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醫方劑文化的龐雜和繁復使得人們對其難以形成精確、有深度的認識。而插畫藝術作為當代藝術設計中一項不可缺少的視覺語言,具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及影響力。通過對方劑學科及設計學科兩門學科的交叉融合,從藥材的自然原貌、配伍用量、主治功用等方面進行視覺轉換,可以增強中醫方劑系統的視覺識別性,對傳統方劑形象進行全面改良與整合,高效傳遞中醫方劑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同時也賦予了傳統醫藥新的活力。
[關 鍵 詞]中醫;傳統方劑;插畫設計;視覺
[中圖分類號]J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3-0038-03
文獻著錄格式:余冰然.中醫傳統方劑的插畫設計研究[J].天工,2024(23):38-40.
基金項目:2023年度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校級科研課題“中醫傳統方劑的插畫設計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的藝術設計專業幾乎與所有學科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其學科特點決定了它需要融合各種學科①。這就要求藝術設計專業要建立一種藝術設計與相關學科之間融合貫通的思維,做出既有文化內涵,又有人文關懷的設計。
一、中醫傳統方劑的插畫設計的實踐表述
(一)自然中醫藥材的原貌提取
中醫藥圖形中可以看到許多動植物形象的抽象表達,如朱雀神龍、靈藥仙草等具有傳奇色彩的對象。這些形象多出自遠古神話或民間傳說,根據現實對象的具象形態加以夸張和變形,主觀創繪出神秘、獨特的動植物紋樣。中醫傳統方劑中的藥材大多為本草植物。靈芝、扶桑、半夏或抽象卷草等植物紋樣,經過了對自然原形的抽象和重構后,恰好體現出中國古代醫學追求修身養性的理念。
(二)典型紋樣造型的裝飾運用
植物藥材占中醫方劑中藥材種類的大多數。古人對藥材圖像的認識必然融匯了植物形態從具象到藝術轉變的全過程。在中醫傳統方劑的插畫設計中也秉承了我國傳統紋樣形式的構成特征。我國典型的植物紋樣可分為團花式、折枝式和纏枝式。
團花紋是指外輪廓為圓形的裝飾紋樣。其結構有的是以中心點對稱的形制,層層向外圍繞裝飾;有的則是對半或十字劃分,使紋樣兩面對稱或者四面對稱;有的則用太極分割形式來劃分圖形,形式更加自由、豐富。
折枝紋是以花鳥草木交織或連續構成從而形成獨立結構的紋樣,由花、莖、葉共同組合而成。折枝紋是人們對自然物不受束縛的展現,表現了人們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纏枝紋民間俗稱“扯不斷”,即所有造型均圍繞一根主線展開,整體呈現出一種雜而有序的裝飾風格。這樣的表達形式既具有數列的順序感,又具有細微的零散變化。雖然看似纏繞繁復,實則有規律可循,給藥材植物覆上了一層濃厚的象征意味和浪漫色彩。
(三)傳統中醫理念的構圖體現
整體觀念、辯證思維以及經絡理論是中醫學的主導思想,其非常重視人體本身與自然界之間的相互關系。其在中醫方劑中的體現為所有藥材的統一展示、在同一畫面中的相互制約。
在藝術創作中,整體性是至關重要的。人們總會把所看到的相似對象無意識地歸納為一個整體,所以表現在藝術形式中,相似個體的出現會給作品帶來整體統一的效果。以枳實消痞丸的插畫設計為例,共十味藥材,每味藥材局限于一個矩形塊面之中,共同構成一個方形畫面,相似的矩形塊面能給予觀者秩序和規律感,從而使觀者獲得視覺和心理的平衡。
在畫面關系的處理中也同樣存在辯證思維。在中醫傳統方劑插畫中以此為基礎進行畫面分割,單一藥材所占畫面面積與方劑中該味藥材的克重成正比,并且為了使畫面表現更加直截了當,在每個矩形塊面中用數字標上對應的克重,使觀者能迅速明晰方劑配比,了解每味藥材在該湯劑中的地位。地黃為君藥①,用量最大,麻黃為佐,用量宜輕,表現為畫面下半部分的地黃占整幅插畫的大部分面積,左上角的麻黃及炮姜炭所占面積則最少。在進行畫面構圖時應把握畫面的松緊、疏密、剛柔、縱橫等辯證關系,在插畫中傳遞中醫傳統精神。
(四)基于審美感受的圖案構成
在圖案構成中,形態相近或相同的基本形體重復的、有規律的排列組合叫作連續,主要是指形象或基本骨骼的連續出現,使畫面呈現出勻稱、統一的裝飾效果②。規則的連續圖形能給人帶來和諧的審美感受,它將圖形元素經過規律性的排列構成重復性的圖案。在中醫傳統方劑的插畫中大量運用了此種圖案構成形式,單項元素在同一畫面中重復出現,增強了視覺沖擊力和對象辨識度,給中醫方劑插畫帶來了豐富的審美體驗。因構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兩種形式。
二方連續是將一個單位元素朝上下或是左右方向進行反復、連續構成的紋樣形式。運用此種形式排列構成的圖案具有條理性和秩序性的特點,能產生豐富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形成一個平衡中富有變化的完整視覺畫面。
四方連續是一個紋樣或幾個紋樣組成一個基本單元,向四周進行無限重復延伸的圖案構成形式。中醫傳統方劑的插畫多以矩形塊面組成,四方連續形式在其中的運用較為廣泛。大塊面的連續規則圖案會增強視覺沖擊力,能最大限度地表現圖案特征,形成深刻的視覺印象。
二、中醫傳統方劑的插畫設計的語言表達
“醫者意也”,這種“意”需要有一個合適的表達形式,而插畫設計作為中醫傳統方劑“意”的視覺表現,理應在表達方劑學的自身具象形象及組成結構的同時,繼承方劑的實際論治價值,針對不同的病理特點,調整畫面藝術形式。插畫設計不是“孤獨”的藝術創作,應該分析觀者的審美需求、情感需求,結合中醫方劑學與現代藝術理念和新型的、多元化的創作手法去創作傳統方劑插畫,力求觀者從心理感受及視覺感官上得到良好的治愈效果。
