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紋樣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它們種類繁多,富有獨特的藝術語言。傳統紋樣被應用在現代創意設計中是一個漫長過程,隨著紋樣的逐步復興,廣大的藝術設計師也開始著重關注這一點,開始嘗試在現代設計中運用傳統紋樣元素。受各種因素制約,現代文創設計也正處在一個模板化的瓶頸中。將繼承與革新賦予現代文化創意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以穿枝花紋的歷史發展為主要脈絡,簡要分析穿枝花紋在現代陶瓷設計中所起的作用。當下,設計師們在研究傳統文化的時候,尤其是在傳統紋樣的設計中,過于追求裝飾效果,忽略了傳統紋樣在實用性中的作用。以穿枝花紋為探討點,將其應用于實用性設計,形成將穿枝花紋的裝飾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傳達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紋樣的觀念,這對于維護文化多樣性、推動藝術創新,以及提高民族自豪感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中國傳統紋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每個時期都會留存一些富含個性、富于表現力的繪畫作品。它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小小的紋樣所體現的是古時人們對美好生活和未來的憧憬與盼望。隨著時代的發展與變遷,當下也逐漸發展成為每個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快樂和健康生活一種感情寄托。
紋樣從圖形解構上也都各不同,如云紋、穿枝花紋等,或重復或特異,分布規律各具特色,版式編排也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也正是在現代化的今天,我們在做文化創意研究的過程中更應當堅持現代設計理念,秉持繼承與革新的觀念,將現代元素與歷史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創新設計傳統紋樣,一方面增強設計藝術效果,另一方面寄托民眾美好期許。
文創創意產業發展前景
文化創意是現代藝術設計領域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核心,設計師們通過對文化的理解和探索,將文化元素、傳統符號等融入產品設計中,使產品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特色。備受關注的大眾文化創意作品往往有著獨特而巧妙的創意。通過運用獨特的創意思維和設計語言,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形式相融合,創造出具有獨特工藝的產品。現代文創產品設計不僅要有美觀的外觀,還要有實用性。設計師需要充分考慮產品的功能和使用場景,以確保其能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也強調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設計師需要考慮產品的生產過程和材料的可持續性,以及產品的生命周期和回收利用。同時,現代文創產品設計還是一種藝術形式,設計師可以通過產品的設計語言、色彩、材質等手段,創造出具有藝術美感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需求。
中國傳統紋樣的傳承與創新
在中國傳統紋樣的創新設計中,打破重組是一個重要的方法。通過對中國傳統紋樣的解構,設計師可以深入了解其構成元素、組合方式、寓意等,進而將其進行重構再設計,以符合現代審美和設計需求。例如,如意紋是一種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因其形狀寓意吉祥如意而得名。如意紋常常被運用在家居用品、服裝、飾品等設計中,如靠墊、地毯、首飾等。如意紋可以通過分解為簡單的線條和幾何形狀,保留基本的形態特征,然后進行重新組合和變化,創造出新的如意紋樣。
在當今產品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上,差異化設計是文創產品的重要賣點。對于文創產品來說,單一的創意來源容易讓受眾感到疲憊。同時,要提升消費者對中國傳統紋樣的認知和接受度,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如媒體、文化機構、教育機構等,增加對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宣傳和解讀,讓消費者了解其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將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和時尚元素相結合,創作出既保留傳統文化精髓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設計作品,如服裝、家居、包裝、平面設計等,滿足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需求,增加消費者接觸到的機會。通過精湛的設計技藝和細膩的表現手法,展現中國傳統紋樣的美感和文化內涵,讓消費者在欣賞中產生共鳴和喜愛。
中國傳統紋樣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設計師需要深入了解這些紋樣的文化內涵,把握中國傳統紋樣不同的基本特征和變形規律,以便在設計中靈活運用這些紋樣。將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語言相結合,以創造出既具有傳統韻味又具有現代感的設計作品,在運用中國傳統紋樣的同時,設計師還需要考慮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和喜好,以創造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設計作品。
穿枝花紋在陶瓷餐具上的設計
應用現狀及問題
穿枝花紋在陶瓷餐具上的設計應用現狀及問題。漢代的穿枝花紋已經被廣泛應用,唐代更是大受歡迎,隨著工藝技術的進步,人們開始以枝、葉、藤、蔓等為原料,將自然形態的花朵和葉子組合成具有動態變化的“S”字形,使其呈現連續的反轉,在轉折的重要部位還會加上花頭,使它們能夠無限延伸至二方或四方。花紋整體結構優雅流暢,華麗充實,充滿活力,能展現唐代工藝美術的精致與富貴。穿枝花紋經歷了不同時代、國家、地域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一種具有國際性的圖案樣式。現在,穿枝花紋多見于建筑裝飾及染織。那么,穿枝花紋在陶瓷餐具中的運用現狀如何?是否存在問題?
