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莫奈、蒙德里安、凡·高等知名藝術家的畫作是幼兒美術欣賞活動的重要內容,能夠引導幼兒展開想象,提升他們的審美力、創造力、觀察力,豐富自身的情感表達。如果將這些名家的經典作品與園所環境相融合,是否能在不經意間為幼兒營造別樣的美的體驗呢?基于此,筆者結合幼兒的發展特點、審美需求以及園所環境特點等對藝術元素進行選擇及再創造,充分利用走廊的空間環境,打造了一系列奇妙多元、妙趣橫生的“藝術家世界”。

一、選材——從幼兒視角出發
在幼兒園中,教師會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引導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其中包括但不局限于美術活動、音樂活動、戶外游戲等。在互動與學習的過程中,環境作為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必要媒介,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審美意識的形成?;诖?,筆者從幼兒的視角出發,綜合幼兒的發展特征及審美需求,選擇適合的藝術家作品作為素材,進行布置與創設。
素材一:草間彌生的經典作品。草間彌生的作品以波點、花紋和鏡面為主要元素,色彩明艷、風格獨特,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許多幼兒在剛剛接觸草間彌生的作品時,很容易被這些生動有趣、創意十足的表現方式吸引,從而激發對藝術創作的好奇心和興趣點。草間彌生的作品提倡釋放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因此將其作為園所走廊的環創素材,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還能培養他們的情感表達能力。

素材二:凱斯·哈林的人物涂鴉系列。凱斯·哈林是近年來炙手可熱的涂鴉藝術家,其人物涂鴉系列作品常常以夸張的形態和強烈的色彩呈現,簡約的幾何造型和簡潔的線條形象充滿了生命力與動感,具有鮮明的個性與獨特的藝術風格。幼兒看到這樣活潑可愛、生動形象的“小人兒”形象,仿佛看到自己游樂玩耍時的快樂的樣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目光。越簡單的形象,越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教師們將走廊的整面墻布置成人物涂鴉主題,幼兒可以在感受與欣賞中創作屬于自己的涂鴉作品,表達內心的感受與想法,提升藝術素養。
二、構思——捕捉不同藝術風格特點
每一位藝術家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代表作品,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也各不相同。教師在選取合適的作品之后,可以提取其中最鮮明、最有價值的特點,與園所的環境相結合,幫助幼兒拓展藝術視野,積累審美經驗。
比如,荷蘭后印象派代表畫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麥田的收割者》等以光亮、明快、夸張的色彩和厚重、粗狂的筆觸為特點,為幼兒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因此,教師在進行走廊樓梯環創時,將作品《向日葵》中明亮、鮮艷的色彩和各種形態的向日葵提取出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感受到色彩之間的無限魅力。此外,向日葵這一元素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能夠引發無限想象,在感受自然的同時發現生命的美好與力量。
三、布景——以多元形式再創作
圖像識讀是美術學習的基礎,也是創作表現的來源。教師在挑選、分析相關作品后,需要與園所環境相結合,因地制宜地對這些元素進行再創作,豐富園所走廊環境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沉浸式體驗與創作。
1.取其要素,創意融合
以荷蘭風格派代表畫家蒙德里安為例,他作品中的元素多為極簡、抽象的幾何圖形:直線、方塊在與三原色的交互和組合中,呈現出冷靜、秩序的極致美感。因此,教師在進行相關主題環創時可以充分提煉并放大作品,突出其藝術特征,與環境進行融合。
(1)提取重要元素
在進行走廊環境創設時,教師提取了蒙德里安的經典三原色為主色調,以方形為主要元素進行呈現,讓幼兒能夠一目了然,直接感受他的創作風格。
(2)融合新元素
單單以蒙德里安的作品作為走廊的裝飾,未免過于單調,這與在教室中直接欣賞他的畫毫無區別,于是教師繼續思考如何為這些新元素注入靈魂,與環境產生創意互動。根據對藝術家作品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他的畫面是冷靜的、嚴肅的、有規則感的,于是教師在作品《紅、黃、藍的構成》上增添了活潑、靈動的“眼睛小人兒”作為主體,中和了原作生硬的秩序感,讓整個環創更具動態美。
(3)環創選材
在進行選材時,教師便提前考慮到使用平面、立體等多種形式的材料,讓整個環創更有立體感、更靈動。首先,在進行底板設計時,教師先采用了白色KT板(幼兒美術活動及園所環創常用材料,熱塑性塑料,顏色多樣,具有挺括、輕盈、不易變質、易于加工等特性)為基礎進行固定,再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卡紙進行色塊裝飾。接著,教師開始添加“眼睛小人兒”的細節。教師選擇了幼兒日常能接觸到的積木、雪花片、扭扭棒、玉米粒等材料,將日常的元素融入到名家畫作中進行再創造,讓幼兒在經過環創主題墻時能夠有興趣、有話聊。



2.逐步遞進,有感而發
名家作品除了具有獨特、豐富的表現形式,還具有深刻的內涵。因此,教師在進行以“凡·高——向日葵”為主題的走廊環創時,采用了逐步遞進的方式,將環創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板塊,引導幼兒了解、欣賞作品,激發其進行主題創作的興趣。
第一板塊:以作者的生平簡介、人物形象及代表作品為主要內容,通過簡約的呈現方式,讓幼兒對凡·高有初步了解。
第二板塊:以凡·高的經典作品——《向日葵》作為主要元素,采用紙張、扭扭棒等多種材料展現向日葵的蓬勃生命力,讓幼兒感受名家筆下向日葵的獨特表現形式。
第三板塊:以“向日葵”為主題的幼兒作品,包括從單幅臨摹到創意組合的創作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展示創作要領、注意事項等,引導幼兒思考、總結,積累創作經驗。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就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用心靈去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
以藝術家作品為走廊環境的“主角”,能夠讓幼兒體驗藝術家所具有的獨特知覺和個人意象性目光,也能讓幼兒像藝術家那樣,用藝術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用獨特的視角思考問題,發現世界的本質,從而發現美、創造美,從看見到創作,不斷提升幼兒的圖像識讀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美術教育,切實落地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