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識字教學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開展課程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更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基礎。通過小學語文識字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中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在學生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時也能為其提供助力,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因此,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入考慮和分析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當前的學習能力,綜合多方面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開展趣味識字教學活動,充分滿足小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趣味化需求,幫助學生在識字學習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從而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一、趣味識字教學概述
(一)內涵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識字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講解和傳授的識字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漢字的字義、結構、筆順等各方面內容,小學生只有通過識字學習活動熟練掌握這些的漢字基礎知識,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真正運用漢字,獨立完成讀和寫等任務。對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對漢字的字形、筆畫、筆順、偏旁部首等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和掌握,帶領學生熟悉漢字的基本字形,讓學生在認清字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漢字的深層次內容。在學生識字過程中,還需要熟練掌握漢字中的特殊情況,比如形聲字、多音字等,全面提升小學生識字能力。此外,在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識字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讓學生使用正確的書寫方法和技巧規范書寫,為學生今后規范應用漢字打造良好的基礎。
(二)應用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趣味識字教學活動,是對傳統識字教學的一種創新與改革,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充滿趣味性的識字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創新型學習模式下深入掌握并能熟練應用漢字。趣味識字教學方法與小學生的認知情況與心理特點相符合,因此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識字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利于提升學生識字水平與能力。在小學階段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教師應當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小學生身心成長規律的一致性,為學生在識字學習活動過程中保持積極樂學的狀態提供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趣味性識字時,應當注重趣味識字的適度性,避免出現過度追求識字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而導致課堂教育本質發生改變。在開展趣味性識字教學活動過程中,教育本質和教育目標依然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和應用漢字,而非讓學生感受和體驗表面的教學形式。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趣味”融入必要性
(一)天性使然
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言,還沒有積累足夠的漢字知識,對相關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有所欠缺,在進行課堂學習活動過程中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些因素都會導致低年級小學生在進行識字學習活動時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識字教學方法,充分活躍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更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識字學習活動。由此可見,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趣味性識字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學習天性為中心,確保班級全體學生都能快樂地進行學習活動,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主動性。
(二)漢字使然
漢字與生活密切相關,處處體現著生活氣息,蘊含著濃厚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趣味性融入識字教學活動,結合漢字自身具有的趣味性特征,深度挖掘漢字隱含的深層次意義,充分發揮漢字的價值與優勢,引導學生全面掌握漢字知識。
(三)教學使然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有效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和語文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給予高度重視,在給學生講解漢字基礎知識的同時,需要在識字教學活動中滲透趣味性元素,以便學生可以更加輕松、愉悅地參與識字學習活動,多維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策略
(一)結合字形,開展趣味識字教學
在識字教學中,漢字的字義和字形都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相關性,無論漢字的字形如何變化或者具有多么復雜的結構,都可以從其音形意中挖掘出一定規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針對低年級學生開展識字教學活動過程中,應當結合漢字的字音字形等結構特征,充分挖掘漢字內部存在的規律和關聯性,為學生設計符合新課標要求的識字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在識字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漢字的字形進行趣味性學習和探索。
以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識字單元《對韻歌》識字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云、對、雨、雪、樹等漢字,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這些漢字的字形組織學生進行趣味性識字學習活動。例如,在進行“云”的趣味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這是一個象形字,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想象云朵的形狀來感受“云”的字形,引導學生想象位于臺風眼周邊的云的形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趣味講解“云”字的字形,比如讓學生將“云”字上面的兩橫想象成天空,將下面彎曲的部分想象成云朵,從而讓學生在趣味性的想象空間里感受和了解“云”的字形。在進行“雨”的趣味識字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先給學生說明“雨”是象形字,引導學生將“雨”字上面的一橫想象成天空,將“冂”部分想象成云,將里面的四個點想象成雨水,從而讓學生通過字形了解雨水是由云變化而來的,促使學生深入掌握“雨”字。在進行“對”“樹”“雪”等漢字的趣味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同樣可以結合字形帶領學生挖掘漢字在字形結構方面的關系,通過趣味性的識字方式幫助學生加強識字效果,激發學生思維,進而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二)結合謎語,開展趣味識字教學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包含許多謎語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結合謎語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將識字課程常規教學內容與謎語教學資源進行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漢字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主開展趣味識字探究活動,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對漢字的認知與應用能力。
