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木雕是我國木雕技藝的代表之一,挖掘其中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教育價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湘南木雕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設計主要通過活動目標的確立、木雕資源的篩選,再利用篩選出的木雕資源,形成以教學活動、區域活動、生活活動、環境創設、游戲活動等五個分支的主題網絡圖。最后從集體教學、區域活動、環境創設、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共五個層面提出湘南木雕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實施途徑。
問題的提出
政府號召各個教育階段都應提高弘揚民俗文化的意識,探索文化的傳承與學科知識的融合途徑,落實素質教育。但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大多幼兒園雖然有開展打磨有關民俗文化的優質課的活動,但活動形式單一,多數是教師主導,幼兒難以真正與民俗文化拉近距離。湘南木雕是來自幼兒身邊的文化,以其夸張、變形等多種手法,將各種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對幼兒具有吸引力。不僅如此,主題活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幼兒可以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由此可見,三者存在有機融合的可行性。
湘南木雕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設計
一、主題活動目標的確立
湘南木雕文化內涵豐富、給予幼兒充分的想象與自主表達的空間,幫助幼兒對家鄉文化有更豐富和直觀的理解?!跋婺夏镜瘛敝黝}活動旨在讓幼兒感知本土文化的魅力,認識并喜愛“湘南木雕”。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里藝術領域的目標的相關要求,確定了主題活動的總體目標如下:
認知方面:初步了解湘南木雕的文化內涵,用較豐富的語言交流和討論木雕的名人軼事、民間傳說等。
技能方面: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演、繪畫表現自己對湘南木雕中有關故事的獨特理解,用積木、拼貼、創作等多種方式創造自己的木雕作品。
情感方面:產生對“湘南木雕”等民俗文化的自豪與喜愛之情,懂得愛惜和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
二、主題活動內容的篩選
首先,篩選資源的來源。筆者以學者許長生《湘南木雕》一書為依據篩選湘南木雕的文化資源。湘南木雕種類繁多,題材廣泛。大致可以分六大部分,一是有關瑞獸吉祥的木雕,二是有關草木花鳥的木雕,三是有關戲文故事的木雕,四是有關神話傳說的木雕,五是有關田園野趣的木雕,六是有關宗教禮制的木雕。
其次,遴選的四個原則。
第一,生活化原則。幼兒年齡較小,閱歷不深,生活化的活動內容更容易讓其產生親近感,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教師應盡量選擇湘南木雕中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并設置有趣合理的生活化游戲情境。因此,在將湘南木雕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實踐過程中,選擇內容應以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主,例如:動物(《雙龍戲珠》《繡球》《養蠶圖》)、植物(《竹報平安》《石榴圖》)等。
第二,發展適宜性原則。湘南木雕的文化內涵豐富,底蘊深厚,如果不加挑選,籠統地運用到主題活動當中,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學前兒童來說是難以真正理解的。因此,篩選木雕資源時,堅持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特點為主,挑選出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木雕資源。例如選取木雕上憨態可掬人物形象《三星圖》、扎染活動《織布圖》。
第三,直接經驗性原則。堅持直接經驗性原則就是要求教師選擇的木雕內容要讓幼兒可以看到、能夠理解、可動手操作的,是能夠讓幼兒獲得直接經驗,從而萌發對民俗文化的喜愛之情。例如:《云龍紋》《鰲魚紋》其中的變換多彩的線條是幼兒可以自己畫出來,從而進行創意繪畫;根據《富貴綿綿》中的圖案,幼兒可以拓印出自己的作品。
第四,興趣主導性原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將湘南木雕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教師要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談論幼兒所感興趣的內容,激發他們了解湘南木雕的好奇心。幼兒對于外形奇特、夸張的造型往往有較大的好奇心,例如木雕元素“吞口”、《劉海戲金蟾》中的圖案。
三、主題活動網絡圖
幼兒園主題活動是圍繞這個名稱展開的全部內容,包括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區域活動及生活活動。主題網絡圖則是指根據活動項目的性質和關聯性,使用網絡圖的形式將不同的活動項目關聯起來。湘南木雕主題活動網絡圖的設計涵蓋了教學活動(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方面)、區域活動(角色區、建構區、表演區等)、生活活動、環境創設、家園共育等五個分支主題。
湘南木雕融入幼兒園主題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集體教學活動層面
首先,因地制宜豐富教學內容,爭取用實物來讓幼兒感受。
湘南木雕的代表作主要來自郴州、永州等地,位于湘南地區的幼兒園可以就近挖掘本土湘南木雕文化資源。
例如:木雕文化館。筆者查閱在湖南省郴州市有湘南木雕藝術館,當地幼兒園可以帶領幼兒去其參觀,實地感受木雕的精致與魅力。
木雕傳承人。木雕傳承人往往默默無聞,用心雕刻每一幅木雕作品,不為他物,只為將這份手藝傳承給下一代。了解他們與木雕背后的故事,對幼兒養成認真做事、耐心細致、堅持等優秀的精神品質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