(一)色彩傾向的冷暖安慰
任何藝術創作都需要以飽滿的情感作為支撐。色彩的多樣性及主觀性能快速刺激人類的視覺神經系統,其作為一種視覺符號,既敏感又具有沖擊力,是一種能直觀地表達情感的藝術語言。在進行色彩選擇時,首先應考量方劑本身的辨證表達,理解其主治方向,結合色彩情緒確定主色調,再根據自然規律考慮藥材固有色的存在,調整畫面中所有顏色的色相傾向。在心理學中,通常將顏色分為暖色系和冷色系兩大色系,不同的色系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審美體驗。
暖色系色彩所傳達的情緒和溫里滋補、解散寒凝類方劑的治療主旨屬于同一意象下的不同表現。所以在進行此類方劑的插畫創作時,多用暖色系色彩進行烘托搭配。溫脾湯整幅插畫(見圖1)中采用黃色為主色調,降低色彩鮮明度,并且整體色彩選取鄰近色系,采用差別細微的色彩,展示出柔和、細膩的視覺效果,既符合中國傳統色彩審美,又能以一種親切的態度和觀者進行交流,使觀者從畫面色彩這一直觀維度初步理解該方劑的主治方向,讓畫面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冷色系會給人帶來鎮靜、舒適的感覺,所以祛暑散熱、清涼通絡類方劑多采用藍色、青色為畫面主色調。清絡飲整幅插畫(見圖2)以藍灰色奠定畫面基調,在每個藥材分區色塊中選用藍色近似色,使整體色彩都處于冷藍色系中,再根據主基調調節每味藥材的實際自然色,使藥材固有色與整體色調融合統一。低飽和度的色彩能使人減少焦慮感,讓畫面由內而外傳達出一種治愈的力量。
(二)線條曲直的情緒調試

線條的曲直變化呈現出生動有序、流暢飄逸的美感,增強了整幅畫的節奏美和韻律美。在麻黃細辛附子湯插畫設計中(見圖3),麻黃具有紅色的團式花朵和竹節狀的莖稈,在線條的曲直上便有所區分,用曲線表現花團的柔軟,用偏直的線條表現花稈的筆挺。在細辛的表現中同樣大量使用了曲線對莖和葉進行刻畫,展現出葉脈的靈動生機,使用相對直硬的線條表現葉桿的力量性與堅韌感。
曲直相結合的方式既體現出中醫方劑形象精巧靈動的柔和之美,又表現了其堅韌直挺的鏗鏘之姿。曲線的張力和彈性蘊含著無限的活力和生機,曲線的向心感使人們在面對曲線時更容易卸下自身的防備,提升中醫形象的信任感與真實度。
三、結束語
跨學科環境下的選題研究需要兼顧各學科的實際問題。插畫之于中醫傳統方劑的表現運用,一是要打破方劑學科文字敘述的局限,二是建立系統的方劑視覺形象,由里及表地拓寬傳統文化的傳播領域。而在這個學科交叉的過程中,設計學科與方劑學科的知識、技法從具象表現、美學意識、傳統理念等多個方面得以融會貫通,多維度的插畫表現手法使得畫面展示承方劑的治愈效果,引導傳統方劑快速實現品牌形象的系統化建設,使觀者正確理解中醫方劑知識的現實意義和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范文,王寧,肖金花.“新文科”理念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20(14):1-3.
[2]程傳浩.方劑學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9(22):97-98.
[3]程傳浩,曹珊.美學意象在方劑教學中的運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4):341-342.
[4]陳瀾.插圖的世界[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5]王穎芳.趣味插畫創作法在《方劑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9(12):2146-2148.
[6]李卓謙.插畫設計的色彩情感表達應用研究[D].唐山:華北理工大學,2020.
[7]李倩.治愈系插畫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2.
[8]薛惠中.基于中草藥文化的插畫創作嘗試:以我的作品《一藥一韻》為例[D].太原:山西大學,2016.
[9]劉潔.基于中醫藥文化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9.
[10]宋新娟.中醫傳統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0.
[11]張曉霞.中國古代植物裝飾紋樣發展源流[D].蘇州:蘇州大學,2005.
[12]沈明月.“團花”紋樣的歷史蘊涵與重組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9.
[13]湯純.手繪插畫在中藥材包裝中的應用[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16.
(編輯:高 瓊)
注 釋:① 李硯祖:《設計藝術學研究的對象及范圍》,《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第69-75頁。
注 釋:① 君藥指方劑中針對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臣藥指輔助君藥治療主證,或主要治療兼證的藥物。佐藥指配合君、臣藥治療兼證,或抑制君、臣藥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藥物。使藥指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諸藥的藥物。
② 張文東:《中國民族圖案構成形式的繼承與創新》,碩士學位論文,魯迅美術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