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思政課統編教材《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將職業規劃與心理健康進行內容整合,構建思政教學新內容。如何提升二者融合教學的實效性,以培育“愛國強志、匠心匠魂、自立自強”,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大國工匠是中職教師急需探索的問題。筆者以“時代導航,生涯筑夢”“認識自我,健康成長”兩單元為例,從教學策略、教學路徑、學習成效、特色創新等方面出發,探索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規劃融合教育的有效方式,為中職思政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中職學生;立德樹人;實效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對青年一代提出“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努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積極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1]”的殷切期待,其中,“理想”對標職業規劃,“品德”對標心理健康,充分突顯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作為思政統編新教材,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內容整合,構建具有職教特色的教學內容,致力于培育中職學生自立自強、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態,引導學生形成適應時代發展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發展觀,為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為探索二者融合教育的有效路徑,切實提升思政教學實效性,筆者選取新教材中“時代導航,生涯筑夢”“認識自我,健康成長”兩個單元,面向工業機器人專業高一年級高技能方向學生,開展專題試教。教學內容由時代社會發展到個體心理認知、由外在環境到內在心理的順序,分為六個議題,每個議題2課時,共12課時。其中,時代發展分為“啟夢”“筑夢”兩個議題,個體認知分為“自信、自強、自律、自尊”四個議題,融入行業場景,達成“愛國強志、匠心匠魂、自立自強”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心理健康發展過程中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實現自我心理成長[2]。
一、學生學情特征
(一)大我小我轉換難
中職學生對個人夢想實現依賴社會環境的命題認可度普遍較低,對于正確辨析新時代與個人成長的關系,認同社會發展是實現人生夢想客觀環境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不知道如何將個人專業發展與國家發展目標相融合,樹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職業理想,把握新時代提供的新機遇。
(二)負向情緒調控弱
面對學業發展的不如意,成長環境的不理想,中職學生難免更多地體驗到痛苦、焦慮、憂郁、自卑等負面情緒;但他們對于如何調控情緒、適應環境,以及如何正確認識生活、成長、學習和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能力仍然較弱。
(三)職業規劃待明晰
中職學生處于職業迷茫期,對如何確定人生發展目標和發展道路,以及如何把自我健康成長、能力發展與未來的職業規劃進行有效整合,是一切重要且必要的問題。此外,他們并沒有客觀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和中職學生職業規劃的特點,內心目標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行為的堅持性較低。
(四)學習方式有特點
中職學生更偏愛趣味、直觀、多元的學習方式;喜歡浸潤式學習,對新奇的活動模式充滿興趣;思維較活躍,拒絕被動灌輸,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傾向于團隊合作與組間交流的方式獲取知識。
二、教學策略構建
基于“知行合一、積極心理”的教學理念,依據“情境教學、行動導向”的教學理論,構建“四庫筑夢、議題導行、個性揚長”的教學策略。
(一)“四庫”筑夢
基于情境教學理論,研發四個數字化資源庫:新時代“大事庫”、新舞臺“楷模庫”、新機遇“崗位庫”、新要求“習語庫”?!八膸臁敝?,以“制造強國大事”造夢,以“機器人領域楷模”啟夢,以“智造領域崗位”筑夢,以“習近平金句”追夢。
(二)議題導行
依據遷移學習教學理論,設計階梯遞進式由外而內、由內到外的議題式教學,將議題教學分為課前調查探學,課中“競賽激學、案例析學、議題辯學、角色扮學、才藝展學、多元評學”,課后“展覽拓學”,推進行之有效的高階學習。
(三)個性揚長
