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服裝設計成果大多以圖片或視頻等形式在網絡平臺展示,與傳統線下實體展示模式相比,能為目標客戶提供視、聽、觸、聞等多維度的綜合感官刺激。因此,在服裝設計中融入通感設計是互聯網背景下服裝設計師提升設計展示效果的有效方式,也是適應時代發展潮流的設計路徑。
[關 鍵 詞]通感設計;服裝設計;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8-0051-03
文獻著錄格式:楊笛.淺析互聯網背景下通感設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天工,2024(18):51-53.
一、什么是通感設計
世間萬物通過刺激人的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嗅覺,讓人感受到它們的存在。而五感之間又是互相聯通、互相影響、互相共鳴的,這樣的現象被稱為通感。
(一)通感理論概述
通感,原屬于心理學范疇,指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五感相互轉化與聯通,使一種感覺引起對另一種感覺的聯想[1]。當人的器官在受到刺激時,會產生相應的信號,俗稱感覺,再根據不同的生活經驗和曾經的經歷,聯通其他的感官產生共鳴,讓人產生復雜而綜合的感受,這就是通感。這種能刺激人多種感官的心理感覺也拓展到了藝術設計領域,特別是可視化設計領域。
(二)通感設計表達方法
在藝術設計中,可視化設計領域的設計師經常使用通感進行設計。設計師通過色彩、肌理、形狀等設計要素讓人聯想到聲音、氣味、口味、溫度等,通過刺激人的視覺,讓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產生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情緒等其他感覺的聯想,給人帶來更加立體的感官享受。通感不局限于各感官之間的相互影響,它同時作用于人們的審美感官,成為身體感受和心理審美感受的橋梁。
在藝術領域,俄羅斯畫家和美術理論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在欣賞德國古典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的《羅恩格林》歌劇演出時,沉浸在音樂所帶來的情緒中,腦海中也浮現了不同的色塊和形狀,隨后,他總結出“圖像—聲音—情感”的“聯覺”理論,并創作了第一幅“音樂油畫”《印象3號》(見圖1),又稱為《音樂會》。音樂的可視化和藝術設計作品的有聲聯想,都是將色彩、點、線、面等視覺可見的元素和聲音的特質、信息產生融合碰撞,達成聽覺和視覺的同調。同時,結合材質轉換或塑造具有不同聲音質感的材質肌理等設計方式,也能讓設計作品在實際發出的聲音和聯想產生的聲音之間形成差異,從而帶來新奇的感受。
嗅覺是化學物質非接觸式刺激嗅神經系統和鼻三叉神經系統形成的一種感覺,在人的五感中總是默默地完成信息的傳達[2]。在藝術設計作品中,設計師常常通過模仿具有典型氣味物體的色彩或表面肌理來讓人聯想到曾經的嗅覺感受。紋樣和圖案也是喚醒人們嗅覺感官記憶的重要設計元素,特別是食物、花、草等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圖案,能有效地通過視覺刺激來喚醒嗅覺感官記憶。
在食品相關的設計中,除了嗅覺,更重要的是通過視覺來喚醒人們對食物味道的感受。通過色彩、形狀和肌理的搭配在視覺上形成對特定味道的表達,以此來加深人們對產品味道的認知。在食品以外的設計中,通過視覺引導人們產生味覺聯想,也可以輔助人們產生相應的情緒上的感知。例如,火紅的辣椒帶來辣味聯想的同時,也能帶來性格“辣”的聯想,以此賦予設計作品更豐富的含義和表達。

在呈現可視化藝術設計作品時,人們除了看,還能觸摸。通過接觸作品表面來接受柔軟、堅硬、光滑、粗糙等信息。在網絡時代,設計作品往往以圖片或畫面形式先一步呈現,人們無法對作品進行觸摸感知,而通過視覺讓人們產生觸覺通感顯得尤為重要。通常,設計師通過塑造不同材質的表面肌理來刺激人們的觸覺聯想,可以放大與作品使用材料一致的肌理,也可塑造和使用與材質不同的肌理,打破常規認知,使作品更加新奇。
眼睛看到的東西也會因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經歷調動我們的情緒感知,以視覺為基礎的情緒通感也是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例如,通過色彩或色彩搭配讓人聯想到特定的事物或事件,并以此來調動某種相應的情緒,或通過特定的圖案形狀讓人產生情緒。通過可視化物體形成的視覺刺激來調動情緒是設計師通過設計作品和受眾進行靈魂溝通的重要途徑。
(三)通感設計應用現狀
目前,通感設計多應用在產品、包裝和廣告設計中,以視覺為起點,喚醒人們多種感官的聯動,來達到豐富作品表達形式的目的。