雕刻藝術。根據《指南》藝術領域目標,引導幼兒充分感受欣賞、體驗創作的過程。教師可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的雕刻作品,并發動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雕刻作品,帶到班級來一起欣賞,分享交流,感受雕刻作品的藝術美。
木雕與傳統文化。木雕歷史悠久,作為民俗文化的一種,與傳統文化一樣扎根于華夏土壤,與傳統文化有相通之處。木雕的題材常常會涉及人們喜愛并熟知的故事、傳統節日和習俗的來源以及二者共同表現出來的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引導幼兒了解木雕中形象鮮活的人物和充滿想象色彩的神話故事,并鼓勵幼兒講述木雕故事,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
木雕與現代生活。木雕從古代起就已用作燈具的裝飾物,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具有創新精神的匠人將木雕與現代家具成功融合,獲得了不少人喜愛。
木雕與建筑。木雕最常見應用于建筑物的屋頂、檐宇、臺基、木柱、門窗上,它的應用使得建筑物達到牢固性和審美感的統一。
其次,整合家長、社區和社會資源。
在家庭層面,家長作為幼兒學習的重要參與者,要積極參與到幼兒的學習中來,例如:依托幼兒家長的職業優勢(專業家長對主題活動當中所布置的有關木雕文化的相關內容做出評價提出建議)和幼兒一起收集木雕作品、帶領幼兒實地探尋木雕以及幫助幼兒完成木雕作品。在社區層面,幼兒園是社區環境的一部分,幼兒園要爭取與社區的合作,共享社區的文化資源,共同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態。例如與當地木雕文化館的合作、邀請湘南木雕文化傳承人來幼兒園、獲得湘南木雕實物等。在社會層面,政府可出臺相關激勵政策,促進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的主題活動。如為幼兒園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還可設立民俗文化特色示范園的指標,鼓勵幼兒園積極參評。
二、區域活動層面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自主開展的活動,教師作為區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要精心設計,指導、組織活動的開展。
在美工區,美工區墻面上可以用木雕作品以及木雕元素圖片進行裝飾。在材料方面,可提供面塑、泥巴、未經雕刻的木頭、拓印材料、印章等能夠很好發揮幼兒創造性的工具,同時和幼兒共同商量活動內容,讓幼兒帶著目的,用自己的方式發揮想象力,完成極具創造性的作品。在表演區,教師可以用木雕屏風、小沙發等,營造古色古香的表演氛圍。教師還可以投放古代的服飾、面具、器樂等,鼓勵幼兒表演木雕中的神話故事。在建構區,教師可在墻面上貼上運用木雕裝飾的現實生活中的建筑圖片,投放多種形狀的刻有花紋的木頭,供幼兒進行建構活動,同時可與美工區進行區域聯動,鼓勵幼兒在建構后,到美工區為建筑制作裝飾品。在閱讀區,可以投放教師與幼兒一起根據木雕里蘊含的故事制作的自制圖書。自制圖書可以是手帕書,幼兒在小手帕上印制不同類型的木雕上的動物、人物形象圖案;教師還可以準備圖紙、畫筆,讓幼兒畫下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再由教師將幼兒的作品裝訂成冊;還可以是照片書,用生活中木雕的圖片,或是幼兒與家長同游木雕建筑的照片來自制圖書;最后,自制圖書還可以與剪紙、布藝相結合。
三、環境創設層面
首先,設置民俗文化專用活動室。不同的民俗文化活動需要用到的活動材料與幼兒園日常的活動材料有較大差異,因此可考慮增添民俗文化專用活動室,方便幼兒進行民俗文化創作活動。其次,室外環境凸顯湘南木雕文化元素。幼兒一天中主要時間都在幼兒園中,其思想和情緒會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可以以湘南木雕(或民俗文化)為主題,將文化內容全面滲透在外界環境中。例如:幼兒園戶外環境中可建設以湘南木雕為元素的風雨連廊;幼兒園的大門可以以木雕元素進行裝飾。再次,室內環境融合湘南木雕文化元素。在公共區域(如走廊、樓梯間)添加湘南木雕文化元素,比如,在樓梯處的墻面上可以擺掛湘南木雕的畫框。同時,在墻面上也可以張貼幼兒喜歡的圖畫。在班級內部,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來創設班級主題墻。比如,教師可以將在湘南木雕的主題活動中所拍攝的照片作品等內容進行張貼,還可以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主題墻上,引起幼兒對主題活動的回憶,強化幼兒對湘南木雕的感知。
四、游戲活動層面
在游戲材料準備方面,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木雕中栩栩如生的動物、人物形象,特制拓印模型,供幼兒在美工活動中使用。將木雕融入體育游戲中,木雕可用于布置游戲背景、作為游戲的障礙物和線索,此外,教師也可以請幼兒借助多元化材料與木雕相結合制作故事頭飾以及其他道具。在游戲設計方面,在體育游戲中,教師應挖掘湘南木雕作品背后的教育意義。例如,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設置有關楚文化的游戲背景,進行“尋寶游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將湘南木雕與一些耳熟能詳的民間小游戲(例如:滾鐵環、踢毽子、跳房子)相結合,讓兒童以小組的方式展開競賽,通過游戲領悟湘南木雕的魅力。
五、生活活動層面
湘南木雕元素應貫穿到幼兒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包括進餐活動、睡眠活動、盥洗活動等。例如在幼兒所用的被褥、床沿、水杯等生活用具上可以增添木雕元素,盥洗后可以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在主題活動中的感受;在午睡前教師可講述帶有楚文化色彩的故事;離園活動可以向幼兒介紹一幅木雕作品等。此外,教師要重視主題墻的布置,要在墻面上展示平時所學習的主要內容、幼兒的創作作品等,日常休息時間,兒童就會不自覺地在墻邊觀看,還會向別的孩子講述自己作品的制作過程,使木雕文化深入幼兒心靈。
作者簡介:
李奕,2000年生,女,湖南益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民俗文化在幼兒園領域的應用。本文系基金項目2021年度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一般項目《湘南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區域活動研究》(編號:201914640126)成果。作者單位:湘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