化;高中英語;讀后續寫
一、引言
“讀后續寫”具有一定的敘事性質,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為其自由發揮創意提供了條件。但學生要完成“讀后續寫”任務,需要他們深入實際了解文本要素,學會從作者視角分析寫作風格與意圖,才能夠與文本建立情感聯系。然而,“讀后續寫”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是一大挑戰,亟需教師采用可視化工具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直觀理解文章結構,找到適宜續寫的切入點,克服此難題,實現高效學習,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可視化工具在“讀后續寫”中應用優勢
(一)幫助學生梳理閱讀情節,把握中心主題
可視化工具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的應用,起到至關重要作用,能幫助學生在續寫前整理與理解閱讀文本的情節脈絡,使學生能在此過程中精準地把握好文章的中心主題。而學生在閱讀中運用可視化工具,能有效地對文本中的人物角色、時間線索、地點變換、核心事件等進行詳細的梳理與分析。通過此梳理,讓內容以直觀和清晰的方式呈現出來,學生能輕松掌握文本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并依據原文的思路展開讀后續寫工作,提高續寫的質量。
(二)有助于提升續寫文章的豐富性與精準性
可視化工具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應用,對提升學生所續寫文章的豐富與精準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1]。由于讀后續寫題目一般會提出特殊的要求,即要求學生能把握原文所具有的語言風格與表達特點,據此開展續寫工作。將可視化工具運用于其中,能為精準捕捉課文中的關鍵信息鋪墊。基于此工具的引導,學生能聯想諸多有關原文風格的詞匯、語法等,讓學生的續寫作品貼近原文,表達更精準,內容更豐富。
(三)增強讀后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讀后續寫能力
可視化工具的應用,能增強“讀后續寫”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續寫能力。英語教師開展“讀后續寫”教學工作中,將可視化工具運用于其中,能改變以往單一且枯燥的“讀后續寫”教學模式,成功破解讀后續寫教學中所遇到的難題,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與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具有良好作用。利用可視化工具的輔助,學生能高效地完成讀后續寫任務,使其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能得到顯著提升,為其今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三、高中英語“讀后續寫”存在的問題
(一)文本理解有誤,導致續寫脫軌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強調了要在續寫中保持上下文內容的連貫性與一致性,要求學生應精確解讀文本,涵蓋了詞匯釋義、語法結構的透徹理解,如此才能確保續寫任務的有序實施。但實際上,部分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由于對細節把控不準,對陌生詞匯、復雜句式的理解并不足,導致學生對文章的主旨與情節發展產生了錯誤的認知,使續寫任務偏離了原有主題,破壞了故事的完整性。
(二)學生邏輯混亂,情節銜接不暢
“讀后續寫”除了考驗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外,還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在續寫中準確把握文本的敘事脈絡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聯,以便依據閱讀文本的邏輯完成續寫,提高續寫質量。但由于部分學生在續寫任務中,未理解文本的內部邏輯鏈條,往往會選擇性忽視其中蘊含的線索與轉折,造成續寫任務中的邏輯較松散,故事發展也比較突兀,前后情節無法順暢銜接,對整體閱讀體驗產生了不良影響。
(三)學生想象匱乏,續寫平淡無奇
一篇優秀的“讀后續寫”作品,其中運用到豐富的語言與詞匯、邏輯嚴密、主題明確、觀點正確及創意滿滿,才能夠吸引人的眼光。因此,“讀后續寫”要求學生在遵循原文的基調上,將自身的想象力發揮出來,借此創作出符合情理與引人入勝的后續故事情節。然而,部分學生缺少想象力,續寫內容通常較單調、乏味,而且多數是將簡單的詞匯和句式疊加在一起,續寫中缺乏了深度與新意,無法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也難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
(四)教學模式僵化,抑制創新能力
“讀后續寫”是近年新增的考試題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仍處于探索階段。部分教師由于對“讀后續寫”的教學經驗不足,教學中仍傾向于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了語言點的記憶與模仿,忽視了對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此類固定寫作模式下,學生無法將優秀的句式與詞匯轉化成學習成果,使其依賴范文背誦,缺乏了獨立思考能力與靈活運用詞匯、句式的技巧,導致學生寫作作品具有雷同性,語言表達缺乏個性與創造性。
四、可視化工具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的應用
(一)把握讀后續寫要求,強化多媒體應用
高中英語教學中優化“讀后續寫”環節,關鍵在于教師應精準傳遞“讀后續寫”具體要求,引導學生能深入剖析所給材料,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與劃線詞匯的深意,精準把握好續寫方面。對此,教師應將多媒體技術融入其中,多維度刺激學生感知能力,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與把握。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Enjoying Novels”此讀后續寫教學中,應靈活運用好多媒體創設情境,打破傳統教學局限,以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元素,將靜態的文本轉變成動態故事場景。通過此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在視聽感官刺激下,直觀感受小說情節與氛圍,為理解文本核心要素與情感線索奠基。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播放與小說主題有關的音樂、視頻等片段作為導入環節,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進入情境中。隨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提取其中的關鍵信息,包括人物關系、情節轉折等,讓學生對整個故事框架具有清晰認識。并鼓勵學生從作者角度思考問題,梳理后續續寫思路,保障續寫內容符合邏輯且忠于原有寫作風格。
此外,為提升續寫質量,教師應設計系列探究式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以問答形式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把握,鞏固其閱讀印象。例如,問題設計時,應圍繞小說主要情節、人物性格、環境設置等展開,幫助學生全面掌握故事要素,為后續續寫鋪墊。利用此種多媒體可視化工具輔助,使學生不僅能準確把握續寫方向,還能確保故事情節具有連貫性、邏輯性,讓語言與情感表達更通順,創作高質量且富有創意的續寫內容,真正提升學生的續寫能力。
