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ication of targeted nursing based on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fter surgery
LIU He,LI Jing*,SHAO MingmingBeijing Electric Power Hospital,Beijing 10007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Jing,E-mail:lijing7173@sina.com
Keywords prostate cancer;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urinary retention;bladder irritation sign;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對前列腺癌病人術后下尿路癥狀的預防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北京電力醫院2020年3月—2023年6月入院治療的108例前列腺癌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實施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干預1個月后對兩組病人的下尿路癥狀發生情況、尿控恢復情況、下尿路癥狀嚴重程度及生活質量進行評價。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病人排尿成功率、拔管后72 h控尿率、最大尿流率(Qmax)高于對照組,膀胱刺激征、急性尿潴留發生率、最大膀胱測壓容量(MBC)、殘余尿量(RUV)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病人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和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和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能改善前列腺癌病人術后下尿路癥狀,促進尿控恢復,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關鍵詞 前列腺癌;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尿潴留;膀胱刺激征;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24.028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前列腺癌發病率呈現高增長態勢,且趨于年輕化,并成為男性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1]。由于其隱蔽性,臨床收治的病人多已處于中晚期,多數病人還發生遠處轉移,確診時已存在下尿路癥狀[2]。另有研究顯示,前列腺癌根治術是該疾病最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但在手術后約20%的病人會發生尿失禁等下尿路癥狀[3]。前列腺癌術后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對降低相關下尿路癥狀發生率、提高尿控率至關重要,且護理質量亦是病人預后的關鍵因素[4]。然而,目前國內臨床護理質量評價多側重于前列腺癌圍術期,對預防術后并發癥的護理質量評價關注較少,且評價體系和監測內容多聚焦于終末期,評價體系缺乏完整性,尚缺乏統一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5]。因此,臨床上構建科學可行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對優化前列腺癌病人術后臨床護理質量具有重要作用。護理質量的量化評價主要依賴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其具有明確且可測量的優點,可規范護理行為,亦是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6]。基于此,本研究將構建的術后下尿路癥狀護理質量評價體系應用于前列腺癌病人的臨床護理中,探討其應用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3月—2023年的6月于我院外科住院治療的108例前列腺癌病人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納入標準:1)通過穿刺等檢查手段確診為前列腺癌,并實施手術治療;2)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7]≥8分;3)腫瘤TNM分期均為Ⅰ期以上;4)手術前尿控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腫瘤、慢性病、泌尿系統疾病者;2)既往有前列腺手術史;3)合并抑郁癥等精神類疾病。對照組中,年齡50~75(70.40±6.09)歲;腫瘤分期:lt;T3期20例,≥T3期34例;前列腺體積:lt;40 mL 26例,≥40 mL 28例;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lt;20 μg/L 8例,≥20 μg/L 46例。觀察組中,年齡51~75(70.54±6.12)歲;腫瘤分期:lt;T3期21例,≥T3期33例;前列腺體積:lt;40 mL 27例,≥40 mL 27例;PSAlt;20 μg/L 10例,≥20 μg/L 4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倫理號:LL2030084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鼓勵病人多喝水,遵循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飲食原則,強化盆底肌肉鍛煉;遵醫囑服藥,如口服比卡魯胺片(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J20200061),每次50 mg,每天1次,并叮囑病人用藥注意事項,1個月后觀察護理效果。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時長為1個月,具體內容如下。
1.2.1 成立護理質量評價小組
小組成員包括1名護理經驗豐富且資歷深的護士為小組組長;組員為5名具有3年及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的責任護士,包括3名本科學歷、2名專科學歷及1名碩士學位。由組長組織下尿路癥狀預防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相關培訓,指導組員學習并進行相應考核。
1.2.2 構建護理評價指標體系