以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中的謎語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常規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謎語教學元素,比如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一年級小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一”“金”“土”“口”“田”等漢字的字謎。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示以下謎語內容:“一”字的謎面為天無它大,人有它大;“金”字的謎面為一個人他姓王,口袋里裝著兩塊糖:“土”字的謎面為走在上面,坐在下面;“口”字的謎面為呆頭呆腦,能說會道;“田”字謎面為四張嘴,沒頭沒尾。通過這些謎語,教師可以在識字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趣味性識字環境,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其次,教師在低年級識字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開展專題識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專題識字課堂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漢字知識。最后,在小學語文復習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融入趣味識字復習內容或專門開設一節識字復習課,引導學生通過趣味性學習方式有效鞏固和掌握所學漢字知識。除了語文教材中包含的謎語內容,教師還可以組織班級學生開展猜字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加謎語競賽過程中掌握更多有關漢字的知識內容。通過融合謎語進行趣味識字教學活動,既能培養和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又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漢字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三)結合拼圖,開展趣味識字教學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普遍對拼圖游戲充滿濃厚興趣,對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拼圖開展趣味識字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借助拼圖游戲進一步學習和探索語文漢字知識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和整理一年級語文教材內容中適合開展拼圖趣味識字教學活動的元素,并依托這些語文知識元素實施拼圖趣味識字教學。
以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語文園地》識字教學為例,在本單元語文園地的識字加油站部分,編排了一組漢字內容和對應的圖畫內容。為了讓學生在識字教學過程中熟練掌握和應用“陰、晴、霧、雷電、陣雨、暴雨、冰雹、霜凍、雨夾雪”等字詞,首先,教師在備課階段需要準備好識字加油站板塊的識字卡,即識字卡的一面是“陰、晴、霧、雷電、陣雨、暴雨、冰雹、霜凍、雨夾雪”等漢字內容,另一面是對應的圖畫內容。其次,在課堂講解環節,教師可以將提前準備的識字卡用剪刀裁剪成多個不規則的圖形,并隨意打亂圖形位置順序,引導班級學生根據識字卡上的漢字內容將這些不規則圖形拼組成最初的圖形。最后,在學生進行識字卡拼圖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指導學生認讀識字卡上的漢字知識,從而引導學生通過拼圖這一趣味性學習方式有效學習和掌握本課漢字。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應用拼圖趣味識字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漢字學習活動,讓學生寓學于樂,在快樂識字游戲中學習到豐富漢字知識。
(四)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開展趣味識字教學
為了增加小學低年級識字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積極性,教師應當及時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設計一系列趣味識字教學活動。在多元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應用的教學方式包括情境識字教學法、對比識字教學法、故事識字教學法以及口訣識字教學法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綜合考慮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具體識字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識字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以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識字單元《對韻歌》識字教學為例,在本課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多元化趣味識字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樹、柳、桃、木、林、森”等漢字。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對比識字教學法,將本課教材中涉及的“樹、柳、桃”和“木、林、森”兩組漢字分別羅列出來,引導學生對這兩組漢字進行仔細觀察,從中發現兩者之間的相同之處。其次,在學生進行觀察和思考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感受和了解這兩組漢字的特征,從而得出結論:兩組都是“木”字旁結構的漢字。再次,教師可以采取放射識字教學法,引導學生列舉出更多偏旁結構為“木”字的漢字,加深學生對這類漢字結構的認知和應用。最后,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書寫順序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口訣趣味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不同漢字的正確書寫順序,通過趣味性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促進學生識字能力全面提升。總之,在趣味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綜合選擇恰當的識字教學方法,促進小學低年級識字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高質地展開。
(五)聯系生活實際,開展趣味識字教學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聯系生活實際,從小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豐富的漢字元素,將其與識字課程常規教學內容相融合,引導學生發現和分析漢字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對漢字知識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漢字的實踐能力。
以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動物兒歌》教學為例,由于本課教學主題“動物”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本課識字教學過程中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聯系生活實際開展趣味識字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初步了解本課教材中編排的生字,應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和各大網絡平臺搜集并整理本課生字所代表的動物圖片。其次,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將各自收集到的動物圖片粘貼在教材上對應的生字處,通過生動、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對本課生字加深理解。最后,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指導和糾正學生粘貼錯誤位置的圖片,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和認識漢字,這種貼近學生生活的識字方法和識字內容,可以促使學生更加熱情地參與識字學習活動,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降低理解生字的難度,有利于加強小學生識字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眾多優秀傳統文化中,漢字占據重要地位,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能力。而由于小學生年齡和學習特點的影響和限制,教師在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往往無法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趣味識字教學活動,聯系生活實際,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趣味學習情境中學習和掌握更多漢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