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本文采用實地調研等方式收集了五所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案例,利用案例分析法進行研究,發現我國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主要存在“物理系統數字化”“教學材料數字化”“教務系統數字化”以及“產教融合數字化”四種模式,但也面臨認識不夠充分、發展不夠理性、數字化轉型不夠全面三方面問題。最后,根據當前轉型模式及存在的問題,本文對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路徑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模式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15.054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15-0177-06
1" "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數字技術發展迅猛,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數字化轉型的潮流正席卷多個行業,數字化轉型是世界范圍內教育轉型的重要載體和方向。2023年2月,中國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World Digital Education Conference)上提出“發展數字教育,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改革所向”。科技革命縱向發展、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越發頻繁地被應用在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我國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也進入起步階段,成為提升職業院校適應性的重要途徑和構建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方式。
學者紛紛對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展開了研究。劉仁有提出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是當前的大勢所趨,是數字中國以及數字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楊學前和吳昊提出職業院校的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教學環境以及教師授課方式的轉變,更多的應該是育人理念、辦學方式等層面的數字化創新[2]。國內研究更關注高職院校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陳壽根和劉濤在研究中表明,高職院校的內部數字化轉型中,主要存在著決策主體較為單一以及決策權力較為集中等問題[3]。蘭海濤和張進等人提出職業院校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對院校數字化建設的認識不夠充分,缺乏科學的規劃[4]。焦晨東、黃巨臣對我國和全球教育頂尖國家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進行對比,提出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作為全球頂尖的教育國家,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開展得較早,并且參與數字化轉型的主體相對較多,各個部門以及機構之間的分工較為明確,權責清晰,其發展體系較為成熟[5]。盡管當前我國職業院校正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但是由于經驗不足等客觀問題的存在,該過程進行得較為困難。因此,如何高效開展并持續推動職業院校的數字化轉型,對于職業院校數字化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本文以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作為切入點,首先從政策支持角度對我國教育領域數字化現狀進行解析,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當前我國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的經驗模式,最后根據案例分析結果對我國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為我國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提供經驗借鑒。
2" " "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相關理論基礎
2.1" "教育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以開發數字化技術以及支持能力為基礎的一種數字化商業模式,其核心是采用顛覆性技術創造社會福利[6]。楊成明和周潛等指出隨著科技發展,傳統管理方法的效率日漸下降,管理活動又日益復雜,所以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刻不容緩[7]。數字化轉型已賦能制造業、金融業、服務業等多個行業領域,在教育行業作用日益凸顯。教育數字化轉型主要是通過使用數字戰略(Digital Strategy)以及數字技術(Digital Technology),對教育領域的運營流程和組織業務進行重構,促成全新的組織運行能力以及治理能力,進而提高教育領域中的相關運營業績。美國教育技術協會提出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系列深層次的、協調的文化、勞動力和技術變革,這些變革促成了新的教育和運營模式。周紀榮等提出數字化轉型有助于學校提升整體工作水平[8],具體來說,通過數字化轉型,構建學校數字化管理平臺,能夠收錄師生的海量動態信息,為領導幫助師生解決問題提供便捷,為學校各部門安排工作、處理事務提供便捷,為教師進行學習、開展工作提供便捷,為家長全面關注孩子的成長、發展提供便捷。Nazarova L和Kubrushko P等指出,使用數字化設備,提高了數字化教學在教育系統中的地位,同時提高了教育教學人員的整體素質[9]。Zeng X和Li Y提出數字化轉型互動和共享的特點促進了數字化能力供需雙方的合作與交流,并在效率的基礎和原則上實現了兩種不同類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理想供需平衡[10]。
2.2" "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模式綜述
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將教學資源分為廣義與狹義兩個方面。廣義方面,教學資源是指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被教學者所使用的一切資源。狹義方面,教學資源是指為了能夠保證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所涉及的教學材料、環境、支持服務系統等。本研究根據教學資源狹義定義,梳理當前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模式如下。