在產品設計中,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設計的CD播放機(見圖2),賦予了播放機典型日式排風扇一般的外形和開關方式,CD機在運轉時,旋轉的碟片也形似旋轉的排風扇葉片,給人一種歌聲如同微風吹出的新鮮感。意大利設計品牌 ALESSI的設計師邁克爾·格雷夫斯設計了一款“鳥鳴水壺”(見圖3),通過在壺嘴上添加小鳥形狀的發聲器,在水燒開后通過蒸汽“吹”響,讓人將水燒開的聲音聯想到小鳥的鳴叫上,有效地通過視覺聯通到聽覺上。通感設計運用在產品設計中可以有效地增加產品的靈動特征,讓產品更有生命力[3]。
在包裝設計中,南非設計師Marcel Buerkle為Quick Fruit水果果凍設計了一個以切開的水果為頂蓋的包裝,人們看見頂蓋上新鮮水果的切面會自然聯想到鮮嫩香甜的水果,激發人們購買、品嘗這種果凍的欲望。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當下,一成不變的包裝難以讓消費者產生購買欲望,如何將通感設計融入包裝設計來刺激當下“體現身體感官特點的設計時代”的消費者是設計師關注的重點。
在廣告設計中,原研哉為無印良品冬季功能性保暖內衣設計的海報以橙色和黃色為主色調,輔以朦朧的光暈效果,給人帶來強烈的發熱感和柔軟感,讓人在看到海報的瞬間仿佛感受到產品帶來的溫暖和柔軟。在廣告設計中,如何讓無法直接接觸產品本身的受眾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產品的特點是設計師努力的方向,而通感設計能以視覺為錨點調動人們的其他感官,給人以綜合、立體的感受。
二、互聯網背景下通感設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廓形、色彩、面料、圖案和技法是服裝設計的五大要素,其中,色彩、面料和圖案是服裝設計中通感設計的主要元素。
(一)互聯網背景下色彩的通感設計應用
在互聯網時代,人們通過網絡傳輸畫面了解、感受服裝,色彩是第一時間能帶給人們“一擊”的設計要素,也是傳遞服裝設計師情緒的主要設計要素。它是服裝上最“顯眼”的存在,是設計要素中能夠在較遠距離給人帶來沖擊的元素。通過研究色彩心理學發現,色彩和情緒感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定的色彩或色彩搭配能夠讓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準確地呈現設計主題所要表達的情緒內核[4],形成具有準確情緒表達的設計系列。同時,色彩和情緒的通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服裝消費者和服裝設計師在作品情緒表達上形成共鳴,幫助人們理解設計所蘊含的情緒內核。可以說色彩帶來的情緒通感是服裝設計的“靈魂”[5]。色彩或色彩搭配還可以讓人產生味覺或嗅覺的聯想,抽象色塊的搭配能激發消費者的想象力,更深層次地調動人們以色彩視覺刺激為起點的通感感知。例如,綠色和黃色的搭配能讓人聯想到薄荷和檸檬的清爽和涼意;火紅的色彩讓人感受到熱情、奔放;純度和明度接近的各種色相的灰色能給人帶來平靜、穩定的感覺等。通過色彩通感,互聯網上的服裝圖片能夠讓人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其中想要傳達的情緒和情感,讓消費者和設計師產生更強烈的共鳴,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二)互聯網背景下面料的通感設計應用
面料是服裝設計中的重要載體,服裝的廓形、色彩、紋樣和技法都要依托它來呈現。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利用不同面料的肌理來提升作品的視覺效果,結合畫、剪、秀、印、燙、抽絲、堆疊等面料改造手法,能塑造更加豐富的視覺肌理表達,豐富設計內涵[6]。而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們難以通過直接觸摸感受面料的肌理和質感。設計師可以通過放大或強調面料的某些肌理特征,通過視覺引導人們產生觸覺通感,加深人們對面料某個特性的感受。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傳統面料具有的肌理和表達效果已不能滿足設計師的設計表達需要。運用新涂層和新技術的面料,打破了對材質的固有視覺和觸覺之間的通感感知。例如,KHAITE 2023春夏系列服裝中,設計師在聚酯纖維面料上運用數碼印花技術轉印了蛇皮肌理,賦予了聚酯纖維新的質感。蛇皮紋樣讓人聯想到皮質較硬、堅韌的觸感,但聚酯纖維面料本身較為精致和放松的褶皺讓人聯想到柔軟的質感。這樣通過新型技術改造后的面料,能通過視覺刺激通感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觸感,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在面料上運用通感設計,能極大地解決互聯網環境下人們不能直接感受面料的問題,設計師可以以視覺為錨點,調動人們的其他感官。