依據多元智力和成果導向理論,針對中職生的學習受挫和信心不足的學情,發揮學生技術實踐特長,按照單元主題的目標,分別生成六個學習成果:大師夢、成長梯、名片夾、方法集、小貼士和手抄報[3]。
三、教學路徑探索
每個議題的教學以認知體驗、活動體驗、實踐體驗為主線實施教學,找準契機創設情境為學生搭建體驗平臺。教學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分為八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習者由淺入深、由知到情、由情到意、由意到行,實現知情意行合一的高階學習,具體過程如下:
(一)調查探學:課前,學生通過線上方式,在教師的調查任務驅動下,開展課前的微課知識學習,并到現實場景中開展問題調查和楷模人物調研,以小組形式完成調查報告。
(二)競賽激學:在課中的第一個環節,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匯報課前調查的結果,激發課堂學習動機,相互分享課堂理論知識的淺層學習,增加課前的體驗學習感悟。
(三)案例析學:在真實的案例中分析議題包含的理論知識,增強議題學習的趣味性,同時通過案例情境加深議題理論知識和內在邏輯的學習深度,初步達成知識學習目標。
(四)議題辯學:學生通過議題辯論賽,設置辯論的情境,通過觀點的沖突、辨析,引起學生情感參與,并通過辯題的開展升華學生情感。
(五)角色扮演:學生在設置的場景中,扮演相關的角色,通過角色演繹和互動,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實現知識、情感到意志品質的演進。
(六)才藝展學:學生結合自己的才藝特長,如詩歌朗誦、奏樂演唱、體育特長等,提出議題中策略與方法運用方案,然后實施議題中的行動方案,實現行動的完美落地。
(七)多元評學:學生以個體或小組成員的身份參與學習過程與結果的主體評價,反思行動中存在的問題,提煉學習成果中的哲理,進一步指導后續的行動。
(八)展覽拓學:課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視頻號、公眾號發布課程學習成果,推廣課程學習成果,引導學校同學和社會大眾參與思政實踐行動中。
以試教工業機器人專業高一年級學生“立足時代,志存高遠”一課為例。
課前,組織學生開展機器人領域重大成就調查。
課中,通過六個環節,突破重難點:競賽激學,參與機器人行業發展成就匯報競賽,激發學習興趣。案例析學,觀看“世界機器人大會,我國從機器人大國向強國轉變”的視頻案例,從案例中發現生涯機遇,樹立新時代職業理想,初探重點。議題辯學,參加“個人職業理想與社會發展關系”的辯論賽,通過觀點沖突與辨析,學生由外及內、升華情感,再探重點。角色扮演,完成世界技能大賽冠軍的角色演繹,通過角色翻轉,習語激勵,鍛煉學生意志品質,實現知識、情感到意志品質的演進,落實重點,并初探難點。才藝展學,學生通過詩歌朗誦、奏樂演唱,展示才藝特長,形成自信,輔之以教師個性化點評,未來職業理想實現行動的完美落地,突破難點。多元評學,由思政課教師、學生和機器人專業教師開展多元評價[4]。
課后,展覽拓學,以公眾號、視頻號拓展思政實踐行動。
四、科學評價方案
為實施增值評價,筆者采用數據驅動的可視化成長檔案技術,設計“全程多元、五維成長、持續改進”精準的教學評價方案。
(一)全程多元:教學評價過程分為四個階段: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每個階段的評價采用不同的評測方法,其中課中的形成性測評采用量規評測、作品互評,總結性測評采取知識測評和才藝展演匯報。教學評價由五類主體組成:學生、伙伴、學校教師、專業導師和社會大眾。
(二)五維成長:評價結果按照核心素養的五個維度展開,每個維度采用兩個測度指標測評。按照本主題教學的教學目標,每個維度的測度結果占用總成績不同的比例,其中職業精神和健全人格占比最高,分別占30%,政治認同占20%,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各占10%。
(三)持續改進:評價主體根據數據可視化的核心素養成長檔案,針對測評的內容和結果,分別采用不同改進方法:優化調查、增加學習頻次、積極心理、強化練習、迭代改進和教師咨詢等方法,保證學生思政學科核心素養持續發展。
五、學生學習成效
筆者以工業機器人專業高一年級高技能方向學生為授課對象,經過六個專題的教學試教后,對比學生課前數字畫像分析,得出以下三大成果。
(一)職業理想高起來,“大我小我,互相轉換”,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念
學生專題教學的測評數據顯示:第一,學生對職業夢想依賴社會環境的認同率達到95%,比學習前提升45%,不認同率為0%;第二,學生的2035和2050年的職業理想為大國工匠人數分別4人和8人,世界技能冠軍分別為6人和7人,這說明學生職業理想高遠;第三,干一行、鉆一行的人數由學習前的5人上升到學習后的18人,說明學生形成了正確職業觀。
(二)負向情緒正起來,“悅納自我,抗逆提升”,呈現向上的精神面貌
學生的健康成長與職業精神發展情況顯示:第一,學生能良好悅納自我和完善自我的人數為18人,抗逆提升顯著的人數15人,能夠自主管理情緒和預防性侵的人數也為18人;第二,學生的課堂行為也表現出積極向上和自信自強的精神面貌,能夠采用合適的方法有效地調控自己的負向情緒。
