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的深入推進,城市文化軟實力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文化為基礎的“軟實力”,其作用日益凸顯。城市資源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深度挖掘資源,樹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可以提升城市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與影響力。消費新生代的崛起和信息技術突飛猛進,催生了旅游業越來越細分化發展。2022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指出,加快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優質旅游產品供給力度,激發各類旅游市場主體活力,推動“旅游+”和“+旅游”,形成多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據了解,2024年河南省春節假期累計接待游客5021.6萬人次,分別比2023年、2019年增長48.8%、56.3%;旅游收入297.7億元,分別比2023年、2019年增長69.9%、65.1%。通過創新的方式提供獨特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的雙贏。許多城市已經開始探索文旅融合的實踐。毋庸置疑,文化+旅游的模式給當地的經濟帶來效益。能夠帶動城市文化建設方式的創新,在文旅背景下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從相關理論中分析,立足文旅融合為背景,針對信陽城市文化“軟實力”的路徑展開了分析、研究。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信陽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從文化和旅游的角度指出其城市文化產業的問題,提出了文化融合對“軟實力”的意義,使研究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
文旅融合對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意義
文旅融合對于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增強城市的文化吸引力、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動經濟發展,還能夠提升城市形象、優化城市環境、增進國際交流、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加強社區參與。
第一,關于增強城市文化吸引力方面,通過當地進行文旅融合,可以將城市的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轉化為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如戲曲文化、歌舞文化、工藝文化等,利用當地人才資源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銷售,從而吸引游客前來體驗,提升城市形象,增加知名度和吸引力。
第二,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可以帶動相關文化產業以及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如餐飲、住宿、交通等。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可以促進城市環境的改善,因為發展文化旅游需要提供良好的旅游環境和服務,這將促使城市在環境建設上投入更多的資源。對于當地居民,既能享受經濟紅利,也能豐富其文化生活,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在新媒體時代下其發展的過程中也可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促進文化交流,提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第三,促進當地文化傳承與創新。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創新,可以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活力,同時也能夠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和旅游產品。鼓勵當地社區參與到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中來,這不僅能夠保護和傳承地方文化,還能增加社區居民的收入。從長遠來看,有助于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強調了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以及旅游發展的長期規劃。
文旅融合背景下信陽城市文化“軟實力” 發展困境
一、IP文化性不強,文化凝聚力不足
當前,文旅產業在人文精神的表達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文旅產業兼具意識形態屬性和商品屬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為了迎合受眾,文旅產業無法擺脫原有的框架。例如,在傳統文化的開發中,歷史劇和紅色主題作品偏多,造成市場的飽和與觀眾的審美疲勞。有些企業,甚至只顧追求經濟利益,在人文精神的傳承上則迷失了。當地眾多年輕群體對于信陽下轄八縣兩區的風景名勝、歷史文化以及特色產物等缺乏深入了解。頻繁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尷尬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地年輕人對家鄉文化的疏離感,進而削弱了文化的凝聚力。這種現象亟待引起關注和解決。
此外,政府為打造青春秀場、吸引年輕群體到營地打卡,信陽青年營地打造了“帳見天涯”“圍爐夜話”“集裝箱美食”“彩月亮”等網紅景點,通過提供個性化、互動化的文旅新體驗,營地吸引了眾多青年來發現美好、記錄美好、傳播美好。信陽青年營地聯合更多院校團體、社會機構、商業組織,不斷探索營地運營日常化新篇章,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青年時尚文化活動,擦亮信陽年輕魅力的公共文化名片。經過精心規劃,此地一度成為公眾休閑的理想場所。然而,由于IP形象的文化性不能跟當地居民引起共鳴,其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與獨特魅力。這種現象反映出信陽文旅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對其文化功能的定位與挖掘存在不足,從而大眾對于信陽文旅所推廣的活動都呈現出短暫性的關注。
二、傳播效果不佳,文化影響力有限
信陽作為中國河南省的一個地級市,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包括美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獨特的地方特色。然而,盡管信陽在文化和旅游方面具有潛力,但其傳播效果可能不佳,文化影響力有限。