查閱近年來國內外相關文獻,同時結合臨床護理經驗,以結構-過程-結果三維質量管理模式為導向制訂預防下尿路癥狀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框架,同時遴選并邀請相關領域醫學專家給予評價與指導,進一步確定最終的護理質量評價體系。該體系包括要素質量、環節質量及終末質量3個方面,前列腺癌病人術后鍛煉過程中涉及多項訓練輔助器械,如陰道啞鈴、盆底肌康復球等,護理過程應嚴格把控環境要素,保證病人的依從性和積極性,產生促進效果,環境要素也是預防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主要要素之一。其次,前列腺癌病人術后下尿路癥狀的預防護理涉及多學科團隊合作,團隊之間要勤溝通、多表達,全程秉持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實施集有效溝通、藥物治療、行為鍛煉、心理輔導等要點于一體的針對性護理。護理方案分為盆底肌肉訓練、個性化排尿訓練、電刺激療法、心理暗示、健康指導等5個方面。
1.2.3 實施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
1)盆底肌肉訓練:指導病人彎曲腿部持平坦位,協助病人使其連續收縮臀部和下肢肌肉,行盆底肌運動,并進行肛門訓練,每天4次。2)個性化排尿訓練:囑病人適量飲水,以1 000~2 000 mL/d為宜,術后依據病人病情盡早開放尿管,指導病人定期夾閉尿管,待有尿意后再開放尿管,每次2~4 h。3)電刺激療法:提前設置電極強度及頻率大小分別為0~20 mA及10~50 Hz,將電刺激治療儀的電極置于Ⅱ期及Ⅲ期病人的肛門內,收集電刺激反饋信號,時長5 min,初步測定病人盆底肌收縮能力,以此為參考依據調整電刺激強度,以病人無明顯痛感但能發覺盆底肌有收縮感為宜,每次15 s,間隔10 s,每組20 min,2次/周。4)心理暗示:病人積極樂觀的情緒有利于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在幫助病人建立排尿意識期間,應多給予其肯定和鼓勵,與盆底肌等行為鍛煉相結合,逐步建立、加強病人的排尿條件反射。5)健康指導:囑病人勤洗澡,使用專用毛巾清洗會陰及尿道口;飲食應忌辛辣食物,多飲水,睡前避免攝入流質食物;生活護理以告知病人早睡早起等內容為主。
1.3 觀察指標
1.3.1 下尿路癥狀發生情況
下尿路發生情況包括排尿成功、膀胱刺激征及急性尿潴留發生率。1)病人拔除導尿管后順利排尿或在誘導下能夠自行排尿即認定為病人排尿成功。2)膀胱刺激征包括尿頻、尿急、尿痛。3)術后首次排尿后48 h內,病人突然排不出尿液,但其膀胱充盈膨脹,潴留尿量≥300 mL,待醫護人員行導尿護理后排出尿液,則視為發生急性尿潴留。
1.3.2 尿控恢復情況
1)拔除導尿管后72 h控尿率(%)=[術后控尿良好(每天使用尿墊≤1片)例數/總例數]×100%[8]。2)以國際尿控協會技術報告標準為依據評估干預后病人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最大膀胱測壓容量(maximal bladder capacity,MBC)及殘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水平[9]。
1.3.3 下尿路癥狀嚴重程度
采用IPSS進行評估[7]。該量表包括儲尿期癥狀和排尿期癥狀2個維度,前者包括憋尿困難、夜尿2個條目,后者包括尿不盡感、間斷性排尿、尿頻、排尿開始和中斷次數、尿線變細5個條目,共7個條目;總分0~35分,0~7分為輕度,8~19分為中度,20~35分為重度。
1.3.4 生活質量
采用中國心血管病人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hina Questionnai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QQC)[10]進行評定。該量表包括體力(2個條目,總分70分)、病情(5個條目,總分26分)、醫療狀況(2個條目,總分6分)、一般生活(5個條目,總分17分)、社會心理狀況(7個條目,總分26分)、工作狀況(2個條目,總分9分)6個維度,共23個條目,總分0~154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55。
1.4 資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由經過統一培訓的3名護士(小組成員)負責收集研究對象干預前及干預后1個月的相關資料,包括病人的性別、年齡、腫瘤分期等基本資料以及上述觀察指標的相關數據。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后兩組病人下尿路癥狀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
2.2 干預后兩組病人尿控恢復情況比較(見表2)
2.3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下尿路癥狀嚴重程度比較(見表3)
2.4 干預前后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比較(見表4)
3 討論
Shigehara等[11]的研究發現,尿道等鄰近組織會受到前列腺癌組織的侵犯,破壞周圍組織、尿道黏膜墊及尿道外括約肌的支撐功能,使尿道解剖結構出現異常,進而引發尿失禁等一系列下尿路癥狀,1/3~2/3的前列腺癌病人下尿路癥狀處于中重度[12]。同時,有研究表明,接受過放療的前列腺癌病人術后尿失禁的發生更嚴重,發生率gt;25%[13]。在尿失禁病人中,10%~37%的病人可能因癥狀反復需長期留置尿管[14]。行姑息性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治療的前列腺癌病人出現膀胱流出道梗阻或血尿等指征時,可能提示病人預后不良,且手術本身也對病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針對手術治療的前列腺癌病人,醫護人員應更為積極地進行治療和護理。
3.1 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能明顯改善病人下尿路癥狀及尿控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排尿成功率、拔管后72 h控尿率和Qmax高于對照組,尿頻、尿急、尿痛、急性尿潴留發生率及MBC、RUV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病人IPSS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及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能改善病人下尿路癥狀及尿控水平,這與陳丹丹[15]的研究結果一致。張麗鵬等[16]的研究認為,影響前列腺根治術后病人尿控恢復情況的因素較多,其中年齡、既往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史、腫瘤分期、術中出血量均為前列腺根治術后病人尿失控的危險因素,對存在術后尿失禁高危因素的病人進行早期干預有助于降低尿失禁發生率。本研究對病人實施盆底肌肉訓練、個性化排尿訓練、電刺激療法,提高了病人身體組織主動控尿的能力;同時,通過心理暗示和健康指導改善了病人心理和對控尿的認知水平,進而改善了病人的下尿路癥狀及尿控水平。
