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達·芬奇密碼”,你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風靡一時、超級燒腦的懸疑小說及同名電影。其實,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達·芬奇身上還有很多“密碼”呢,比如,達·芬奇的建筑密碼,你知道它們都在哪里嗎?
雙螺旋樓梯
高大建筑里的螺旋式樓梯并不少見,它們既美觀又氣派,可是要說起雙螺旋樓梯,恐怕就不多見了。在距離法國巴黎一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座名為“香波堡”的建筑,它的知名度不僅來源于它作為歷代法國國王行宮的歷史,更來源于達·芬奇為其設計的雙螺旋樓梯——
看,在城堡方形主塔中央,兩座完全獨立的樓梯互相纏繞,圍繞同一個軸心盤旋向上延伸,以完全對稱的路徑將城堡里的各個樓層連接起來。想象一下:當你走在這樣的樓梯上,另一座樓梯上的人可能離你很近,可你們就是不會碰面。這要是玩起捉迷藏,估計能玩上一整天。
尋找密碼:你覺得達·芬奇設計的雙螺旋樓梯眼熟嗎?是不是有點像科學課本里出現的DNA 雙螺旋排列結構?這種雙螺旋排列方式比單鏈排列更穩定、更有利于基因遺傳。據說,達·芬奇當年設計雙螺旋樓梯是為了保護隱私性,避免人在樓梯上相遇,是不是很有趣?
單橋墩的280 米長橋
500 年前的達·芬奇無疑是天才,可是他的有些設計卻只能停留在紙面上,無緣成為現實。比如,他為奧斯曼帝國蘇丹(當時的土耳其國王)設計的單孔大橋。如果這座預計長280 米的大橋建成,將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橋梁。它沒有成為現實的原因也很簡單:在那個沒有鋼筋、水泥、混凝土等現代材料的年代,大橋都要老老實實采用多橋墩的拱形設計,而達·芬奇設計的橋梁中段沒有一個橋墩。試想一下,當年的國王打開圖紙,第一時間想到的估計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好在,500 年后的建筑師讓不可能變成現實,也證明了達·芬奇的構思是十分科學的。如今,這座復刻了達·芬奇設計的行人橋就矗立在距離挪威奧斯陸不遠的小鎮上,三個木拱像三只被射手用力向后拉的弓弦,穩穩地支撐著橋身。
尋找密碼:達·芬奇的設計變成了現實,人們用達·芬奇的名字——萊昂納多為其命名,又稱它為橋中的蒙娜麗莎。同時,不少人還發現:這座橋好像和我國河北的趙州橋有些相似呢!其實,兩者的原理確有相通之處,只不過趙州橋只有幾十米,比萊昂納多橋短不少。不過,我們不妨暢想一下:如果當年的國王見過趙州橋,是不是會對達·芬奇的設計多幾分信心?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