盡管信陽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已做了一定的推廣和營銷,但沒有把握關鍵重點,歸根究底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信陽的文旅品牌形象可能不夠鮮明或者沒有明確的定位,導致潛在游客難以記住或識別信陽的獨特賣點。第二,缺乏有效的營銷策略來吸引不同市場段的潛在游客,包括年輕游客、家庭游客或國際游客等。加之,其宣傳的目標受眾對信陽的了解不夠深入,受眾因此不會將信陽作為旅游目的地,這是導致其文旅產業傳播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在中期受眾體驗信陽文旅產品的期間,會有很多直接或間接因素影響消費者的體驗感。如交通、住宿、餐飲等旅游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服務水平和質量直接影響游客的滿意度和口碑傳播。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的發布更加及時,當游客有不滿的體驗經歷時,會發布到一些社交媒體賬號上;再如信陽的文化活動和節慶缺乏創新和吸引力,雖然能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但其影響力之弱,無法有效吸引外地游客和文化愛好者。
在后期信陽文旅應充分利用時代紅利發揮自身優勢。數字時代,網絡和社交媒體是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信陽并沒有充分利用這些平臺進行宣傳,缺乏精準的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如宣傳視頻過于死板、不貼合當代人喜好,將錯失大量潛在的關注和流量。
三、創意人才匱乏,城市人文關懷
文旅的融合發展能為旅游“資源+資金”核心推動力的品類提供動能,從而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這也就離不開人們常見的一個產品:文創產品。
信陽地區文創產品企業在商業人才方面存在明顯短板。文創產品本質上屬于商業領域,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文旅企業缺乏相關商業人才的儲備,其商業主管多數由其他行業轉行或轉崗而來,其商業理解和實操能力相對較弱。
一些文旅企業存在固有的觀念,認為游客進入其封閉空間就應接受高價產品,這種思維忽視了文創產品所需的文化創造力、產品設計能力、產品定制與存儲能力、賣場管理能力和銷售管理能力等關鍵要素。這種觀念與那些將文創產業簡化為“點子”行業的“文創奇才”相似,他們低估了文創產業的難度和所需的專業素養。文創產業需要長期的品牌投入、產品提升和渠道擴張,這種簡單化的理解導致大量“倉庫落灰型文創”產品的出現,真正能夠融入生活場景并進入流通環節的產品寥寥無幾。這種現象在信陽地區尤為明顯,許多企業不斷嘗試卻屢屢失敗。
文旅融合助推信陽城市文化優化路徑
一、拉動文化消費,提升文化感召力
拉動文化消費可以增加主流價值觀與群眾接觸的機會,從而促進人們塑造內心正確的價值取向,實現國民對政治、經濟、民族、社會民生等各種制度的認同。從居民的文化消費能力來看,居民的文化消費能力取決于其文化素養和消費理念。因此,一方面要加強公民的文化素質教育,為促進文化消費形成必要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引導公民樹立文化消費理念,通過媒體宣傳、政府支持等手段提高居民消費品位,增加情感消費內容。從文化產品的供給來看,只有優秀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才能夠激起人們的消費欲望,因此,要不斷研究受眾需求,創造出適合不同層次、具有多元化、個性化且質量過硬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二、挖掘文旅產品,催生新業態
文化消費之增長,非由外界刺激所驅動,實乃源于創新思維之激發。將文化消費與物質消費相融合,須致力于創造文化創意產品,于無形中引導公民融入創新生活之中,進而推動文化消費持續提升。
文創產品的核心在于提供給消費者一種“獲得感”,這種獲得感源于產品所承載的“情感價值”。舉例來說,當游客來到淄博,他們愿意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去品嘗燒烤,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更是為了體驗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氛圍。因此,淄博燒烤的文創產品應成為城市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而在海洋館內,消費者往往更傾向于選擇那些設計擬人化、形象可愛的動物明星公仔。這些公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各年齡層游客的喜愛。相較于種類繁多卻難以抉擇的產品,它們更能夠精準地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這種對消費者心理和需求的敏銳洞察,正是文創產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因此,文創產品的設計不僅需要注重創新與藝術性,更需要精準把握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消費者的青睞與認可。
三、重塑品牌形象,增強輻射力
城市文化輻射能力指的是該城市對其他城市文化的影響能力,即可以使其他城市潛移默化地認同其價值取向。城市文化輻射力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城市文化輻射力的重要路徑。文旅品牌是增強城市文化輻射力的重要資產,這就需要我們挖掘豐富的資源,瞄準文旅品牌的載體,打造知名品牌。一要加強本土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合和再造。比如信陽,要立足區位優越、文旅資源豐富的實際,努力打造“信陽名片”,不斷提高信陽文化輻射力。加強“產學研”合作,通過學術文化建設加強抗日戰爭等歷史事件、許世友等杰出人物、宋美齡舊址等遺址、《將軍的搖籃》等經典作品等文旅資源的挖掘、整合和利用,把豐富的城市文化元素融入經濟社會發展中去,打造信陽應有的獨特文化“名片”。二要有效塑造新型城市文化資源。借助發展城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基于城市本色,發掘城市文化的新元素,有效塑造新型城市文化資源,拓寬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空間。三要加強整體規劃,規范旅游市場,提高從業者職業素養,提升從業者的講解水平和服務接待水平,增強旅游者的體驗感。
在全球化與信息化的今天,城市文化差異性特征日益凸顯,城市文化“軟實力”成為支撐城市發展的無形力量,同時,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間競爭日益激烈,要想打破“千城一面”的現象,就要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文旅融合對于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其不僅能夠增強城市的文化吸引力、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推動經濟發展,還能夠提升城市形象、優化城市環境、增進國際交流、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及加強社區參與。
作者簡介:
劉源,1995年生,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為行業經濟、視覺傳達;蔡錦楊,1996年生,女,漢族,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本文系2024河南科技智庫《數智賦能河南省文旅康養產業融合路徑研究》(項目編號:HNKJZK-2024-85B)、2023年信陽農林學院校青年基金《全媒體視閾下信陽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策略研究》、2023信陽市社科聯《文旅融合助推信陽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3JJ037)成果。作者單位:信陽農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