穿枝花紋在陶瓷餐具上的設計應用現狀。穿枝花紋的應用與研究,與人們平時的生活分不開,人們的很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有穿枝花紋的出現。一般器物上的圖案都是波浪狀的,“卷曲”“盤旋”和“纏繞”則顯示出了它的基本特征。另外,花卉的枝葉和花卉在經變化、夸張、概括的技巧處理后,也顯示出了明顯的卷曲和翻滾狀態。現代流行的穿枝圖案基本都以點為定位,并以線連點出現了層次豐富的纏枝花卉,均以花卉為中心位置,以枝莖為骨架,體現紋樣的連綿起伏感。在很多“桃花”餐碗設計中,碗表面的穿枝花紋都以桃花為中心點,枝干向外延伸,相互纏繞,枝干襯托桃花。紋樣S型曲線優美婉轉,靈活多變,體現出了穿枝花紋獨特的韻律。在色彩方面,桃花多采用自身粉色,給人一種平靜溫馨的感覺。穿枝花紋可以在不同空間,根據不同形狀隨意變換。當代社會人們的審美需求逐漸趨向于自然化、簡潔化。如何將穿枝花紋與陶瓷餐具完美融合在一起,與當今社會人們的這種審美需求相符合,是我們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穿枝花紋在陶瓷餐具設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生活質量不斷改善。大家不僅希望能夠獲取基本的物質資源,還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享受,他們希望擁有一些充滿藝術氣息、符合時代潮流的產物,來體現他們的精神追求。在穿枝花紋盛行的唐代,人們以顏色鮮艷華麗為美,花紋的紋路也極為繁瑣。一般而言,唐代餐盤中的穿枝花紋鋪滿整個盤面,花朵與枝干相互纏繞,緊密相湊,不太符合當今大多數人的審美。當代社會,人們因為繁重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以及各方面的壓力,審美越來越趨向于簡潔化。多數人都希望呈現到眼前的產品是能讓他們感到放松和心情舒暢的。穿枝花紋在陶瓷餐具的應用上應該既能保持中國傳統紋樣特有的傳統美,還應該設計簡潔化,符合現代人們的審美,給人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關于穿枝花紋在陶瓷餐具中的應用,很大一部分停留在廣告的裝飾或產品的裝飾上,人們看重的是穿枝花紋以一種裝飾元素出現,并且達到了很理想的效果。穿枝花紋在現代設計中的性質更類似于裝飾的作用,但就實用性而言,穿枝花紋在設計領域應該有所發展。作為產品的設計者,我們應該使不同的性質和功能更好地和產品本身相融,從而達到設計的本意。在現代多元化、多層次的設計領域,產品的形狀和優美的姿態在視覺上帶給人們的關注度往往勝過了穿枝花紋在實際上帶給人們的作用。穿枝花紋在現代設計領域更多普遍追求視覺上的效果,人們傳達思想不再是借助傳統的宣傳手段,而是以一種講故事的方式來引起人們的關注,并無任何實用性作用,僅起到了裝飾性的作用。如何將穿枝花紋的裝飾性與實用性相結合,是我們的主要研究內容。
穿枝花紋應用于陶瓷餐具的可行性。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紋樣,穿枝花紋以其華麗而絢爛的特點而聞名于世。它不僅在現代設計中被廣泛使用,在現代陶瓷餐具中也十分常見。
穿枝花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歷史悠久的穿枝花紋從漢代就已出現,唐代廣泛流行。當時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以看到穿枝花紋的存在。穿枝花紋是當時時代的象征,代表著唐朝時期的審美觀念,體現出當時精湛的工藝技術和華麗的風格。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了民族特色,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
穿枝花紋在陶瓷餐具中的應用具有獨特之處。從古到今,餐具的歷史源遠流長,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大大縮影。人們逐漸意識到產品不僅是一樣物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在發展中,人們開始了對裝飾性的探索,隨著餐具的發展,人們開始把眼光從實際效用中漸漸脫離出來,重新用一種美的眼光去看待餐具。例如,景德鎮窯青花雙鳳穿花紋碗,碗中內繪青花雙鳳穿枝紋,輔以連枝紋和弦紋,外繪四枝蓮花紋輔以弦紋。碗內的穿枝花紋以波狀線的枝干為基礎,將自然形態的花朵和葉子連接起來,構筑出一個富有變化的“S”形,在轉折處加入精美的花頭,令人嘆為觀止。這樣多種植物與花朵元素的結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對穿枝花紋在設計中的應用和處理。
隨著時代的發展,穿枝花紋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象征,不僅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還具有現代的價值。將傳統的穿枝花紋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不僅可以增強其視覺沖擊力,還能為當代社會帶來新的民族風格。在穿枝花紋實用性方面的探索,人們喜歡忽略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東西,導致不能看待事物的全部。從歷史角度來看,穿枝花紋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積淀,本身就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又是現代設計中缺乏的因素,考慮到文化和現代因素方面,穿枝花紋在實用性方面更多了一種出發點。以文化內涵為基礎,使實用性與裝飾性能更好地結合起來,既符合人們對視覺審美上的要求,又能探索出穿枝花紋本身的實用性,使產品不僅具有美觀的造型,還具有實用的能力,使穿枝花紋從傳統的裝飾紋樣中脫離出來,賦予它一種新的文化符號和生命。
中國傳統紋樣中的穿枝花紋是一種古老、具有代表性的圖案,它代表了我們民族的歷史遺產,反映了當代的風格。要想依據該花紋激發出優秀的現代文化創意,我們就必須從它的歷史淵源出發,并加以創新。我們可以通過對它的研究,挖掘它的獨特之處,并融入當代的生活方式,使它成為一件適應當代消費者的優秀藝術作品。
當下,在全球化與多元化的設計時代,我們不能只是一味模仿,這樣會使我們喪失民族個性,只有將穿枝花紋等中國傳統紋樣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結合現代人們的生活理念,了解人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創造出人們所喜愛的作品。
(作者單位: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