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辦學的支柱之一,擔負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圖書館的新生入館教育工作是圖書館做好讀者服務工作的開端。堅持黨建引領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針對新生的行為特點和心理狀態,利用黨建引領進行新生入館教育的創新,以南京工業大學新生教育活動“小豆書”的創作,引入體驗式活動的方法,從堅持政治領導、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等環節探索活動的持續性和長效機制,提升圖書館新生入館服務的成效。
[關鍵詞]黨建引領;體驗式;新生入館教育;創新服務
黨的全面領導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要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獲取和更新知識的重要場所。圖書館的新生入館教育是圖書館業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新生對圖書館的第一印象,影響著新生對圖書館的態度和感受。傳統的新生教育需要不斷革新,以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本文通過黨建引領,提出一種新生入館教育的新實踐,供相關人員參考。
一、新生入館教育的現狀與實踐
根據知網文獻搜索,新生入館教育緣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英澳等國,在1992年已經被國內研究者提出,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些傳統方式。國內傳統的新生入館教育工作多以單向輸出為主,如帶領學生參觀圖書館、觀看圖書館相關的視頻資料、介紹圖書館的服務與資源等。這些單向輸出的方式產生的效果有限。有研究者對116所“211工程”高校圖書館的新讀者入館教育現狀進行調查后指出,新生入館教育的主要問題有迎新季后續系列化培訓互動活動缺乏,入館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缺乏多樣性[1]。近年來,雖出現了一些利用自助學習系統、虛擬參觀、闖關游戲等方式的新生入館培訓,但是其對新生較高的要求、缺乏與館員之間的溝通、缺乏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等問題使得這些方式有其局限性[2]。
二、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
入學的第一年是大學生教育的奠基之年,新生們進入大學之后,大多在學習和思想上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對多樣復雜的關系感到迷茫和無助。對遠離家鄉和親人感到思念,對海量圖書的選擇感到困惑。這就需要圖書館的新生培訓工作要結合他們的心理,不斷調整和創新,幫助他們平穩度過大學第一年并為今后的科研和學習打好基礎。
另據已有的文獻調查,當下,我國的一部分的大學新生仍然是家庭里的第一代大學生。與那些“非第一代大學生”相比,他們需要更多的師生互動[3]。一般而言,如果家長讀過大學,學生會相對較容易融入大學生活。但是對于“第一代”大學生而言,在融入大學的學術和科研過程中,就會產生心理的落差和不適應。同時,新時代的大學新生較之前的大學生更加具有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崇尚個性自由和創意表達。
三、黨建引領激發活動創意
黨建引領這個概念主要是面向基層社會治理范疇。通常是指基層黨組織通過全方位、全環節、全過程的工作引領,進一步統籌內外部資源,將黨建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以黨的建設引領基層治理、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4]。黨建引領要回應時代變化和實際需求。圖書館作為基層單位,同樣適用于黨建引領這樣的表達。
發揮黨最高政治領導的力量,加強黨的領導是提升工作質量的政治保證。《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中提出:“領導基層社會治理,就是要堅持政治領導、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到基層治理中”[5]。圖書館黨總支通過堅持政治領導、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圖書館的新生入館教育培訓工作中去。
(一)堅持黨的領導,引領正確政治方向
黨的領導首先是政治領導。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黨總支通過行政后勤黨員聚力計劃的實施,激勵黨員進行新生入館服務的創新。圖書館需要從用戶體驗視角出發,結合教育時代背景,挖掘用戶感受,讓新生入館教育變得更加有深度、有趣味是重要研究方向[6]。所以,圖書館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特點,在新生培訓的工作中引入“體驗式教育”的理念,開展了創作“小豆書”活動。引導新生對活動進行觀察、思考、探索與合作,感悟體驗式活動的意義。
(二)強化組織引領,激發入館教育新創意