第一,教學環境數字化。基礎設施數字化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11]。以智慧教室為例,智慧教室是教學環境數字化的一種重要形式,它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集智慧教學、人員考勤、資產管理等于一體的智慧教室系統。智慧教室能夠實現四方面功能:一是資源共享,智慧教室能夠記錄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師授課過程,可以為學生遠程學習和回溯提供便利[12];二是教學創新,智慧教室能夠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實現多種教學模式,進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三是環境智能管控,智慧教室能夠實現對教室內的設施、裝備等的智能控制,實現智能化自動控制教學環境;四是大數據分析,智慧教室能夠對課堂數據進行收集與反饋,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教師教學改善。
第二,教學材料數字化。教學材料數字化主要是指能夠以數字形式存在的教學資料[13]。我國的職業教育數字教材的開發和建設已經走過了20年的時間,經歷了紙質教材數字化、多媒體數字教材、互動式數字教材、集聚式數字教材四個發展階段。從最初用數字代碼處理圖片、文字等,到可初步交互多媒體數字教材、可多維交互的(學生、教師、教材)互動式數字教材,再到依托在線學習平臺的聚集式數字教材,教學材料數字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第三,教學服務支持系統數字化。教學支持系統主要是指能夠使學習者進行有效學習的內外部條件,具體包括學習支持、信息支持、人員支持等,支持系統能夠實現媒介的功能。常見的數字化管理教學服務支撐系統包括“教學教務管理系統”“日常生活服務管理系統”“就業創業管理系統”“黨團、心理服務管理系統”等。
3" " "教育領域數字化轉型政策分析
教育數字化轉型意味著可持續發展的參與管理,以適應數字新技術帶來的新變化[14]。我國出臺系列政策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我們從國家層面、地方層面分別梳理教育領域數字化轉型相關支持政策。
3.1" "國家層面
1978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電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規劃(討論稿)》首次從國家層面對教育信息化作出部署。近年來,數字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不斷加強,我國在教育領域投入的經費逐年增加。2021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約為5.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13%,其中普通高等學校同口徑比上年增長1.65%。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這為推動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教育數字化已經成為“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是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先手棋”,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推進教育數字化的前進方向。
3.2" "地方層面
在中央的號召下,各省市積極推動落實數字人才培養和教育數字化轉型。本文統計,截至2023年3月,24個省發布72份數字人才相關政策,29個省市在“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中涉及教育數字化轉型相關內容。例如,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提出,大力發展數字教育: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5G等技術集成應用為引擎,加速形成數字教育創新發展的技術體系,加快數字教育勢能釋放,探索數字教育治理方式,積極面向未來,搶占數字教育變革和發展先機。廣西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進教育管理與服務網絡化智能化。加速教育治理數字化轉型,構建以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教育評價、教育決策管理、教育智能化支撐服務體系。江蘇省“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推進新技術賦能教育,以新技術促進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變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
4" " "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案例分析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能夠滿足社會的期望,并為國家以及社會帶來回報[15]。職業院校的數字化轉型是在職業教育領域全面應用數字化技術,并且以價值為轉型導向,以數據作為要素驅動,以實現系統變革為追求的持續過程[16]。近些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全球發達國家職業院校均已步入數字化轉型的新階段,我國職業院校開展數字化轉型探索。本研究調研我國五所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情況,總結發現當前職業院校存在“物理系統數字化”“教學材料數字化”“教務系統數字化”“產教融合數字化”四種數字化轉型模式。學校情況和目前采用轉型模式對應情況見表1。
“物理系統數字化”是指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物理設備、環境等,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對物理環境進行監控、管理等過程,對應文獻綜述中“教學環境數字化”,此處我們聚焦于院校物理環境和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物理系統數字化是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要求。“教學材料數字化”是指將教學資源轉化為數字資源形式,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授課傳播,對應文獻綜述中“教學材料數字化”。教學材料數字化是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教務系統數字化”是指將學校的教務管理過程利用數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對應文獻綜述中“教學服務支持系統數字化”。教務系統數字化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點任務。“產教融合數字化”是指將企業數字化技術和能力引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一體化教學模式。產教融合數字化是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突出特點,利用企業數字技術賦能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通過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助力區域產業發展。
