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我與父母吃早餐時,母親問父親做的蒸蛋為何如此完美。父親回答說,他就是自己一琢磨,感覺時間差不多了,拿出來發現正好。聽到這個答案,母親不由得抱怨說,這種經驗簡直無法傳承。由此,我突然想到很久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功夫熊貓》。
在電影《功夫熊貓》中,熊貓阿寶希望一覽神龍大會的盛況,卻在陰差陽錯之下被烏龜大師選中,開始了成為神龍大俠的訓練。經過一系列訓練后,阿寶掌握了許多武術技法。同時,遠在一處牢獄之中,阿寶的敵人大龍也即將脫離囚籠,來向神龍大俠復仇。在武藝有缺、外敵將至的處境下,阿寶來到了神龍大俠的傳承物品——《神龍卷軸》前。在師父的注視下,阿寶打開了象征神龍大俠的卷軸,卻驚訝地發現,卷軸之中空無一物,唯有金色卷紙發出的光亮映出了他自己的面龐。阿寶收起卷軸,以自己掌握的武藝面對大龍,最后依靠師父傳授的絕招克敵制勝。
《神龍卷軸》中雖然沒有傳說中的神功,但這面看似無用的“鏡子”,卻是成為神龍大俠最后的考驗。當一個人的奮斗、積累已經達到極致,那么接下來考驗的就是他內心的力量。這就是影片中除了阿寶外沒有人能成為神龍大俠的原因——他們都不具備這種信心和意志,只將自己的希望寄托于神龍大俠的“神功”,卻未曾想到,他們自我的積累,實際上已經達到了神龍大俠的高度。
看似簡單的父親蒸蛋一事,其實與神龍大俠所蘊含的精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父親看似是隨意“一琢磨”,碰了運氣就將雞蛋蒸好,實則背后是父親長久以來做早飯的積累以及他對自己的信心,因此才能以一種看似無法模仿、無法定量的方式取得成功。
這也印證了宋代名家歐陽修在《賣油翁》中的一句話:“無他,惟手熟爾。”這句話道出了賣油翁倒油熟練、一滴不漏的根本原因——長久的練習所帶來的自信自得與從容閑適。我想,這就是一種無論東西方社會都深以為然的中華民族的自信自強精神。它看似無法被現代的數學、量器所規范,但這種精神卻已然內化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之中,這是一種相信自我、相信時間的自信自強的精神特質。
編輯有話說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功夫熊貓》這部電影,影片講述了主角阿寶歷經各種考驗成了神龍大俠的故事。本文作者從父親做蒸蛋這件小事,聯想到了《功夫熊貓》,又從《功夫熊貓》總結提煉出了中華民族自信自強的精神特質,這也正是今天的我們需要學習和傳承發揚的優秀品質。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