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等職業院校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考核部分,二者具有相同的育人發展目標。文章從時代背景出發,闡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本文剖析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育人存在的問題,從頂層設計、師資力量、課程空間三點切入提出具體對策,并根據當前育人效果進行反思與總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當前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高職院校應把握辦校特色,聚焦三大育人重點,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青年人才培養要求,不斷完善育人模式探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育人不斷走向深入。
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強國需強技,強技需強才,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回答“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三個問題的重要答案,思想政治教育在服從和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充分保證正確方向、強化人才支撐、增強精神力量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是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指引,具有思想保障作用。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高等學校育人育才的重要一環,在這一過程中務必堅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工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始終錨定發展方向與目標,始終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引領。面對世界大變局中的新特征新表現,實踐仍然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力量無疑需要注入新的內涵,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融合不僅牢牢把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育人育才的教育目標,更引領青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青春新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育人" " 存在的問題
融合育人深度不夠。傳統高等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早于創新創業教育,有較為成熟的教學體系,學生較為熟知,創新創業教育各類院校重視程度與起步不同,二者融合育人平臺差異較大仍需各方位保障發展。就基礎的教學課程來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形勢與政策、四史”等課程,主要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內的專任教師講授,教學評價主要集中在課堂授課方面,相對缺乏學生實踐考核。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展數量較少,教師團隊不夠穩定,因為實踐性導向的原因,較多在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結果的評價,而對于創新創業教育過程評價內容較少,由于教學評價的側重差異與單一,很難體現二者融合的教學效果,也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深入不夠。
育人團隊建設不夠。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育人模式的二者融合,首先必須具備一支業務質量及實踐能力都很優秀的育人隊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比較割裂,且隊伍建設人力資源較為單一。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思想政治素養,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創新創業教育則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創業知識,能夠指導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現實教學中往往會存在思政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了解不夠,授課范圍多數圍繞理論展開,另一方面作為新的教學內容,創新創業教師群體缺乏相關實踐經驗但又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不夠,同時育人團隊往往以校內教師為主,沒有把握有效的校內外資源擴大育人團隊,導致教師隊伍專業水平上參差不足與單一,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與質量。
教學形式單一,空間創新不夠。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達到理想育人效果需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拓展育人空間。當前二者融合載體較為單一,空間不夠開闊。傳統高等教育中這兩類教育內容仍比較割裂,分別安排在兩門課程教學中,由不同的教師群體授課,在傳統的統一的教學計劃與教案內容中,思政與雙創的元素融通不夠,且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教室課堂空間中,對于當下新時代大學生而言僅課堂缺乏吸引性,必然導致教學內容缺少有效指導性,教學成效必然不理想,融合育人的目標很難達到。同時單一的教學課堂不能充分挖掘有效和有特征的教學元素,容易導致單一理論教學和滿堂灌輸,不能有效捕捉學生的個體差異,實際育人效果不盡如人意。
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 " " " " "育人模式的路徑探索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突破口,涉農類高職院校應結合學科優勢特色,緊密結合人才培養需求,通過“點動成線,線動成面”,立足“一根針式”育人保障體系、“內外聯動式”教學育人團隊、“三維立體式”課程育人空間三個重點,暢通“黨政聯席強保障+教師團隊強驅動+學生課堂顯成效”的育人循環線,從專業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等多方面形成“全滲透式”人才培養基本面。
一、推進三項機制實施——落實“一根針”式育人保障體系
第一,“一把手”工程——完善學院組織領導機制。
在“大思政”格局下做到“黨政聯席抓落實,全員參與促雙創”,成立專項雙創工作小組,定期召開創新創業工作會議,組織動員、研究部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教學院長聯動各學科教研室完善專業教學大綱,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各環節。結合學院專業特色,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制訂、完善相關教學方案與制度,堅持育人為本,以賽促學,提升學生雙創能力、堅持問題導向;以賽促教,優化雙創教育機制、堅持協同推進;以賽促創,培育學院雙創文化的原則下,建立健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指導幫扶、文化引領融為一體的全方位育人工作體系。修訂出臺相關績效工資辦法,通過在教師教學、教育、科研業績積分辦法上激勵教師積極參與工作,爭先創優。