4.1"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賦能,打造智慧平安校園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通過信息技術賦能,構建立體化安防體系,打造智慧平安校園。在學校安全穩定工作中,主要存在著各安防系統之間缺少信息共享與聯動,安全管理智慧化程度不高、缺少足夠信息技術支撐等問題。近五年,學校先后投入三千多萬元用于智慧校園立體化安防體系建設,升級完善監控系統,建設人臉識別系統、警校聯動系統、可視化消防系統、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整合電子通行證、學生考勤等系統,建立了一套依托視頻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立體化安防體系,推進校園風險防控和社會治理,實現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從事后應急處置向事前主動預知預警轉變,切實形成防范各類安全風險的“智慧控制力”、服務校園的“智慧保障力”,全面提升師生安全感和滿意度。
4.2"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智慧校園賦能院校治理水平提升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以“信息技術驅動標準貫穿教學全過程的理念”為指導,分層分類推動智能教學環境改造與升級。升級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分批次建設普通錄播教室、精品錄播教室等。各類軟件、終端所產生的海量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和挖掘,實時了解師生情況,為學校領導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教學管理人員可以依據權限通過數據分析平臺遠程巡課、檢查設備運行狀況,并可以通過平臺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多維度的學情分析。先后上線了人事、教學、學工等28項業務系統,通過服務流程優化打通關鍵業務,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的目標,提高校務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具有職教特色的智慧校園建設模式。
4.3"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融入數字技術,打造“智慧蘇工”品牌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新技術、新應用、新價值為理念,優化提升校園管理與服務智慧平臺,積極打造“智慧蘇工”示范校園品牌。一是升級改造信息化教學的軟硬件環境。重點改造了教室顯示設備、中控系統、智能管控系統、人臉識別系統等,支撐了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結合。二是實現數字化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面升級優化慕課網絡教學平臺,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完善在線學習資源、優化學習內容,采集各階段學習成果,形成綜合評價體系。三是建設綠色節約型數字化高校。落地全國首個高校數字人民幣校園卡錢包,覆蓋門禁、食堂用餐、校內超市等全場景校園服務功能。建設智慧餐廳,采用智能結算系統,自動稱重計費并根據飲食選擇提供健康飲食建議。陸續升級上線了資產管理系統、全面預算財務系統、保修系統等業務管理系統,獲得全校師生一致好評,獲評首批江蘇省綠色學校。
4.4"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打造智慧教育工場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智能教育工場。一是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構建萬兆園區網絡,為學校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建設一張超寬承載、簡易運維和安全的校園網絡,有效解決了超寬承載網絡、高效部署和運維物聯網的諸多痛點,滿足了學校未來5~8年數字化發展的網絡需求。提出智能微模塊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將供電系統、制冷系統、智能管理平臺系統一體化集成,實現數據中心的可靠、高效和智能。二是與上海明材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智能制造創新實訓中心,實現教育教學數字化。根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崗位職業要求,定制數字化產線和數控仿真教學工具,例如,打造虛實一體智能制造實訓設備,學生經過虛擬仿真實訓后能夠完全獨立完成數控機床工件加工。建設智慧實訓一體化實訓管理系統,采用物聯網技術集成管理實訓場地、設備、人員等,實現數字采集、電子作業指導、教學動態管理。
4.5" "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構建智慧生態,促進數字技術與教學融合
江蘇電子信息職業學院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習所需的環境、師資、課堂教學等方面構建智慧教學生態體系。在環境方面,進行智慧校園升級,通過物聯網接入平臺,采集師生信息,構建全量數據中心,建設智慧融合門戶,為師生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務和數據等一站式服務。在師資方面,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組織信息化教學比賽、實施信息化教學考核,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課堂教學方面,引進數字領域新技術、新工藝等,通過動畫、微課、虛擬仿真等優化更新課程內容,如機械測量技術課程,引入華為5G產品中的精密模具等真實案例。AVR單片機應用課程,以6個企業真實電子產品開發過程配套建成32個教學視頻、135個仿真動畫和420道信息化習題。信息化教學改革覆蓋全校41個專業、220門在線開放課程,校內平臺課程用戶數25 240人,訪問量達2 958萬人次。入選教育部第一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試點。
5" " "我國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問題及建議
當前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正在穩步推進,通過實地調研,我們發現當前職業院校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困惑。一是對數字化轉型的認識不夠充分。例如,雖然職業院校開展數字校園建設,開設數字化課程,但是教師對數字化教學模式的理解不夠透徹。二是數字化轉型發展不夠理性。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應該結合其所在地區特點,因地制宜,但是當前依舊存在很多職業院校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三是數字化轉型不夠全面。當前各職業院校在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更多地偏向一個層面或者幾個層面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很少有職業院校會推動全面的數字化轉型。部分職業院校會缺乏明確的數字化轉型目標和愿景,導致無法確定轉型的方向和重點。因此,本文針對研究結果以及上述問題,給出如下建議。
5.1" "提升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認識