圖書館黨總支著眼于新生入館教育品牌的打造,筑牢基層黨組織,將支部建設在讀者服務的一線,選優配強支部書記,充分調動全體黨員的積極性,為新生入館教育凝聚力量。通過支部會議和部門會議決定創新新生入館教育的形式,采用創作“小豆書”的形式開展創意活動。“小豆書”的創作非常簡單,用一張紙,折成八等份,紙張的左右對折,并將對折邊中央線剪開一格,從剪開處向兩邊往下折疊,就可以折成一本“八格書”[7],打開像一本真正的書的形狀,可以自由創作內容、設計封面封底。這個過程更像是一種游戲,符合當下大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特點,能夠讓作者的思想轉化為一種持久的信息,傳遞正向積極的能量。
(三)提升黨員的能力,保障活動順利開展
圖書館黨總支常年開設“幸福講壇”,通過“導師引領”和“伙伴計劃”提升黨員的能力和素質。黨員通過系列學習研討,將創作“小豆書”活動的環節和過程進行設置,保障活動順利開展。
1.根據新生的特點,設置活動主題
總主題設置為“大學,從圖書館出發”,分主題為:“我的大學心愿”“我心中的圖書館”“我最愛的一本書”“嘿,親愛的老爸老媽,我想對你說”,以及1個自選主題。豐富的主題設置喚起新生參與的期望與熱情。
2.唾手可得的活動材料,為活動提供了便利
各支部重視活動材料的準備:此創新活動的材料非常易得,只需要一張A4紙即可。為了讓活動的成果更加美觀,圖書館準備了彩色的A4紙,供新生取用。
3.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擴大活動影響力
(1)傳統的宣傳渠道進行宣傳
良好的宣傳有助于活動的開展。將活動通知通過微信群、QQ群直接發送給新生輔導員,再由輔導員轉發給所有的新生。同時,利用圖書館的官方主頁、校報、大屏幕等方式對活動進行宣傳。此外,以圖書館教師為教學主體的覆蓋全校的科技文獻檢索課堂也是宣傳的渠道之一。
(2)新媒體宣傳更添活力
對于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新生而言,新媒體的宣傳必不可少。鮮活的創意得到了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宣傳。圖書館黨員利用多媒體將制作“小豆書”的創作過程可視化,拍攝了“如何制作一本小豆書”的短視頻,將制作“小豆書”的過程用輕松愉快、簡單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新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紛紛拿出自己挑選的A4紙,跟著視頻步驟制作,兩分鐘即可獲得一本空白“小豆書”,短視頻獲得了新生的喜愛,短時間內播放量達到四千多,效果明顯。
(四)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文化育人效果
圖書館黨總支的活動得到了宣傳部門、教務部門、校團委的支持,多方協同育人,提升了文化育人的效果。宣傳部門為活動的宣傳做了多次推送,深挖小豆書創作者背后的故事,并在校報上進行宣傳支持,擴大活動宣傳的效果、提升了活動的影響力。比如,用橡皮章創作“小豆書”的程同學,他獨特的作品受到了同學們的廣泛歡迎。教務部門在教務系統的第二課堂評價體系里對活動獲獎的同學給予了加分肯定。校團委組織社團的積極分子參與了活動的整個過程,多部門的協同合作支持保障了活動開展、提升了活動的質量,推動了該活動走向高潮。
活動作品征集過程中新生們根據活動主題,主動發揮創造性和想象力,利用文字、油畫、手繪、篆刻等多種手段進行制作和創新,作品內容非常豐富,效果顯著。
該系列活動,參與人數眾多,反響熱烈,累計收到新生制作的各種“小豆書”近千份。按初始設置的主題進行分類,為優秀作者頒發獎狀和圖書館文創產品,同時舉辦優秀作品展覽和表彰大會,為新生提供展示自我和交流情感的平臺,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活動的大主題是“大學,從圖書館出發”,下設的分主題都收到了新生的作品反饋,體現了新生的思考與期待。
主題一:我的大學心愿。通過內容豐富的“小豆書”,看到了新生對大學生活的期待、向往與迷茫。圖書館組織交流會,探討心愿達成情況。對新生的期待,如果圖書館能實現的,盡快實現。如果涉及學校其他部門的,及時轉達學生的期待,并反饋給新生。
主題二:我心中的圖書館。新生對理想中的大學的圖書館進行了描畫。例如,獨立的閱讀空間、小組討論區域等。對新生的期待,如果在圖書館的服務中已經實現,將服務介紹給新生。如果還沒有實現,將根據實際情況采納讀者的意見,進行圖書館服務升級。
主題三:我最愛的一本書。本主題收到的作品最多。新生們推薦的書非常豐富,以經典為主。創作者們非常用心,有豎排寫圖書簡介的、有畫插畫的形式推介圖書的。圖書館將愛書的學生召集起來組織讀書會活動,形成“小豆書”活動參賽者推薦書目清單。
主題四:嘿,親愛的老爸老媽,我想對你說。新生們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父母、親人來到大學讀書,通常會比較思念親人。現代社會通信科技非常發達,視頻、電話等多種形式都可以方便聯系到親人。然而,很多人很久沒有用親筆書寫的形式抒發對父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了。“小豆書”創作活動激發了新生對父母的思念之情。將新生作品集結展示,將新生的心意傳遞給其家人,加強家校互通,促進感情交流。
主題五:無主題創作。本主題同樣受到了新生的歡迎,新生們的作品非常令人驚喜。有把自己的故事創作成連環畫的、有創作詩歌的、有寫微型小說的,甚至有學生將作品用油畫的形式呈現出來。
