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匹馬各拉一車貨,一馬走得快,一馬慢吞吞。主人發現后,把后車的貨搬到前車。落后的馬竊笑:越努力越遭折磨!主人想:既然一匹馬就能拉車,干嗎養兩匹?不久,懶馬被主人宰掉吃了。以上現象被稱為“懶馬效應”。懶馬出局,令人唏噓,值得警惕。
何謂“懶馬”?且看“懶馬”眾生相:
懶馬者,缺積極進取之心。同為拉車之馬,自甘“慢吞吞”,不以落后為恥、反以平庸為榮,寧為慵懶之馬、不做開疆之驥。聯系部隊當下,多數官兵心系練兵備戰,在本職崗位上“深耕細作”,爭當強軍征程上的“快馬”“良馬”。但也不乏少數“慢馬”“庸馬”,不思進取、安于現狀,朝氣不足、暮氣有余。
懶馬者,躲主動擔當之責。拉車運貨本為分內之責,焉有不拉、慢拉之理?然而,于無責任心之馬,拉車運貨變成了負擔和累贅。現實工作中,也有逃避責任、尸位素餐的“害群之馬”。個別官兵在其位不謀其政,對組織安排的工作有推諉扯皮之意、無主動擔當之心,任務面前或躲避開脫以拒之,或理由萬千搪塞之,或草率敷衍應付之。
懶馬者,乏日行千里之能。能力素質是奮蹄的基礎、越野的支撐。懶馬怕“遭折磨”,不愿吃苦,何以負百斤、躍千里?少數官兵對待工作不真心投入,業余時間不積極“充電”,關鍵時刻挑不起擔子。此等能力素質,如何讓組織信任、讓領導放心?久之,必蹈懶馬之覆轍,被棄之如“敝屣”,或泯然于“槽櫪”之間,或被組織無情淘汰。
驅除“懶馬”,是建隊伍、育良才之法,是壯肌體、去沉疴之舉,更是揚正氣、殺歪風之道。破除“懶馬效應”,需要上下齊心、系統發力、綜合施策。
教育引導感化之。加強軍人使命教育。作為革命軍人,戎裝在身,當忠誠于黨,扎根于崗位,投身于工作,效命于疆場。注重現實思想引導。加強談心交心、加強思想溝通、加強人文關懷,以實際舉措解其難、幫其困,以組織溫暖釋其疑、導其行。通過使命感召和思想引導,促使“懶馬”端正價值追求,爭做“千里良駒”,建功強軍事業。
量體裁衣使用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快馬”存其短,“慢馬”有其長。對于少數后進官兵,各級組織要多賞識、少譴責,用其長、容其短,善于量體裁衣、因才而用,不可求全責備、過分苛責。“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各級領導要鍛煉識才的“慧眼”,做到選賢任能、用當其位、知人善任,才能把“慢馬”調教成“快馬”。
典型示范引領之。旗幟引領方向,標桿給人力量。各級要積極樹立“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優秀者優先”的鮮明導向,大力宣揚本單位強軍先鋒、精武標兵等優秀分子,讓“赤兔”“的盧”進櫥窗、上展板、登廣播,通過強有力的示范引領,促使“慢馬”加快步伐,驅動“懶馬”勤奮工作。
獎優罰劣激勵之。各單位要優化考評制度,完善用人機制,樹立“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的選人用人導向,讓堪當重任、能干重活、敢打硬仗的“快馬”得到重用和褒獎,讓得過且過、消極怠工的“慢馬”受到警醒和鞭策,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努力呈現“萬馬奔騰、你追我趕”的壯觀景象。
【作者單位:聯勤保障部隊大連康復療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