(二)嚴格遵循續寫要求,啟發創作靈感
“讀后續寫”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與情感脈絡,使學生能夠依據此續寫后續發展的故事情節。此舉不僅要求學生應深入實際理解文本中的關鍵詞匯與語句,還應綜合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續寫文章,為后續續寫鋪墊。
一般而言,“讀后續寫”選用的情節多數以記敘性故事為主,此類故事往往有著較強的情節,能夠為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與創作能力提供空間。因此,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讀”和“看”能力,以便利用閱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讓后續的續寫任務更容易[3]。具體而言,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擬閱讀的材料轉變成生動直觀的視覺材料,可以利用視頻、動畫等形式進行呈現,強化學生的閱讀感知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朝著可視化方向發展。
例如,在“wildlife protection”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挑選一段野生動物保護紀錄片片段,配以深情的旁白,營造緊張與充滿希望的氛圍,引導學生關注保護野生動物。隨后,學生應精讀文本,將文本中的關鍵信息提煉出來,借助“5W1H”分析法(何事、何時、何地、何人、為何、如何),理清野生動物保護故事的脈絡。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互動式PPT,將高清野生動物圖片插入課堂中,使學生直觀理解文本內容,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最后,在學生對文本具有深入理解與情感共鳴后,開展續寫任務,鼓勵學生從作者角度出發續寫內容,從而真正為后續續寫工作奠基。
(三)融入思維導圖,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在“讀后續寫”中,為最大化利用可視化工具的作用,應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其中,作為可視化工具的輔助手段,幫助學生在閱讀文本與續寫時構建層次清晰、結構精準的思維框架,使學生深度理解文本,為其創新思維與創造性思維培育奠基。英語教師開展教學中,應明確思維導圖所具有的價值,將其作為引導學生解析文本、構建續寫框架的工具[4]。具體而言,教師先是幫助學生厘清文本脈絡,識別關鍵信息點,鼓勵學生將這些知識點轉變為思維導圖中的節點。而學生思維導圖制作完成,能將復雜的文本內容轉變成條理清晰的內容,使其更容易理解與記憶。
例如,以“Launching Your Career”單元中的“Using Language-Speaking and Writing”部分教學為例,針對“Liang Yu”此人物開展續寫工作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剖析該文本,掌握其人物的基本信息、職業背景、興趣愛好等。隨后,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形式,構建該人物的全身畫像,以不同分支展示其性格特點、教育經歷、職業成就等。此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強調思維導圖的邏輯性、層次性等,讓學生能在有序羅列中學習,實現對其嚴謹思維方式的培養。而為增強續寫效果,教師應基于思維導圖基礎上,設置流程圖,為學生規劃續寫思路。學生可依據人物“Liang Yu”特質,設想其未來職業道路發展的軌跡,以及可能會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利用此種思維訓練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讓續寫內容更豐富多彩,增強續寫內容的說服力與感染力。
(四)構建微課寫作框架,優化讀后續寫效果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環節中,將微課融入其中十分重要,能有效吸引學生參與教學中,明確微課提供的寫作框架,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學習效果。為確保學生在理解基礎上掌握微課內容,教師應發揮微課的引領作用,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寫作框架,引導其形成正確寫作思路,為讀后續寫奠基。具體而言,教師應精心設計微課課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與理解課件,逐步掌握寫作框架的精髓。依托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能明確框架具體內涵,把握該寫作意圖,確保續寫有序進行。利用微課可視化工具,有效降低學生讀后續寫的難度,提高續寫的準確性。
例如,教師在開展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應針對續寫具體內容,運用微課模式對文本的寫作框架與學生應完成的框架內容進行整合,梳理等,以此為學生提供實際寫作抓手,并借助思維可視化工具的作用,讓學生能清晰認識思維可視化工具的價值,精準捕捉相關信息,構建符合要求的續寫框架。通過此種形式,學生能進口閱讀材料內容,明確題目要求的學習目標,將關鍵信息提取出來,為續寫提供豐富資源與堅實框架。教師采用此種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思考中進行續寫,使續寫更具有針對性、邏輯性,讓內容能緊扣主題,增強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5]。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視化工具應用于高中英語教學中,能夠使英語“讀后續寫”變得更直觀、更易于理解,讓續寫成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與想象力的有力途徑。因此,教師應積極主動使用可視化工具于“讀后續寫”中,確保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成為新時代的高質量人才。
作者單位:胥培銀 甘肅省白銀市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蔡皓生.可視化在高中“讀后續寫”中的運用[J].中國報業,2020,(18):86-87.
[2]居婷婷.新高考背景下思維可視化工具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24,(05):8-10.
[3]阮學英.思維可視化工具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的應用[J].名師在線,2024,(03):35-37.
[4]鮑靜.思維可視化工具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的應用[J].電腦愛好者(電子刊),2021,(11):2299-2300.
[5]王興麗.思維可視化工具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4,(0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