(三)匠心匠魂沉下來,“全面準確,恰當完整”,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數據統計顯示,學生語言表達、問題分析和事件處理三項能力不及格的人數僅有1人,成果呈現良好的人數為15人;其次,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也顯示,語言表達清晰的學生,問題分析也能夠全面準確,事件處理也做得恰當自如,成果呈現能完整有效[5]。
六、教學特色創新
(一)大思政育人
將積極教育融入思政教學,拓展積極環境、積極生涯、積極自我、積極應對、積極情緒、積極意義六個主題,激發學生積極情感,塑造學生積極品質,實現心理育人。教學中貫穿行業情境、探索行業思政育人,打造行走思政課堂,設計多元課后實踐活動,實現實踐育人。育人主體從“單”轉向“全”,育人過程從“分”轉向“合”,育人空間從“點”轉向“面”,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構建“心理育人、行業育人、實踐育人”思政大格局。
(二)情境化育人
利用校內資源,借助心理團輔室和機器人實訓室實施教學,包括生涯指導咨詢、心理沙盤、情緒宣泄室等,開展個體輔導和團體輔導;開發校外資源,聯合城市機器人展覽館,社區健心客廳、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站,協同校內校外資源,幫助學生體驗新時代和新舞臺,創造“內外協同、資源共享、互融互通”學習新環境。
(三)個性化育人
基于情境教學與行動教學的理論,研發思政課程的四類數字資源庫,包括大事庫、楷模庫、崗位庫、習語庫;然后,按照知情意行的認知發展規律,構建由八個教學環節階梯遞進的議題式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地開展高階性的思政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中職學生的體藝特長,促進學生的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發展,探“情境啟夢、議題導行、個性揚長”教學新方法。
(四)成長性育人
依托數字化平臺,掌握并追蹤學生學習情況,開展過程性評價,構建學生成長檔案袋。設計思政活頁手冊,分列理論儲備單、活頁案例單、實踐任務單、教學反饋單等內容,開展表現性評價,探索增值性評價。依托學生成長檔案、生涯活頁手冊,健全多元主體、多元內容、階段評價的綜合評價方案,實行“多元全程、多維定量、個性增值”評價新方案。
七、反思與改進措施
(一)課后實踐標準待科學,缺乏質量標準和監測機制
未來將嘗試研制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的課后實踐評價標準,加強實踐質量標準的開發。
(二)專業教育渠道待豐富,加強繼續教育途徑的拓寬
作為一門新整合的課程,《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的任課教師普遍由心理健康教師或思政教師擔任,雖然教師對專業培訓有強烈需求,但缺乏有效的繼續教育渠道,培訓機會不多。未來可嘗試對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兩大學科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標準上進行深入研究,打造個性化教學資源樣板庫。
結束語
“立德樹人”背景下,為切實提升《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融合教育的實效性,以新教材一、二單元為例,樹立“愛國強志、匠心匠魂、自立自強”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大我小我轉換難,負向情緒調控弱”的學情難題,采用“知行合一融合揚長教育”的理念,重組內容,構建“四庫筑夢、議題導行、個性揚長”的教學策略,創設八學迭進路徑,讓學生按照知情意行的認知規律,有序達成高階學習,真正成長為未來擔當復興大任的大國工匠。
參考文獻
[1]鐘良.學深悟透論黨的青年工作扛牢為黨育人使命[J].中國共青團,2022(20):66-67.
[2]譚轢紗,尹浪,帥培清.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融合教育模式構建與實踐路徑:基于重慶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的案例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3,44(17):59-64.
[3]趙生玲.中職學校思政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協同育人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6):41-43.
[4]邵平平.淺析中職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系統整合[J].公關世界,2022(18):98-99.
[5]魏海燕,劉茹.新時期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結合教育策略[J].山西青年,2021(8):169-170.
作者簡介:竺笑怡(1994— ),女,漢族,浙江寧波人,寧波第二技師學院德育教研室,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中職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