3.2 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能明顯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及干預前(P<0.001);提示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相關研究顯示,前列腺癌術后下尿路癥狀預防護理是降低相關下尿路癥狀發生率、改善尿控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且護理質量也是病人臨床結局的關鍵因素之一,直接影響其康復進程[17]。護理質量評價體系能夠量化護理質量的評定,是護理質量管理范疇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結合前列腺癌病人病情與術后護理需求構建術后下尿路癥狀預防護理質量評價體系,以結構-過程-結果模式為理論指導,從要素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3個方面進行護理,進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該評價體系對有效量化評定護理質量、精準定位護理薄弱環節、持續質量改進和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具有指導意義[18]。
4 小結
綜上所述,基于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針對性護理能夠降低病人術后下尿路癥狀的發生率,并減輕其嚴重程度,促進膀胱功能恢復,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鄒博,龍衍,楊智明,等.湖南地區前列腺癌流行病學及臨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華男科學雜志,2022,28(9):786-791.
[2] WATSON P A,ARORA V K,SAWYERS C L.Emerging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androgen receptor inhibitors in prostate cancer[J].Nature Reviews Cancer,2015,15(12):701-711.
[3] 沈逸.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尿失禁的預防及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0):95-101.
[4] 宋晶.神經肌肉電刺激聯合吞咽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9):224-226.
[5] 劉暢,封海霞,張莉,等.專科護理質量敏感監測指標在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中的應用[J].現代醫學,2020,48(11):1452-1455.
[6] 陳靜,寧陽,王月麗.腦卒中康復護理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7,30(4):594-596.
[7] BAYOUD Y,DE LA TAILLE A,OUZZANE A,et al.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s a predictive factor of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2015,22(3):283-287.
[8] MICHL U,TENNSTEDT P,FELDMEIER L,et al.Nerve-sparing surgery technique,not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neurovascular bundles,leads to improved long-term continence rates after radical prostatectomy[J].European Urology,2016,69(4):584-589.
[9] 王莉萍,祁小龍,徐智慧,等.完全機器人輔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原位U形回腸新膀胱術對術后控尿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9,40(3):178-182.
[10] 中國心血管患者生活質量評定問卷常模測定協作組.“中國心血管患者生活質量評定問卷”及其常模的測定[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2,21(2):105-112.
[11] SHIGEHARA K,SUGIMOTO K,KONAKA H,et al.And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hypogonadism and benign prostate hypertrophy:a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J].The Aging Male,2011,14(1):53-58.
[12] LERNER L B,MCVARY K T,BARRY M J,et al.Management of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attributed to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aua guideline part i-initial work-up and medical management[J].The Journal of Urology,2021,206(4):806-817.
[13] POLLAND A,VERTOSICK E A,SJOBERG D D,et al.Preoperative symptoms predict continence after post-radiation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Urology,2017,24(4):8903-8909.
[14] PELLETIER J,CYR S J,JULIEN A S,et al.Contemporary outcomes of 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J].Urologic Oncology,2018,36(8):7-11.
[15] 陳丹丹.綜合護理措施在前列腺癌根治術后尿失禁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3):55-56.
[16] 張麗鵬,錢衛紅,丁獻凡,等.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根治術后影響尿控恢復狀況的相關因素[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24,23(1):27-31.
[17] 張翠柳,孫文霞.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的研究進展[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15):96.
[18] 李慧琴,李小峰,陳雪姣,等.敏感指標在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3):169-171.
(收稿日期:2024-01-21;修回日期:2024-11-27)
(本文編輯趙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