第二,“聚點式”診斷——完善課堂質量評價機制。
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建立,主要聚焦于創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學院圍繞專業育人的教學實踐要求,立足專業教學和育人特色,在創新課程評價體系中囊括了診斷性和發展性評價。其中,診斷性評價是對創新課程育人內容的總結,注重挖掘創新課程育人的專業化特色;而發展性評價則注重引導思政課程教師和創新課程教師在現有教學資源體系中不斷挖掘新的育人內涵和育人方法,實現思政教育引領下,學生的專業發展與創新發展融合統一。
第三,“全過程”跟進——完善教師目標考核機制。
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教師業績考核、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工作量計算的重要內容,強化全體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將培養雙創導師作為構建“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的重要內容,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學院深入剖析創新教育教學實踐中學生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實現雙創教育全過程綜合考核機制,將學生的主觀體驗與評價體系的客觀量化效果相結合,以動態化、過程化考核評價教學效果,以此推動學院雙創教育革新。
二、強化三支隊伍建設——打造“內外聯動”教學育人團隊
第一,創建校內“雙師型”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保證。為加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切實提高教師雙創教學與指導水平,制訂關于教師到企業鍛煉的管理辦法,教師到企業鍛煉是提高教師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雙師型”隊伍積極開展創業教育的理論研究,研發經典的創業案例,豐富其創業實踐經驗,強化其創新實踐能力。
第二,邀請聘用校外“雙創”名師。
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育人資源,與社會各界緊密聯系,積極組織學生赴企業參觀學習,實際感知創新創業文化,啟發創新創業思維;借助學校、社會創新創業資源,邀請校外雙創名師來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獲取最為前端的創新創業知識技能,同時帶領走訪創新創業校友企業,具體了解創新創業過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通過實現內外聯動建構學校和社會德育場域,助力德育功能發揮。
第三,挖掘善用創業學子朋輩力量。
定期開展“朋輩引領”教育活動,發揮創業學生之間新老傳幫帶作用,一對一幫扶,一對一指導;定期舉辦創客沙龍,邀請在創業等方面成果突出的學生分享創新創業經驗;宣傳創新創業學生典型,傳播創新創業理念與知識,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通過朋輩的分享,構筑創新創業互助體系,引起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與熱情,激發學生動力。同時加強朋輩聯盟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的思想引領,以發揮“雙創”德育載體實效。
三、優化三大課堂體系——構筑“三維立體”課程育人空間
第一課堂:創新思維課堂教育。學校以“三教”改革為切入點,重構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成立獨立教研室,提高課程比重,將課程列為公共必修課,分階段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引導鼓勵學生做有志向、有擔當、有作為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及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領,進行專業課程、專業發展相關講座,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等,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第二課堂: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堂。學院重視實踐教學,開展重點行業單位崗位體驗項目、實習生招聘模擬等,以此聚焦每個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結合電子商務實訓室、會計手工實訓室等實訓室,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基地,讓學生參與到實訓項目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以各類競賽為龍頭,舉辦志愿服務、學生科技作品競賽等,豐富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和體驗,培養各項能力,通過知與行的統一,拓展創新創業德育空間和實踐育人內涵,進而提升德育實效。
第三課堂:創新構建“互聯網+”網絡課堂。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不斷推進創新教育工作的時代性發展,著力為學生打造“創新沉浸式課堂”,將網絡思政元素與雙創教育結合在一起,舉辦“創客沙龍”吸納優秀畢業創業學子加入,利用線上和線下搭建“創客族”溝通交流平臺,吸引帶動在校生走進創新創業新課堂。同時打造“雙創引領,全面成才”為主題的大學生成長成才教育綜合素材,以微課形式錄播,線上主題思政班會形式向學生傳遞雙創理念與知識。
經驗啟示
把握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科學內涵,做好“雙創”導師思想建設。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結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教育教學中牢記新時代高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結合社會和人民需要對學生進行“雙創”教育。
建設一支穩定發展的雙創教育隊伍。從創新創業相關環節給學生以啟迪和指導,增強學生創新創業信心,投身創新創業實踐,進而培育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鼓勵相關研究課題申報,圍繞專題組織沙龍,增強與兄弟院校進行交流等,強化育人團隊能力提升。
挖掘校訓“勵志耕耘 樹木樹人”勞動精神中“腳踏實地”的教育元素,傳承學校精神文脈,引導學生在躬行中鍛煉創新創業能力。善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充分挖掘校外雙創教育資源,引領學生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新時代職業院校學生應面向校外的曠野,在充分實踐中檢驗育人成效。
作者簡介:
齊夢冉,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系2022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危機管理研究”(項目編號:2022SJSZ0767)、2022年度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專項研究課題“新時代農業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踐路徑探析”(項目編號:SNDJSZ202211)階段性成果之一。作者單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