圖案作為服裝設計中最直接、生動的設計語言,是設計師闡述設計內容、與消費者溝通最重要的橋梁[7],在互聯網背景下,圖案是設計師打破空間、時間,與消費者溝通的重要方法。服裝設計中的設計圖案包含抽象圖案、具象圖案、幾何圖案等,可以直接引發人們對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通感。例如,電視機雪花狀的抽象圖案形成的紋樣讓人的耳邊仿佛響起了電視無信號時的沙沙聲,設計師森永邦彥在Anrealage2016秋冬系列中就用這種紋樣設計了一系列以“噪音”為主題的服裝。具象圖案也是設計師融合和運用通感感受的對象,特別是來源于自然的仿生圖案,例如,人在看到鮮花和植物圖案的瞬間仿佛能聞到鮮花的香味,食物圖案能帶來嗅覺和味覺的雙重通感等。而經過人為提煉、概括的幾何圖案,特別是在大眾達成共識的、具有標志意味的幾何圖案,能夠迅速傳遞復雜的概念和信息[8],是設計師表達設計意圖非常有力的工具,很容易和大眾形成情緒上的通感。互聯網背景下,在圖案設計中引入通感設計,可以更加有效地將設計師的思想傳達給消費者。
三、通感設計對互聯網背景下服裝設計的影響
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和電商平臺改變了人們欣賞服裝、挑選服裝、購買服裝的習慣。服裝設計成果不再依靠傳統銷售模式的實體展示,更多通過網絡的畫面形式進行展示,設計師需要通過以視覺刺激為中心的感知來吸引消費者。根據美國廣告人E.S.劉易斯提出的AIDMA法則,要想讓商品在第一時間吸引消費者,就需要商品具有明顯的特征,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如果能夠刺激消費者的多種感官并使他們感知產品,對產品產生興趣,更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加深他們對產品的記憶。
將通感設計引入服裝設計中,以視覺作為起始點,使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情緒等感官共同作用,解決互聯網環境下展示服裝時無法提供近距離直觀接觸所帶來的感官刺激不足的問題,多維度、立體式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增強其消費欲望,同時為他們提供更豐富的感受信息[9],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無實物展示帶來的信息不足的問題。同時,以通感設計為核心的服裝設計,能夠在網絡畫面帶來視覺刺激的同時,聯動其他感官,傳達更加豐富的信息,提升服裝展示效果,提升產品價值,刺激購買行為。
四、結束語
互聯網時代,人們逐漸習慣通過網絡平臺接受信息。圖片畫面成為服裝設計成果展示的主要形式,如何通過視覺調動其他感官來吸引消費者了解設計成果,成為當下服裝設計師必須考慮的問題。將通感設計應用在服裝設計中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提升服裝的展示效果,在消費者和設計師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徐雅萌,聶陽.新媒體時代下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通感體驗[J].綠色包裝,2024(1):179-183.
[2]張實.嗅覺感官體驗在家具設計中的價值及應用[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0(3):93-94.
[3]劉尚.淺談通感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陶瓷科學與藝術,2023,57(4):120-121.
[4]高潔.色彩心理學在茶葉包裝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24,46(4):67-69.
[5]朱海云.色彩在服裝設計中的作用[J].西部皮革,2015(19):53-54.
[6]梁小玲.面料肌理技法在服裝設計中的巧妙運用[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1(19):10-12.
[7]朱琳,劉爽.服裝設計中的視覺語言符號[J].西部皮革,2023,45(13):126-128.
[8]唐聰,王晨.淺析幾何視覺圖形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西部皮革,2024,46(2):92-94.
[9]孫璇紫.通感隱喻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J].文淵(小學版),2021(11):2477-2479.
(編輯:李建軍)