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社會的整體意識形態開始向數字化社會進行躍遷。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人才需求方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及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均強調在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發展過程中,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具有必要性與重要性。因此,在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是要推進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認識,提高管理層、教師以及學生的數字化認知程度。
5.2" "樹立理性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發展觀
數字化轉型已然成為職業院校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從國家層面到地方層面,已經不斷地掀起了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的浪潮,為了確保數字化轉型的順利開展,需要樹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科學發展觀。第一,結合院校自身的發展目標以及自身條件,形成合理且可行的數字化轉型的路線以及方案。第二,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參差不齊,因此職業院校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不能盲目跟風,而是要根據自身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背景合理制訂數字化轉型方案。第三,數字化轉型應盡可能覆蓋校園中的各個方面,以教育改革為主,其他教學生活過程中所涉及的數字化改革為輔。
5.3" "推動職業院校的全面數字化轉型
當前,各職業院校在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更多地偏向一個層面或者幾個層面的教育數字化轉型,相比較國外職業院校的數字化轉型而言,國內很少有職業院校會推動全面的院校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已滲透到生產生活、教育教學領域,包括人才培養管理體系的建設、教學設施以及教學材料數字化建設、教師培訓以及教學過程的數字化、學校生活設施方面,例如數字貨幣、智慧餐廳、智慧淋浴等層面的數字化建設。未來,應該使職業院校從不同維度推動數字化轉型,全面實現職業院校的數字化發展。
6" " "結束語
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將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職業教育相融合,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研究發現,當前我國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
“物理系統數字化”“教學材料數字化”“教務平臺數字化”以及“產教融合數字化”四種模式。但是當前我國職業院校的數字化轉型情況仍然存在認識不夠充分、發展不夠理性、數字化轉型不夠全面三方面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數字化轉型的規劃和建設,更好地發揮數字化轉型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劉仁有.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驅動機理、實踐路徑與成效表征[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30):66-73.
[2]楊學前,吳昊.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路徑探索[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2,28(11):85-89.
[3]陳壽根,劉濤.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的制度設計[J].教育發展研究,2012,32(17):59-63.
[4]蘭海濤,張進,王瓊.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J].教育與職業,2020(18):104-107.
[5]焦晨東,黃巨臣.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類型及其啟示:來自美、德、澳三國的多案例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33):11-21,29.
[6]EBERT C,DUARTE C H C.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IEEE Softw,2018,35(4):16-21.
[7]楊成明,周潛,韓錫斌.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驅動邏輯、研究框架與推進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2):64-71,91.
[8]周紀榮,李玲.數字化管理平臺助學校提升整體工作水平[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12):9-10.
[9]NAZAROVA L,KUBRUSHKO P,ALIPICHEV A,et al. Development trends in practical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C]//E3S Web of Conferences. EDP Sciences,2021,273:12059.
[10]ZENG X,LI Y. Strategies for talent’s digit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Health and Sport,2023,13(1):23-30.
[11]RUJIRA T,NILSOOK P,WANNAPIROON P. Synthesi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ward high-performance digital org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2020,10(11):832-837.
[12]高鐵剛,張佳,馬鑒.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9(6):70-74.
[13]雷小青,覃圣云.高校教材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辯證思考[J].社會科學家,2021(11):146-150.
[14]XINFA T,YIFEI S,CHENHUI Z,et al.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ward achieving China’s dual-carbon strategy[J].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3(11):44.
[15]BILLETT S. Vocational education:Purposes,traditions and prospects[M]. Springer Science amp; Business Media,2011.
[16]張慕文,祝士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邏輯與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23(3):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