圖書館全部掃描并集中展示優秀作品:每一份“小豆書”都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圖書館將新生們的作品在圖書館大廳集中展示,掃描存盤分類妥善保存。優秀作品收入導讀刊物《勸業樂學》進行分享。
四、黨建引領推動體驗式新生入館教育入腦入心
圖書館黨總支堅持群眾路線,以生為本,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支部的堅強戰斗堡壘作用,將黨的領導貫穿新生入館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加強頂層設計、重視理論學習、加強隊伍建設、建立考核評議機制,保障了活動的順利開展。“小豆書”創作的活動是一種體驗教育,滿足了新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個體需求,能夠讓新生在直接參與中去經歷、體驗、感悟和反思,能夠將圖書館的知識內化為新生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習慣。活動主題明確、特色鮮明、內涵深刻、形式多樣,引起了新生對大學圖書館的關注,激發了新生對圖書館活動的參與熱情,受到了新生的歡迎。
五、建議和設想
要將活動做成長期的活動,并形成品牌,需要持續的黨建引領。根據活動的反饋和后期的調研,可以將活動做如下拓展延伸:
(一)擴大活動的受眾群體
在實際的活動過程中,收到了新生以外其他年級學生甚至是教師的作品。因此,可以酌情考慮擴大活動對象的范圍,讓更多的師生參與進來。
(二)加強與兄弟院校的互動
目前,作品的展示與交流主要集中在校內。基于該活動易操作受歡迎的特點,可以聯合兄弟院校共同開展相關的活動。還可以與周圍的中小學校,以及幼兒園進行交流互動,讓孩子們從小熱愛閱讀、熱愛創作、熱愛圖書館。
(三)轉換作品的呈現形式
在創作者授權的情況下,對作品的內容進行二次開發和利用,制成圖書館的文創產品,并將文創產品作為紀念品或者獎品再回饋給讀者。例如,我最愛的一本書主題下面,將該書在圖書館的索書號,以及館藏位置、簡介甚至延伸閱讀書目同時展示出來,擴大閱讀推廣的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圖書館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業務發展,創新新生培訓,通過一張A4紙,引導新生安靜地創作一本“小豆書”,將圖書館對新生的關注之情注入他們的心田中。從作品中能夠看到新生對圖書館的期待、對自己的規劃、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閱讀的熱愛。能夠促進新生常來圖書館,促進其利用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該活動及時獲得了新生對圖書館工作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為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與閱讀推廣工作帶來勃勃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吳惠茹.基于體驗式學習的高校圖書館入館教育新模式[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21(2):74-78.
[2]蔣辰,袁曦臨,孫莉玲.線下體驗式新生入館教育的設計理念及其實現:以東南大學圖書館“環游探秘”項目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23(1):39-46.
[3]龍永紅,汪雅霜.生師互動對學習收獲的影響:第一代與非第一代大學生的差異分析[J].高教探索,2018(12):32-39.
[4]潘琳.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形態與路徑探索[J].理論視野,2023(3):88-93.
[5]黨的十九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7.
[6]淳姣,杜小軍,楊瑞.以體驗營銷理論為基礎的新生入館教育模式構建研究:以四川大學圖書館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3,32(1):27-36.
[7]王淑芬.搶救閱讀50招[M].福州: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124-125.
作者簡介:魏俊婕(1984— ),女,漢族,江蘇鹽城人,南京工業大學藥學院,中級,法學碩士。
研究方向:黨建與文化傳播。
葉青(1972— ),女,漢族,安徽和縣人,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中級,本科。
研究方向:圖書情報。
基金項目:南京工業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培育途徑研究”(課題編號:SZ20180408);南京工業大學黨建創新計劃“服務社區,合作創新,共譜書香新樂章”、南京工業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沉浸式黨課的構建方法與實踐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Z20230346)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