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小王再也睡不著。月光透過木窗門縫隙灑在桌上,窗外有秋蟲呢喃,屋內還有老鼠的吱吱聲。這一切竟然都是那樣美好。
小王還是爬起來,點亮了罩子燈,把燈芯擰到最大,以至于燈罩內開始冒黑煙。枕頭邊是一張稿費單,《中國教育報》寄來的,三元一角五分!小王閱讀著上面的每一行字,手填的稿費單,藍色字體,還有各種編號,郵戳不是很清晰,還能辨認出來。看著看著,笑了。答應明天還要請辦公室同事們的客。稿費就不取了,留著這張單子,激勵自己和“后來人”,小王睡夢中迷迷糊糊地作了一個“重大決定”。
又一天,小王在辦公室備課。“王老師,你的稿費單!”郵遞員笑瞇瞇地說。小王裝著沒聽見,郵遞員再次提高了嗓門喊了一聲。辦公室的老師們都聽見了,有位老教師走了過來,“稿費單,我這輩子還沒見過呢!給我看看”。小王嫌老教師手粗糙,但又不好明說,“還是北京寄來的,五塊六毛三分,發財了、發財了,要請客、要請客”。
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小王工作地從農村調到城市,“小王”也變成了“老王”,這二十年,老王沒少收到稿費單,只是不再興奮,也不再“外宣”。周邊吃瓜群眾也發現不了,因為稿費單只送到傳達室,郵遞員再也不用“喊山”。再后來,稿費單也沒了,直接銀行匯款。天不知地不知,自然,也不用請客。
日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著。大約又過了十年。一天,老王再次收到一張紙質稿費單,四百五十元。“咦,咋又有紙質單了呢?不是都電子匯款嗎?”老王覺得很新奇,他推了推老花眼鏡,端詳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取款通知單”,似乎有一種久違的感覺,也勾起他的很多回憶。
“看什么呢,老王?”愛人走了過來。“沒什么,一張稿費單。”老王云淡風輕地說道。“多少錢?”“你自己看。”“四百五,還可以嘛,怎么不多寫幾個字?在哪取?我去取。”“我不想取,留著這張單子,激勵自己和‘后來人’。”“你瘋了,自己過幾天就要退休了,‘后來人’被你激勵地明年博士就要畢業了。”
老王一輩子就聽愛人的話,但他就是舍不得取出來,三十年前的那張稿費單也找不到了,這張可以聊以慰藉。過了六月,就要退休,無聊時,可以摩挲這張單子,也算是一種榮耀。
這天,是稿費單取款限定的最后一天,他答應愛人要取出來的,老王決定,不再開車,要親自走到郵局去,用腳步丈量才有真實的生活體驗感,才能讓稿費單在自己身上多停留幾十分鐘。
北斗高精導航30分鐘后把老王帶到“郵儲銀行”,站在門口的是位矮胖的穿著制服的不茍言笑的男人,“這是大堂經理?咋這么嚴肅?微笑服務呢?”老王琢磨著此人的身份,把單子遞了過去。男人瞟了一眼,“你要去郵電局,這里是銀行。”
老王剛想說單子上寫的是“銀行取款通知單”的時候,被男人果決的語氣和“遙指杏花村”的手勢鎮住了,只好重新規劃路線,再出發。
六月,城市的街道已經被太陽炙烤得有點熱氣騰騰,好在人行道還算陰涼,老王整理了下自己的心情,對自己說:“去郵局也好,已經有些日子沒跟郵局打交道了,那年沒有物流,郵局自己是常客哩。”
15分鐘后,熟悉的墨綠和“中國郵政”幾個字映入眼簾,也讓人格外親切,老王仿佛回了娘家,心底有些興奮。他走到柜臺邊,柜臺里只有一名女性工作人員,戴著金絲眼鏡,手中在忙著自己的事情。
“我取款。”“取什么款?”“稿費。”老王把單子遞了過去,“我們這兒取不了,上面寫的‘郵儲行’呢。”“不對呀,我幾十年來一直在郵局取稿費,這會兒怎么就不行了呢?”說完這話,老王昂起頭,一副“客大欺店”的樣子。
“金絲眼鏡”被怔住了,忙解釋說:“我這邊只有400塊錢儲備金,今天沒人來匯款。”
老王懵了,仿佛走進了一家“假郵電局”,心里滿是疑惑:只有400?沒人來匯款?這怎么辦,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取不出,稿費就會原路返回,再要回就麻煩了,有教訓的。關鍵是,回家說了,愛人也無法相信,說不定還要被扣上“藏私房錢”的帽子。
“我要咨詢11185,怎么可能只有400塊錢儲備金呢?”正要撥號,“金絲眼鏡”趕忙說:“你去附近‘郵儲’,那里可以取。”“剛剛去過,他們說,沒這項業務。”“是另一家,就在附近。”老王有點急了,“我不認識路。”“我領你去。”
窗口工作人員是個年輕的小姑娘,很專業也很費時,快辦完的時候提醒老王還可以在自助機上完成,刷卡后輸入取款通知單上號碼就能轉賬。老王說:“‘郵儲’掌上銀行可以辦理嗎?”回答是不可以的。
“總算完成了。”老王長吁了一口氣,想著,“五點校長還約了自己,大概跟自己退休有關。”
老王走出營業廳,一名衣冠楚楚的工作人員走到自己身邊,向他道歉,“金絲眼鏡”也在一旁,他虛心地向老王征求意見,老王有些自得,他們問對人了:
“保留紙質的取款通知單,老人需要回憶,新人需要留下記憶。讓掌上銀行能幫自己取款,滿足多元的需求,是社會文明的證據。”
工作人員“尬”在那里有幾秒后,迭聲說:“好的、好的。”
回單位的路上,老王走得很慢、很慢,有點懊惱,最后一張“稿費單”就這么沒了?唉,也沒拍個照。
退休、退休,“退”而不“休”呢,稿費單還會有,或許更多。這樣想著,腳步也加快了。
作者簡介:
王益民,北京新學年教育副總校長、廈門市新教育學校校長,江蘇省初中語文特級教師,重慶市大渡口區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著作8部,發表論文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